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中醫養生

北半球2月節氣(立春/雨水)經絡養生及五運六氣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2-04

本月相關節氣

季節:春天(90天18小時)

北半球的二月份,包含了兩個節氣,分別是「立春」與「雨水」。
立春是一年24節氣中的第1個節氣,每年約在2月4日或5日立春之後就會進入寅月,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
立春的「立」表示開始,「春」表示季節,故立春就是春的節氣已經開始的意思。若與上一節氣大寒相比,立春期間的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僅可說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拉開。
立春之後進入春天
立春之後進入春天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每五天一侯:「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白話意思是說東風開始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
中國自古為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是一個關鍵的日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就其農業的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種植的開始,立春在古代農業社會的意義是相當重大的!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在每年2月18日-20日之間進入雨水,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度時為雨水,雨水節氣代表雨水的增多。
中國古代將雨水的十五天分為三候,每五天一侯:「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白話的意思是表雨水節氣後,水獺開始捕魚了。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自此開始,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氣息。
雨水之後雨量漸增,利於春耕
雨水之後雨量漸增,利於春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説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此時嚴寒已過,開始下雨且雨量漸漸增多,有利於植物生長,可開始準備春耕的工作。

黃帝內經季節養生

古人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黃帝內經》也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立春以後日照漸長,在起居方面也應順應日照變化,相對冬天來說晚一點睡、早一點起,以利於陽氣的生發。但是古人說的晚睡,可不是現代人清晨3點入睡,依然要在晚上11pm以前就寢。
立春之後的養生應順應陽氣生發的天地之氣,幫助人體陽氣發散,對健康很有幫助。適當晚睡早起,可選輕柔舒緩的項目,例如:散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等,有助活絡筋骨、促進身體循環,以助生發之氣。
立春之後應早起運動
立春之後應早起運動
雨水之後的養生應順應陽氣生發的天地之氣,幫助人體陽氣發散,對健康很有幫助。適當晚睡早起,可選輕柔舒緩的項目,例如散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等,有助活絡筋骨、促進身體循環,以助生發之氣。

本月五運六氣

進入2023年之後,就五行而言整年「火運不及」。黃帝內經提到,「火運不及」時,寒氣大行,陽氣不化。容易胸痛、脅肋滿痛、背痛、肩胛痛、兩臂內痛、心痛、胸腹脹大、便溏腹滿、食慾不佳、寒中腸鳴、腹痛腹瀉...等等。
而司天「陽明燥金」,主導上半年的氣場,可見2023年上半年就養生而言,必須特別專注於體內「火氣與燥熱之氣」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五運六氣是古人對每年大氣場域的預測
五運六氣是古人對每年大氣場域的預測
立春節氣之後及雨水節氣,處於初之氣的範疇(1月21日-3月21日),本月主氣運行「厥陰風木」,客氣運行「太陰濕土」,加上今年的火運不及。立春之後要注意防範中醫的肝病,或是「肝脾不調」、「脾濕」的相關證候。
2023年雨水之後,是養肝息風的節氣,健脾、利水、排濕,藉以預防各式各樣的肌肉、筋骨與關節相關疾病。

本月經絡氣血與體能數值

體能數值所代表的就是一個人全身性的氣血狀態,體能數值愈高,代表體內經絡氣血運行能量愈強,體能數值愈低,代表體內經絡氣血運行能量愈弱。
北半球二月,由於天氣依然寒冷,多數人體能數值依然在低點,體內血液循環變差,也可以說是全身氣血不足,透過觀察體能數值的變化最為明顯。
從下圖可以清楚看到,多數人的體能數值在2月之後雖然降到最低點,這是寒冬的延遲效應。但是也即將開始提升,進入春天中期(3月)之後將明顯增高!
體能數值在12月之後開始明顯降低
體能數值在2月時,降至整年最低
低體能數值時,代表體內經絡氣血阻塞,所以各種疼痛、症狀與疾病依然會在本月自然出現。
許多以前經絡阻塞的位置,本來在夏天時不會疼痛的地方,都會開始疼痛起來,這就是氣血不足所造成的結果。低溫是健康殺手,必須特別注意,但也意味著只要撐過這個月,一切狀況都將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