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火門(附論)

《內經》曰:六氣所入,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惟火遊行其間,能貫通發上下之病者多乎。動而為病者,惟火也。《病機》論云:五火為病,內格嘔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諸熱瞀瘛,皆屬於火。熱氣甚則濁亂昏昧也,經所謂病筋脈相引而急,名曰瘛,故俗謂之搐是也。

白話文:

《內經》說:六種邪氣侵犯人體時,風寒在下面,燥熱在上面,濕氣在中間,只有火在人體內部遊走,能夠貫穿上下,引發的疾病很多。誘發疾病的,只有火。《病機》論中說:五種火邪引發疾病,會導致內部嘔吐,食物不能進入,這是因為體內有火。熱氣侵襲引發的諸多眼臉浮腫痙攣的疾病,都屬於火邪。熱氣太盛就會導致神志昏亂。經書上所說的「病筋脈相引而急,名曰瘛」,就是俗稱的抽搐。

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禁慄驚惑,如喪神守,悸動怔忡,皆熱之內作,故治當以制火之劑,其神守血,榮自愈也。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沖攻也。火氣炎上故嘔,湧溢食而不下也。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胃實則四肢實,而能登高也,故四肢者諸陽之本,經所謂陰不勝陽,則脈流薄,疾病乃狂。

白話文:

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禁慄驚惑,如喪神守,悸動怔忡,皆熱之內作,故治當以制火之劑,其神守血,榮自愈也。

解釋:各種癲癇抽搐,就像失去神智、魂不守舍一樣,都屬於火症。驚恐恐懼,像失去神智、魂不守舍一樣,心悸怔忡,都是熱邪在體內發作,所以治療時應該使用清熱瀉火的藥物,神志就會恢復正常,血氣也會逐漸旺盛。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沖攻也。火氣炎上故嘔,湧溢食而不下也。

解釋:各種嘔吐,都屬於火邪沖擊上逆。火氣炎熱向上升騰,所以會嘔吐,胃氣上逆,食物堵塞,不能下行。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胃實則四肢實,而能登高也,故四肢者諸陽之本,經所謂陰不勝陽,則脈流薄,疾病乃狂。

解釋:各種躁狂越軌的行為,都屬於火症。胃中實熱,四肢就會充實有力,能夠登高。所以四肢是諸陽的根本。經書上說:「陰不勝陽,則脈流薄,疾病乃狂。」

是以陽勝則使妄言罵詈,不避親疏,神明之亂也。治之以補陰瀉陽,奪其食則病已。諸證皆屬於火,然火也,其中有君相二火之名焉,是以丹溪云:君火人火也,相火天火也,火內而外陽主乎動者,五行之中惟火有二,雖然尤不止於是也,故凡動皆屬於火。以名而言,形質相生,配於五行,故謂之君。

白話文:

陽氣過盛,就會導致說胡話、罵人,不分親疏,這是神明錯亂的症狀。治療方法是滋陰瀉陽,奪取陽氣的營養,這樣疾病就會好轉。各種證狀都屬於火,但火也有君火和相火的區別。因此,丹溪說:君火是人火,相火是天火。火在外而陽主於動,在五行中只有火有兩種。儘管如此,也不止於此,所以凡是運動都屬於火。從名稱上說,形質互相生長,配屬於五行,所以稱為君火。

以位而言,生於虛無,守位稟命,因其動而可見,故謂之相火。主生物故恆於動,人有此生,亦恆於動。其有所恆於動者,皆相火助之為也。見於天者,出於龍雷之氣,出於海者,則水之氣也,具於人者,寄於肝腎二部,肝屬木,而腎屬水也,膽者肝之腑,膀胱者腎之腑,心胞絡者腎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腎之分,皆陰而下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白話文:

從位置來說,產生於虛無,守住位置接受命令,因為它的運動可以被人們看到,所以稱之為相火。相火主導生物,所以經常處於運動狀態,人有了生命,也經常處於運動狀態。那些經常處於運動狀態的,都是相火幫助導致的。體現在天上的,出於龍雷之氣,出於海里的,是水之氣,存在於人體的,寄存在肝腎兩個部位,肝屬於木,腎屬於水,膽是肝的腑,膀胱是腎的腑,心胞絡是腎的配屬,三焦以焦來稱呼,而下焦掌管肝腎的分界,都是陰而下的。天不是有這個火就不能孕育生命,人沒有這個火就不能活著。

河間深察《內經》之意,言之諸病,喘嘔吐酸,暴注下迫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鼓,癰疽瘍疹,瘤氣結核頰下,霍亂瞀悶,郁腫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篾血汙,此皆少陰君火之熱,乃真心小腸之氣所為也。

白話文:

河間子深切揣摩《內經》的含義,說起各種疾病,喘息嘔吐酸水,疾病暴發後,逼迫筋骨轉筋,小便混濁,腹脹鼓脹,癰疽膿瘡疹子,瘤氣核在腮腺底下,霍亂頭暈悶塞,腫脹鬱結鼻塞,流鼻血血溢,血泄淋閉,身體發熱怕冷,戰慄驚愕,悲傷發笑胡言亂語,鼻塞血汙,這些都是少陰君火的熱,是真心小腸之氣所造成的啊。

