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8)

1. 一剪金

治瘧疾寒熱,乃聖藥也。

好信,硫黃(各等分)

上同研末,用緋紅絹子,手捻一捻放絹上,裹如豆大,細絲練系纏數遭,系定用剪子剪下,勿得不繫緊,恐有藥失,每服一丸,星全新水送,空心服,無得人知,如服藥先一日夜服,至明正發日早,勿令人知,去無人知靜處避之,或廟宇內亦得。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瘧疾寒熱症的特效藥。

將好信石和硫磺(份量相同)一起研磨成粉末,用深紅色的絲絹,取一些藥粉放在絲絹上,捏成黃豆大小的丸子,再用細絲線纏繞數圈,緊緊繫好,然後用剪刀剪下來。一定要綁緊,以免藥粉散失。每次服用一丸,用剛汲取的井水送服,空腹服用,不要讓其他人知道。如果要在瘧疾發作的前一天晚上服藥,到第二天早晨瘧疾發作時,也要不讓人知道,到沒有人的安靜地方躲避,或是在廟宇裡也可以。

2. 足厥陰肝瘧(附論)

夫經謂足厥陰肝瘧,在經則令人腰痛,小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便,意欲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在臟則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俱刺足厥陰。蓋足厥陰之脈,循陰器,邪氣客之,則少腹滿,小便不利也。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故病則恐懼不足也。蒼蒼者肝之色也,宜察其經絡腑臟而治之,治已汗出,故謂足太陰瘧,又名脾瘧。

白話文:

所謂足厥陰肝經的瘧疾,如果病邪停留在經絡,會使人腰痛、小腹脹滿、小便不順暢,像是小便不通的癃閉症狀,但其實不是癃閉,而是頻尿,而且會感到心神不安、恐懼,氣力不足,腹中鬱悶不舒服。如果病邪深入到臟腑,會使人面色蒼白、不停嘆息,看起來就像快要死了一樣。遇到這些情況,都要針刺足厥陰肝經的穴位來治療。

因為足厥陰肝經的脈絡循行經過陰器,當邪氣侵犯這裡,就會導致小腹脹滿、小便不順暢。肝臟是主導謀略的器官,所以生病時會出現恐懼不安、氣力不足的現象。面色蒼白是肝臟生病的表現。應該仔細觀察患者的經絡和臟腑狀況,然後對症下藥。治療後如果出汗,這種病又被稱為足太陰經的瘧疾,也就是脾瘧。

3. 橘皮甘草湯

治脾臟不和,瀉痢瘧疾腹痛,下部無力,體重足痿,腳下痛,飲食中滿,四肢不舉等病。陸景淵方,曾以治瘧,甚效。

橘皮(生用),甘草(炙),厚朴(去皮,薑汁製,以上各一兩),羌活,防風,肉豆蔻,茯苓(各二錢半),川芎(半兩),吳茱萸(一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脾胃不協調,導致的腹瀉、痢疾、瘧疾引起的腹痛,以及下肢無力、肌肉萎縮、腳底疼痛、飲食後腹脹、四肢無力等病症。陸景淵的方子,曾經用來治療瘧疾,效果很好。

藥材組成有: 橘皮(新鮮的,不需炮製)、炙甘草、厚朴(去除外皮,用薑汁炮製過,以上各一兩)、羌活、防風、肉豆蔻、茯苓(各二錢半)、川芎(半兩)、吳茱萸(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半水,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去除藥渣,在飯前服用。

4. 人參飲

治脾瘧。

人參,甘草(炙,各一分),陳橘皮(湯浸,去白,又焙,半兩),烏梅(五枚,去核,焙)草豆蔻仁(七枚,去皮)

上銼為末,每服五錢,用濕紙裹煨熱,用水二盞,生薑一片,棗一枚擘碎,煎至一盞,未發前溫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脾瘧(一種瘧疾)。

藥材包含:人參、炙甘草(各一份)、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膜再烘乾的陳皮(半兩)、去除核烘乾的烏梅(五枚)、去除外殼的草豆蔻仁(七枚)。

將以上藥材切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濕紙包裹藥粉後煨熱,然後加入兩碗水、一片生薑和一顆掰開的紅棗,煎煮至剩下一碗。在瘧疾發作前溫熱服用。

5. 獨蒜丸

能截脾寒。

上於五月五日,用大蒜不以多少搗爛,次入礬紅,拌勻為丸,如圓眼大,每服一丸,大蒜湯嚼下。

白話文:

能夠截斷脾臟的寒氣。

在五月初五這天,用大蒜不論多少,搗爛成泥,接著加入礬紅,攪拌均勻後做成藥丸,大小如圓眼珠一般。每次服用一丸,用大蒜煮的湯嚼碎後吞下。

6. 良薑丸

醒脾治瘧。

良薑(二兩)

上為末,豬膽汁和丸,如梧桐子大,紫蘇湯空心下二十丸。

白話文:

[良薑丸]

這個藥方是用來振奮脾胃功能,治療瘧疾的。

使用良薑二兩,將它磨成粉末,再用豬膽汁調和,搓成如同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服用時,用紫蘇湯在空腹時吞服二十顆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