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七 (1)
卷之十七 (1)
1. 天下受拜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嘔吐痰水,脅膈痞滯,不美飲食,並皆治之。
茅山蒼朮(去皮,米泔浸一宿,五兩,炒),厚朴(去皮,薑製),陳皮,甘草(炙),生薑(各三兩),紅棗(二百枚,去核)
上件用水五升,煮乾搗作餅子,晾乾再研為細末,每服二錢,食遠,用鹽湯調服。治泄瀉,用生薑湯調下。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脾胃不調引起的各種不適,像是噁心嘔吐、痰多、胸脅部感覺悶脹、吃不下東西等,這些症狀都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藥材包括:
- 茅山蒼朮(去除外皮,用米泔水浸泡一晚,五兩,炒過)
- 厚朴(去除外皮,用薑製過)
- 陳皮
- 甘草(烤過)
- 生薑(各三兩)
- 紅棗(兩百枚,去核)
做法:
將以上藥材加入五升水煮到快乾,然後搗成餅狀,晾乾後再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在飯後較遠的時間,用鹽湯沖服。如果腹瀉,則用生薑湯沖服。
2. 和中益氣丸
治脾胃不和,氣不升降,嘔吐減食,口苦吞酸,脅滿短氣,肢體怠惰,面色萎黃,中焦虛痞,不任攻擊,臟氣久寒,不受峻補。又療心脅愊愊如滿,五飲停滯不散。常服和中益氣,進美飲食,或大便不通,尤宜服之。
木香,丁香(各半兩),肉豆蔻,茴香(微炒),京三稜(炮銼),白豆蔻,人參(去蘆),官桂(去粗皮,各一兩),縮砂仁(二兩),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四兩)
上為細末,用白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到七十丸,食遠,用溫生薑湯送下。
白話文:
和中益氣丸
這個藥方是治療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氣機升降不順暢,出現嘔吐、食慾不振、口苦、胃酸過多、胸脅脹滿、呼吸短促、四肢疲倦無力、臉色萎黃、腹部虛弱脹滿,不適合用強烈藥物攻伐,以及內臟器官長期虛寒,不適合用峻猛補藥的情況。還可以治療胸脅部悶脹如滿,以及因痰飲等停留不散的症狀。經常服用這個藥方可以調和脾胃,增進食慾,如果出現大便不通,尤其適合服用。
藥材成分: 木香、丁香(各半兩),肉豆蔻、小茴香(稍微炒過)、京三稜(炮製後切碎)、白豆蔻、人參(去除蘆頭)、肉桂(去除粗糙外皮,各一兩),縮砂仁(二兩),青皮(去除白色部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各四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白麵糊混合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六十到七十丸,在飯後以溫熱的生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