若腎瘛暴喑,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上衝,禁慄如喪神守,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瘛,暴病暴死,此皆少陽相火之熱,乃心胞絡三焦之氣所為也。君火之氣,經以暑與熱言之,相火之氣,經以言之,其暴悍酷烈,有甚於君火者也。

白話文:

如果腎中陽氣暴漲,突然發生失聲,舉動狂躁不安,大聲咒罵,舉止失常令人驚駭,四肢腫脹疼痛酸楚,氣息逆亂衝上,戰慄如喪魂落魄,瘡瘍腫脹喉嚨緊塞,耳朵鳴響甚至失聰,嘔吐湧出食物無法下嚥,眼目昏暗看不清楚、耳鳴及聾、嘔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瘛、暴病暴死,這些都是少陽相火過於旺盛造成,是由於心臟、心包絡、三焦這三個器官的氣所造成的。上焦之氣,經文用「署」和「熱」來形容,相火之氣,經文用「暴悍酷烈」來形容,它的暴烈和狂猛,甚至超過了上焦之氣。

相火易起五性,厥陽之火相扇,則妄動矣。火起於妄,變化莫測,無時不有,煎熬真陰,陰虛則病,陰熱則死,東垣謂相火為元氣之賊也。又曰相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曰然則如之何,可使無勝無負乎?曰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萬事出,五者之性,為物所感,不能不動,動者即《內經》五火也,古人以中正仁義而主靜,朱子以道心常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焉。

白話文:

相火容易激發出五臟之性,而厥陽之火煽動,就容易引起妄動。妄動之火發作起來,變化莫測,隨時都有,煎熬著真陰,以致陰虛而生病,陰熱則會死亡。東垣說相火是元氣的賊。又說相火和元氣不能兩立,一個勝則一個負。這樣怎麼辦,才能做到不勝不負呢?那就是神要發揮知覺作用。五臟之性受到事物感動而產生萬事萬物。五臟之性被事物感動,不能不動,動起來就是《內經》中所說的五火。古人用中正、仁義來主導靜心,朱子以道心作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每聽命於道心。

此善處乎火者,人心聽命於道心,而又能主之,以靜比五火,寂然不動,而相火者,惟有裨造化而為生生不息之運用,何賊之有?曰謂相火之外,又臟腑厥陽之火,此經所謂一水不勝二火之大,出於天造厥陽,此經所謂一水不勝五火之大,出於人焉,所謂五臟各有火,夫五志激之,其火隨起。蓋大怒則火動,此皆少陰君火之熱,乃真心小腸之氣所為也。

白話文:

懂得如何善用火的人,他的思想能夠聽從道教的教義,並能夠做到主宰自己,以靜坐來比擬五種火:心火、肝火、脾火、肺火、腎火。寂然不動,而所謂的相火,只不過是對造化有所幫助,讓其生生不息地運轉,怎麼會有損害呢?所謂相火以外的火,是指臟腑厥陽的火。這經書上所說的「一水不勝二火」,就是指與生俱來,而上天造就的厥陽之火,太過強大。這經書上所說的「一水不勝五火」,就是人為的,所謂的五臟各有火,是五種情緒激發起來的,導致火隨之而生。蓋發了大怒,火就會動起來,這都是少陰君火,是真心和小腸之氣所造成的。

若大怒則火起於肝,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勞則火起於腎,悲哀動中則火起於肺,心火自焚則死矣。且火出於臟腑,為病之狀曰諸風掉眩,屬於肝火之動也。諸氣膹郁病痿,屬於肺火之升也。諸濕腫滿,屬於脾火之勝,此皆相火。少陽相火之熱,乃心胞絡三焦之氣所為也,故為諸病,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之用。

白話文:

如果過於憤怒,就會導致肝火旺盛;過度飲酒飲食過飽,就會導致胃火旺盛;房勞過度,就會導致腎火旺盛;悲傷哀痛就會導致肺火旺盛;心火旺盛就會傷及自身。而且,火出於臟腑,所造成的疾病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這是屬於肝火旺盛。氣脈鬱結,身體萎弱無力,這是屬於肺火上升。身體濕氣重,腫脹滿溢,這是屬於脾火旺盛。這些都屬於相火。少陽相火的熱氣,是由心臟、心包絡和三焦之氣所造成的,因此會引發各種疾病,比如疼痛、瘙癢和瘡瘍,都屬於心火的作祟。

若少陽病,內為瘛瘲,太陽病時眩僕,少陰病瞀暴喑郁,冒不知人,諸熱瞀瘛以屬火,少陽惡寒鼓慄,膽病振寒,少陰病灑淅寒振慄,厥陰病灑淅振寒。若諸振鼓慄,如喪神守,皆屬火也。《原病式》曰:五臟之志,過度則勞傷本臟,凡五志所傷皆熱也。所謂陽動陰靜,則清平也。

