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中醫養生

北半球5月節氣(立夏/小滿)經絡養生及五運六氣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5-05
本月經絡型態

本月相關節氣

季節:夏天(94天1小時)

五月份的北半球涵蓋了兩個重要節氣:「立夏」與「小滿」。

其中,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通常落在每年5月5日至7日之間,象徵夏季的開始。

當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即進入巳月,也就是立夏之時。此節氣標誌著氣溫明顯升高,炎熱天氣與頻繁雷雨預示著暑期將至,農作物也進入快速生長的旺季。

根據中國古代的節氣劃分,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意即此時田間先傳來昆蟲的鳴叫聲,隨後蚯蚓開始鑽出地面,最後瓜類植物的藤蔓迅速蔓延生長。

隨著立夏的到來,北半球正式邁入夏季的第一個月,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季節。

北半球進入立夏之後,各地天氣開始炎熱!
北半球進入立夏之後,各地天氣開始炎熱!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立,即建立之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均適用此義。」

古代的「四立」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其對於農業的意義分別是「春種、夏長、秋收、冬藏」。

立夏時節,「夏」字代表著「大」,意味著春天播下的種子現已直立並茁壯成長。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通常落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間。此節氣標誌著初夏作物逐漸接近成熟,但尚未完全飽滿,因此稱為「小滿」。

中國古代對小滿的自然現象有「三候」的描述:「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

意思是,小滿時節,苦菜(野生茶類)枝葉開始繁茂;一些喜陰、莖葉柔弱的草類則因日照強烈而枯萎;同時,小麥也進入成熟階段,象徵「麥秋」的來臨。

小滿之後北半球各地天氣開始穩定炎熱!
小滿之後北半球各地天氣開始穩定炎熱!

小滿之後雨量開始增加,這時候氣溫高、濕度大,容易引起濕疹、水腫、疲勞、頭暈等症狀,一定要養生預防各種濕熱範肝膽脾胃的相關症狀與疾病。

黃帝內經季節養生

黃帝內經》提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白話意思是:

夏季的三個月,正是萬物繁榮生長的季節。這個時候,天地的氣息相互交融,萬物都迎來了花開果實的時期。

我們應該晚睡早起,不要厭倦日照,讓心情保持愉悅,不要生氣,這樣才能讓身心都充滿生機,如同花朵綻放般美麗。

同時,要讓體內的氣息得以宣泄,感覺自己好像擁抱著外界的愛。這是夏季養生的原則,順應了夏季生長的節奏。

夏天陽氣旺盛,是驅除體內寒氣的好時機!
夏天陽氣旺盛,是驅除體內寒氣的好時機!

如果違背了這樣的夏季養生法則,就會容易傷到心臟,如果持續到秋季,還會產生瘧疾(傳染性疾病或流行性感冒),延續到了冬天,還會產生更多難治的疾病。

本月五運六氣

進入2025年之後,就五行而言整年「金運不及 」。黃帝內經提到「金運不及 」時「歲金不及。炎火乃行」。「金」的力量無法生水,水就無法去剋制火,所以炎熱的火氣就會盛行。

根據《黃帝內經》原文記載,此年容易出現的疾病是:「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氣乃後……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囟頂發熱……民病口瘡,甚則心痛。」

白話理解是:肩背痛、瞀重(頭暈目眩)、鼽嚏(鼻塞、打噴嚏)、大便出血、注下(腹瀉)、口瘡、心臟痛、頭腦戶痛(頭痛)、囪頂發熱(頭頂發熱),以及與肺臟相關的疾病,例如肩背痛及皮毛問題,這些都是火氣相關症狀。

而司天「厥陰風木」,主導上半年的氣場,風邪偏盛,易發風病。清朝御醫黃元御,在其著作《四聖心源》中提到:「厥陰風木也,在人則肝之經應之」。

容易出現典型的「中醫的肝病」,風木剋脾土,容易導致脾胃疾病。上半年就養生而言,必須特別專注中醫的肝臟、脾胃的保養。尤其是進入春天之後,是容易肝病的季節。

五運六氣是古人對每年大氣場域的預測
五運六氣是古人對每年大氣場域的預測

立夏節氣後處於二之氣的範疇(3月21日-5月21日),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為「太陽寒水」。在這樣的氣場交錯下,最容易引發各類流行性疾病,特別是流感與大型疫情的爆發。

小滿節氣後處於三之氣的範疇(5月21日-7月23日),本月主氣運行「少陽相火」,客氣運行「厥陰風木」,更需要結今年的氣場,預防中醫的肝膽疾病。

本月經絡氣血與體能數值

在經過寒冷的冬天之後,幾乎每個人的體能數值都降到最低,全身的血液循環不好,氣血能量也不足,體內冰寒到極點,有些人明顯感受到崩潰感,尤其是初春感受最為明顯。

還好這種狀態在立夏之後大幅改善,從下圖可以清楚看到,北半球多數人的體能數值在5月之後明顯提升,數值至少在52以上,這對健康而言是一個好訊息!

體能數值在12月之後開始明顯降低
體能數值在4月之後,能量明顯轉強

體能數值數值提高,體內經絡氣血開始運行,最明顯的就是身上原本在冬天緊繃、疼痛的部位會逐漸緩解。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原本一些經絡阻塞的位置,反而會在氣血通暢之後才會明顯感受到。

例如,在2025年5月期間,有位會員明顯感受到自身經絡與氣血變得旺盛。原本手臂的疼痛,隨著氣血流動加強而自然消失。

然而,胸口附近,原本沒有不舒服的部位,卻出現了疼痛感。透過經絡拍打、刮痧與拉筋等方法後,症狀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