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13)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13)
1. 張氏論瘡疹氣勻即出快
《難經》云: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故氣主煦之,血主濡之。濡軟也。氣行則血隨而行之,氣滯則血壅之。故張氏論瘡疹氣勻即出快。蓋臟腑既有蘊毒,方其壅於肌膚,熱喜散而出為瘡疹,熱亦不能復還榮衛周流,血氣流注,則出而無阻。蓋氣勻即出快,此其義也。或有結搏,或里有食,滯於中焦不化,或外寒所感,皆令壅遏不通。
故氣既滯則血不流,何由而出?當此不能審察之財,至危斃者有矣。能使氣勻行而不滯,瘡疹無不出者。
白話文:
《難經》說:「氣的運行能帶動血液運行,氣停止運行,血液也跟著停止。」所以,氣的功能是溫煦身體,血的功能是滋潤身體。所謂滋潤,就是使身體柔軟。氣運行,血液就會跟著運行;氣滯礙不通,血液就會阻塞。因此,張氏認為,瘡疹的氣機如果順暢均勻,就能快速發出來。
大概是說,臟腑如果積聚了毒素,當這些毒素壅塞在皮膚時,熱氣會想散發出來而形成瘡疹。但熱氣一旦發出,就不能再回到身體的營衛系統中循環。這時如果血氣能夠順暢流通,瘡疹就能順利地發出來。所以說,氣機均勻順暢,瘡疹就能快速發出,這就是其中的道理。
有時候,瘡疹會結塊、凝滯,或者體內有食物積滯,停留在中焦無法消化,或者受到外寒侵襲,這些情況都會導致氣機壅塞不通。
因此,如果氣機已經滯礙不通,血液就無法順暢運行,瘡疹又怎麼能發出來呢?如果不能仔細審察這些情況,以至於導致病人危急死亡的,確實是有的。所以,能使氣機均勻順暢而不停滯,瘡疹沒有發不出來的。
2. 瘡疹血疱作成膿疱令人心膈煩躁不安
瘡疹之發有漸,當審次序可也。若先後失序,輕重失時,斂散不得其宜,則必見差誤矣。夫斑瘡疹始作而未出者,當疏利令輕也。既出而成血疱,當令榮衛升降,調脾胃,令不冷不熱。及其將作膿,毒氣正盛,大腸不通者,潤以通之。大便自利者,溫而固之。小便不通者導之。
及其痂結,則解散其毒,此治之大體也。且瘡疹作膿,是血疱結造也。心者主瘡瘍,生煩躁,當其作膿,毒氣已出,未得淨盡,則毒氣應心而煩躁生矣。若血疱作而煩躁,此熱毒欲散未散之際,但解熱毒而已,宜用豆湯解之,以黑豆煎汁放溫,徐徐與飲。
白話文:
瘡疹的發生有一定的進程,應該仔細觀察其順序。如果先後次序錯亂,輕重程度失當,該收斂或疏散時機不對,就一定會出現差錯。當斑疹、瘡疹剛開始發作但還沒冒出來時,應該用疏通的方法使其輕微發散出來。等到冒出來形成血疱時,應調和營衛之氣的升降,調理脾胃,使身體不偏寒也不偏熱。等到血疱即將化膿時,表示毒氣正盛,若有大便不通暢的情況,要用潤滑的方法使其通暢;如果大便順暢,則要用溫補的方法固護腸胃。如果有小便不通暢,則要疏導使其暢通。
等到瘡疹結痂時,就要將毒氣疏解散開,這是治療的大原則。而且,瘡疹化膿,是血疱結成膿包所致。心主掌瘡瘍,當瘡瘍發作時會產生煩躁感。當瘡疹化膿時,表示毒氣已經排出,但尚未完全排乾淨,毒氣就會影響到心而產生煩躁。如果血疱剛形成就出現煩躁,這表示熱毒想要消散卻還沒完全散開,只要將熱毒解除即可。可以用豆湯來解熱毒,用黑豆煎煮成汁,放溫後慢慢飲用。
3. 瘡疹身熱耳尖腳稍冷腹內痛或塊
病有似是而非,若同而異者,蓋肢體冷而腹痛者,此毒氣在裡,若不能審諦,必作極冷。治之反以熱藥,為害愈深。未冷極者,不問身有無寒熱,肢冷腹痛,必大便自利,蜷臥惡寒,今身熱肢冷,腹痛大便不通,蓋熱毒在裡,則熱甚而發厥。伏熱深而瘡疹不能出者,宜以蟬蛻末水煎服之,而已出者,亦可服之無害。