白話文:

若是少陽病,內部有瘛瘲,太陽病時常眩暈僕倒,少陰病則目瞀暴掩喑啞憂鬱,冒昧不知人,諸熱目瞀瘛瘲都屬於火,少陽病惡寒全身震慄,膽病則振寒,少陰病則是灑淅寒振慄,厥陰病也是灑淅振寒。若諸種振鼓慄,好像喪失了精神警戒,都屬於火。《原病式》說:五臟的意志,過度就會勞傷本臟,凡是五志所傷都屬於火。所謂陽動陰靜,纔是清平。

是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若卒暴僵仆,多因五志七情過度而卒病也,故喜為心火之志,病笑者火之甚也,五志過極,皆為火也。王太僕云:君相二火,為治之法。夫病微少者,猶人火也,遇草而焰,得木而燔,可以濕伏,可以水滅,逆其性氣,折之攻之。病之太甚,猶龍火也,故經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事也。

白話文:

因此上善的人像水一樣柔和,下愚的人像火一樣暴躁。如果突然僵仆倒地,多半是七情或五志過度所引起的疾病,喜怒都屬於心火的情志,所以笑到生病也是火氣過旺的緣故,五志過度,都會變成火氣。王太僕說:君主與大臣的憤怒就像火氣,治理的方法就是避免發生衝突。病情輕微的,就像一般人的火,遇到草就會燃燒,遇到木頭就會燃燒,可以用水澆滅,或用潮濕的東西撲滅,使其反其自然就可治好。病情嚴重的,就像龍火一樣,所以經書上說:治病的方法,病症如果與常理相反,就用常理治,如果與常理一致,就用反常理治。病情或輕或重,要看實際情況而定。

若去五臟六腑之火,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白芍藥瀉脾火,知母瀉腎火,木通瀉小腸火,石膏瀉胃火,柴胡瀉三焦火,黃芩佐之,柴胡瀉肝火,須黃連佐之,膽經亦然,黃柏瀉膀胱火,又曰龍火,膀胱水府之火故也。東垣又言:相火主足太陽少陰之經,治以炒黃柏,取其味苦,能瀉水中之火也,此皆苦寒之味,能瀉有餘之火耳。

白話文:

為了清除五臟六腑的火熱,可以用黃連來瀉心火,用黃芩來瀉肺火,用白芍藥來瀉脾火,用知母來瀉腎火,用木通來瀉小腸火,用石膏來瀉胃火,用柴胡來瀉三焦火,用黃芩來輔助,用柴胡來瀉肝火,需要黃連來輔助,膽經也是如此,用黃柏來瀉膀胱火,又稱龍火,因為膀胱是水府之火。東垣還說:相火主宰足太陽少陰經,用炒黃柏來治療,取其苦味,可以瀉除水中之火,這些都是苦寒的藥味,可以瀉除過多的火熱。

若飲食勞倦,內傷元氣,火不兩立,為陽虛之病,治當甘溫之劑除之,如黃耆人參甘草之屬。若陰微陽強,相火熾盛,以乘陰位,日漸煎熬,為血虛之病,以甘寒之劑降之,如當歸地黃之屬。若心火亢極,鬱熱內實,為陽強之病,而以鹹冷之劑折之,如大黃朴硝之屬。若腎水受傷,其陰失守,無根之火,為虛炎之病,而以甘水之劑制之,如生地黃玄參之屬。

白話文:

  • 若因飲食勞累過度,內傷元氣,陰陽不交,則為陽虛之病,應選用甘溫之劑來調理,如黃耆、人參、甘草等。

  • 若陰氣虛弱,陽氣強盛,相火熾盛,乘陰位而日漸煎熬,則為血虛之病,應選用甘寒之劑來調理,如當歸、地黃等。

  • 若心火亢盛,鬱熱內實,則為陽強之病,應選用鹹冷之劑來調理,如大黃、朴硝等。

  • 若腎水受傷,陰氣失守,無根之火,則為虛炎之病,應選用甘水之劑來調理,如生地黃、玄參等。

若有腎命門火衰,為陽脫之病,而以溫熱之劑濟之,如附子乾薑之屬。若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為火鬱之病,而以升散之劑發之,如升麻乾葛柴胡防風之屬。醫者若不明此,而治火病為難,且前人備述其詳,全在臨病處方,庶免實實虛虛之禍也。

白話文:

如果腎中命門火衰弱,是陽氣脫離的疾病,就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像附子、乾薑之類的藥物。如果胃虛吃了過多寒涼的食物,抑制了陽氣,在脾土中形成火鬱的疾病,就用升散的藥物來發散,像升麻、乾葛、柴胡、防風之類的藥物。醫生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治療火病就會很困難。前人已經詳細地論述過這些內容,全在臨牀上根據病情來辨證處方,才能避免寒溫藥物帶來的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