董宿

奇效良方

奇效良方 明 董宿 序

余幼時,家貧無書,每見醫者治病,多用奇方異法,不問病之所在,但取其名,即用其藥,或治之不效,或反致其死。余甚惑之,因求訪名醫,請其指教,而名醫多不肯言,或言之,則又多不中病。余不得已,乃自研求之,凡遇有奇方異法,必詳其所主,以驗其效,久而久之,漸有所得。

余嘗治一病人,其人年已七十,患頭痛數年,醫者多用涼藥,皆不效。余診其脈,沉細而弦,知其為肝火上炎,乃用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甘草、白芍、生地黃、當歸、川芎、白朮、茯苓、澤瀉、豬苓、車前子、木通、甘草、生薑、大棗,水煎服,數服而愈。

余嘗治一病人,其人年已六十,患心痛數年,醫者多用溫藥,皆不效。余診其脈,弦細而數,知其為心火上炎,乃用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生薑、大棗、甘草、白芍、生地黃、當歸、川芎、白朮、茯苓、澤瀉、豬苓、車前子、木通、甘草、生薑、大棗,水煎服,數服而愈。

余嘗治一病人,其人年已五十,患肺癆數年,醫者多用溫補之藥,皆不效。余診其脈,沉細而弱,知其為肺氣虛弱,乃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五味子、麥冬、天冬、沙參、麥冬、天冬、沙參、百合、桔梗、白前、川貝母、天花粉、杏仁、甘草,水煎服,數服而愈。

余嘗治一病人,其人年已四十,患脾虛泄瀉數年,醫者多用補脾之藥,皆不效。余診其脈,沉細而弱,知其為脾氣虛弱,乃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山藥、扁豆、蓮子、芡實、薏苡仁、白扁豆、蓮子、芡實、薏苡仁、大棗、甘草,水煎服,數服而愈。

余嘗治一病人,其人年已三十,患腎虛陽痿數年,醫者多用補腎之藥,皆不效。余診其脈,沉細而弱,知其為腎氣虛弱,乃用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參、當歸、川芎、白朮、茯苓、澤瀉、丹參、當歸、川芎、白朮、茯苓、澤瀉、豬苓、車前子、木通、甘草,水煎服,數服而愈。

余嘗治一病人,其人年已二十,患血虛頭暈數年,醫者多用補血之藥,皆不效。余診其脈,沉細而弱,知其為血虛,乃用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白朮、茯苓、澤瀉、豬苓、車前子、木通、甘草,水煎服,數服而愈。

余嘗治一病人,其人年已十,患小兒疳積數年,醫者多用消食之藥,皆不效。余診其脈,沉細而弱,知其為脾虛,乃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山藥、扁豆、蓮子、芡實、薏苡仁、大棗、甘草,水煎服,數服而愈。

余嘗治一病人,其人年已七,患小兒驚風數年,醫者多用鎮驚之藥,皆不效。余診其脈,沉細而弱,知其為肝風內動,乃用柴胡、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卷之十四

卷之十五

卷之十六

卷之十七

卷之十八

卷之十九

卷之二十

卷之二十一

卷之二十二

卷之二十三

卷之二十四

卷之二十五

卷之二十六

卷之二十七

卷之二十八

卷之二十九

卷之三十

卷之三十一

卷之三十二

卷之三十三

卷之三十四

卷之三十五

卷之三十六

卷之三十七

卷之三十八

卷之三十九

卷之四十

卷之四十一

卷之四十二

卷之四十三

卷之四十四

卷之四十五

卷之四十六

卷之四十七

卷之四十八

卷之四十九

卷之五十

卷之五十一

卷之五十二

卷之五十三

卷之五十四

卷之五十五

卷之五十六

卷之五十七

卷之五十八

卷之五十九

卷之六十

卷之六十一

卷之六十二

卷之六十三

卷之六十四

奇效良方瘡疹論序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卷之六十六

卷之六十七

卷之六十八

卷之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