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中醫養生

北半球7月節氣(小暑/大暑)經絡養生及五運六氣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7-07
本月經絡型態

本月相關節氣

季節:夏天(94天1小時)

北半球的七月份,包含了兩個節氣,分別是「小暑」與「大暑」。

小暑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每年在大約7月7-8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為小暑,地支進入「未月」。《歷書》記載:「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

小暑這個節氣名稱中的「小」就是微的意思,而「暑」就是炎熱,從字面上可以看出雖然天氣已經很炎熱,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夏天最熱的節氣是數天之後的「大暑」,因此從小暑開始就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

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描述進入小暑之後,外面的風吹起來都是熱的。

由於非常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跑到庭院的墻角下避暑;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高空中伸展活動。本月是夏天的最後一個月,將在進入立秋之後進入秋天。

小暑
進入小暑之後北半球各地天氣炎熱且濕氣重

所謂「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這明確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真正熱是在三伏天。

以2023年為例,初伏是7月21日、中伏是7月31日、末伏是8月10日,多數中醫診所會在這三天協助病患進行「冬病夏治」,在陽氣最盛的時候驅除體內寒氣。

大暑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每年在大約7月22-24日左右進入大暑節氣。

此時氣候酷熱達到最高峰,是一年最炎熱時期,故為大暑。大暑正逢三伏天的在中伏和末伏之間,其溫度尤高,因此民間有「熱在中伏」的說法。

古稱「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就是說在這大小暑兩節氣裡雨水多,汛、澇最多,而南方則是酷熱且颱風多雨的季節。

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大暑後,螢火蟲卵化而出,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本月是夏天的最後一個月,將在進入立秋之後進入秋天。

進入大暑之後北半球各地天氣炎熱且濕氣重
進入大暑之後北半球各地天氣炎熱且濕氣重

所謂「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這明確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真正熱是在三伏天,多數中醫診所會在這三天協助病患進行「冬病夏治」,在陽氣最盛的時候驅除體內寒氣。

黃帝內經季節養生

黃帝內經》提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白話意思是:夏天這三個月,艷陽普照,地熱蒸騰,天地之氣交合。這是自然界萬物繁榮,爭芳斗妍的好時節,所以稱之為「蕃秀」。

在這個季節,應較晚一些睡覺、早一些起床,不要被白天的漫長所困厭,應保持情志的愉快,千萬不要生氣發怒,才能與大自然相應。

冬病夏治
夏天陽氣旺盛,是驅除體內寒氣的好時機!

如果違背了這樣的夏季養生法則,就會容易傷到心臟,如果持續到秋季,還會產生瘧疾(傳染性疾病或流行性感冒),延續到了冬天,還會產生更多難治的疾病。

本月五運六氣

進入2023年之後,就五行而言整年「火運不及」。黃帝內經提到,「火運不及」時,寒氣大行,陽氣不化。容易胸痛、脅肋滿痛、背痛、肩胛痛、兩臂內痛、心痛、胸腹脹大、便溏腹滿、食慾不佳、寒中腸鳴、腹痛腹瀉...等等。

而司天「陽明燥金」,主導上半年的氣場,可見2023年上半年就養生而言,必須特別專注於體內「火氣與燥熱之氣」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五運六氣是古人對每年大氣場域的預測
五運六氣是古人對每年大氣場域的預測

小暑節節氣後處於三之氣的範疇(5月21日-7月23日),本月主氣運行「少陽相火」,客氣運行「陽明燥金」,春分之後要注意防範體內嚴重火熱,燥氣對肺部所產生的相關證候。

大暑節氣之後處於四之氣的範疇(7月23日-9月23日),本月主氣運行「太陰濕土」,客氣運行「太陽寒水」大暑之後要注意防範中醫的寒濕之氣所引起的相關證候。

本月經絡氣血與體能數值

在寒冷的冬天時,多數人的體能數值都很低,尤其是寒性陽虛體質的人,在冬天的時候常常體能數值降到個位數,尤其是初春感受最為明顯。

然而,這種狀況在進入每年7月之後很難見到,多數人的體能數值都可以輕鬆達到70-80以上。

從下圖可以清楚看到,北半球多數人的體能數值在7月時到達最高點,平均數值至少60以上,這對健康而言是一個好訊息!

體能數值在7月時達到一年的最高點
體能數值在7月時達到一年的最高點

體能數值數值提高,體內經絡氣血開始運行,最明顯的就是身上原本在冬天緊繃、疼痛的部位會逐漸緩解。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原本一些經絡阻塞的位置,反而會在氣血通暢之後才會明顯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