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二十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二 (12)

1. 黃耆益損湯

治男子婦人,童男室女,諸虛不足,榮衛虛弱,五勞七傷,骨蒸潮熱,腰背拘急,百節痠疼,夜多盜汗,心常驚惕,咽燥唇焦,嗜臥少力,肌膚瘦悴,咳嗽多痰,咯唾血絲,寒熱往來,頰赤神昏,全不思食。服熱藥則煩躁,沖滿上焦,進涼藥則膈滿而腹痛。及治大病後榮衛不調,及婦人產後血氣未復,宜服此藥。

白話文:

用於治療男子、婦女、兒童、未生育男女,各種虛弱,氣血循環不良,過度勞累,骨蒸潮熱,腰背拘急,四肢關節疼痛,夜間盜汗多,內心常感驚恐,咽乾口燥,喜睡少力,肌肉消瘦,咳嗽多痰,咯血,寒熱交替,臉頰發紅神志恍惚,完全不想進食。服用熱藥則煩躁,胃部氣體充滿,服用涼藥則胸悶腹痛。以及治療大病後氣血循環不良,以及婦女產後氣血未恢復,宜服用此藥。

黃耆人參(去蘆),石斛(去根),木香白朮當歸肉桂茯苓,芍藥,半夏川芎熟地黃(酒炒),山藥牡丹皮麥門冬(去心),五味子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 黃耆:增強人體免疫力、抗病毒、保護肝臟、抗衰老。

  • 人參(去蘆):補氣、補血、益智、強健身體。

  • 石斛(去根):清熱生津、益胃生津、明目退翳。

  • 木香:行氣止痛、消食導滯、溫中散寒。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固澀。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肉桂:溫陽散寒、活血化瘀、止瀉驅寒。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 芍藥:養血調經、緩中止痛、平肝鎮痙。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 川芎熟地黃(酒炒):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滋陰養血。

  • 山藥:補脾益氣、健腎固精、益肺止咳。

  •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 麥門冬(去心):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益氣養陰。

  • 五味子:益氣生津、寧心安神、收斂固澀。

  • 甘草(各等分):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二枚,小麥五十粒,烏梅一個,煎七分,食前服。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二枚,小麥五十粒,烏梅一個,煎煮至藥湯剩七分,在飯前服用。

2. 柴胡梅連散

治骨蒸勞,久而不痊,三服除根,其效如神。又治五勞七傷,虛弱皆治。

柴胡前胡烏梅胡黃連(各三分)

白話文:

柴胡、前胡、烏梅、胡黃連(各1.5克)

上㕮咀,每服八錢,用童子小便二盞,豬膽一個,豬脊骨髓一條,韭白半錢,同煎至一盞,去滓服,無時。

白話文:

上等枹杞子,每次服用八錢,用童子小便兩杯,豬膽一個,豬脊髓一根,韭菜半錢,一起煎煮到剩一杯,去除渣滓服用,不受時間限制。

3. 陽病開關散

治證同前。

柴胡(去苗),桔梗(炒),麥門冬(去心),木通秦艽(以上各半兩),地骨皮,桑皮(蜜炙),芍藥,木香澤瀉當歸(以上各一兩),甘草(一錢,炙),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二片,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服,小便多,即病去矣。

白話文:

北柴胡(去掉根),桔梗(炒過),麥門冬(去掉芯),木通,秦艽(以上各半兩),地骨皮,桑皮(用蜂蜜炙烤過),芍藥,木香,澤瀉,當歸(以上各一兩),甘草(一錢,烤炙過),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一大杯水,生薑兩片,煎到剩六分,去掉藥渣,空腹服用,小便多了,病症也就消失了。

4. 陰病開關散

赤芍藥,當歸肉桂白芷甘草(炙,各半兩),枳殼(三錢,炒),木香(二錢),南星(一錢,去皮,薑汁浸,焙)

白話文:

赤芍藥、當歸、肉桂、白芷、甘草(炙,各半兩),枳殼(三錢,炒),木香(二錢),南星(一錢,去皮,薑汁浸,焙)

赤芍藥、當歸、肉桂、白芷、甘草(各半兩,炙過),枳殼(三錢,炒過),木香(二錢),南星(一錢,去皮,用薑汁浸泡,焙乾)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七分,入無灰酒三分盞,又煎七分溫服,先服起胃散一二日後,不問退否,兼玉龍膏服之。

白話文:

主治:上焦(胸部)熱度和胃酸,每服二錢,加一大盞水,三片生薑,煮至七分熟,再加入三分的無灰酒盞,繼續煮至七分熟後溫服,服用之前,先服胃散一到兩天,無論是否退熱,都可繼續服用玉龍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