毒氣得泄,則四肢溫暖,腹痛自止矣。前人論腹痛,有虛有實,腸鳴自利而腹痛者為虛痛,乃是冷也,腹滿而不大便者為實痛,是熱也。今腹中痛而不大便,又身熱耳尖冷腳冷,為瘡疹明矣。又有瘡疹始發,腹中有塊而痛,醫者不能詳辨,多作食積下之,至於夭橫者多矣。
白話文:
疾病有時看起來好像一樣,但實際上卻不同。如果身體四肢冰冷卻肚子痛,表示毒氣在體內。如果不能仔細分辨,病情會變得非常嚴重。若用熱性藥物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情。還沒冷到極點的狀況,無論身體是否有發冷發熱,只要四肢冰冷、肚子痛,通常會腹瀉、身體蜷縮且怕冷。現在的情況是身體發熱、四肢冰冷、肚子痛且便秘,這是因為熱毒在體內,熱到極點就會導致昏厥。如果熱毒太深,導致瘡疹發不出來,可以用水煎蟬蛻粉來服用,若瘡疹已經發出來,服用也無妨。
毒氣排出後,四肢就會溫暖,肚子痛也自然會停止。古人談論腹痛,有虛痛和實痛之分。腸鳴、腹瀉且肚子痛是虛痛,屬於寒冷;肚子脹滿且便秘是實痛,屬於熱症。現在肚子痛卻便秘,加上身體發熱、耳朵尖冰冷、腳也冰冷,這明顯是長瘡疹的徵兆。另外,有些人剛長瘡疹時,肚子裡會有腫塊且疼痛,但醫生若不能仔細判斷,常常誤以為是食物積滯而用瀉藥,導致許多人因此喪命。
4. 愛護將理
小兒鼻塞,摩囟以通之。榮衛不和,洗浴以通之。腠理空疏,粉末以密之。此皆外可以通肌也。及其瘡疹既作,血肉作膿痂,肌嫩未實,諸氣可通,恐惡氣有所觸犯而入,故制方論,使愛護而為防備計。故云已出未出,切忌見雜氣衝觸,兼勞人及狐臭人熏之,尤忌房勞人相近。
未愈者不可當風坐臥,如當風即成疥癬也。若瘡疥膿疱出,可燒牛糞灰貼之,則速愈而無瘢痕也。及左右上下不可缺胡荽酒,能御汗氣惡氣也。若能食者,時與葡萄食之,為其能利小便,及取出快如穗之義,若斑爛膿痛甚者,以乾淨黃土細羅以爆之,仍數數食蜜。若勢輕者,則以芒硝和豬膽調塗瘡上,勿令動著,直候瘡痂落也。
有大段瘡發不通臥席者,以麥麩簟臥將息。不問已發未發,皆可燒乳香於房室中,令氣味不絕,闢一切惡氣。
白話文:
小孩子鼻塞,可以按摩頭頂的囟門來疏通。如果身體的氣血運行不順暢,可以用洗澡的方式來疏通。如果皮膚的毛孔太過鬆散,可以用粉末來讓皮膚緻密。這些都是從外部可以疏通肌肉的方法。等到孩子身上長了瘡疹,皮膚開始化膿結痂,這時候皮膚還很嫩、不夠結實,身體的各種氣是可以通暢的,但要擔心不好的氣會趁機侵入,所以才制定藥方,要好好愛護並作為防備措施。因此說,無論是已經發出來的還是還沒發出來的瘡疹,都要切記不要接觸到污濁之氣的侵擾,也要避免讓疲勞的人或是身上有狐臭的人靠近,尤其要避免讓剛行房事的人靠近。
還沒痊癒的人不可以吹風坐臥,如果吹風就會變成疥癬。如果瘡疥長出膿疱,可以用燒過的牛糞灰敷在上面,這樣就能快速痊癒而且不會留下疤痕。還有,左右上下都要準備足夠的芫荽酒,它可以抵禦汗氣和污濁之氣。如果能吃東西,可以時常給他吃葡萄,因為葡萄能利尿,而且能讓排泄物順暢排出,就像穗一樣。如果斑疹潰爛流膿很嚴重,可以用乾淨的黃土細細篩過後,在火上稍微烤一下後敷在傷口上,同時要經常吃蜂蜜。如果情況比較輕微,可以用芒硝和豬膽汁調和後塗在瘡上,不要讓它移動,等結痂自然脫落就好。
如果大面積的瘡疹發作到無法躺在床上,可以鋪麥麩做的蓆子來臥床休息。無論瘡疹是否已經發作,都可以在房間裡燒乳香,讓氣味不要斷絕,這樣可以避開一切不好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