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四 (3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 (39)

1. 牛黃清心丸

治小兒躁悶,項背強直,腰背反張,時發時醒。

牛黃(一兩二錢,研),麝香(研),龍腦(另研),羚羊角末(鎊),當歸(去蘆),防風(去蘆),黃芩麥門冬(去心),白芍藥,白朮(各一兩半),柴胡(去苗),杏仁(去皮尖,麩炒),桔梗,白茯苓(去皮),川芎(各一兩二錢半),阿膠(銼碎,蛤粉炒),肉桂(去粗皮),大豆卷(碎,炒,各一兩七錢半),蒲黃(炒),人參(去蘆),神麯(炒,各二兩半),甘草(炒,五錢),雄黃(八錢,另研,飛),白蘞乾薑(各七錢半),金箔(一千二百片,內四百片為衣,余入藥內,另研,犀角末二兩),大棗(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爛研成膏,入藥),乾山藥(十兩)

白話文:

治小兒躁悶、項背強直、腰背反張,時發時醒:

牛黃(6克,研末),麝香(研末),龍腦(研末),羚羊角末(鎊碎),當歸(去蘆頭),防風(去蘆頭),黃芩,麥門冬(去心),白芍,白朮(各7.5克),柴胡(去苗),杏仁(去皮尖,麩炒),桔梗,白茯苓(去皮),川芎(各6克),阿膠(銼碎,蛤粉炒),肉桂(去粗皮),大豆卷(碎,炒,各9克),蒲黃(炒),人參(去蘆頭),神麯(炒,各12.5克),甘草(炒,2.5克),雄黃(4克,研末,飛),白蘞,乾薑(各3.75克),金箔(1200片,其中400片包藥,餘下入藥研末,另加犀角末10克),大棗(100枚,蒸熟去皮核,搗爛成膏,入藥),乾山藥(50克)

上除棗杏仁及牛黃麝香雄黃龍腦四味,另為細末,入前藥和勻,煉蜜與棗膏為丸,每兩作十丸,用金箔為衣,生服一丸,溫白湯化,食後服,小兒驚癇,即酌度多少,以竹葉煎湯,溫溫化服。

白話文:

除了棗仁、杏仁和牛黃、麝香、雄黃、龍腦四味,另外研磨成細末,放入前面藥物中和勻,煉製蜂蜜與棗子膏做成藥丸,每兩做十丸,用金箔做外衣,生服一丸,用溫熱的白開水化開,飯後服用,小兒驚癇,則酌量多少,用竹葉煎煮湯汁,溫熱化服。

2. 蛇黃丸

治小兒諸癇。

蛇黃(一個,煅,醋淬七次,研細),鬱金雄黃(各二錢),青礞石硃砂(各一錢),鐵粉(篩淨,細研,三分)

白話文:

蛇黃(一個,煅燒後用醋淬七次,研磨成細粉),鬱金、雄黃(各兩錢),青礞石、硃砂(各一錢),鐵粉(篩選乾淨,細細研磨,三分)。

上為末,搗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人參煎湯磨化,不拘時服。

白話文:

把上藥磨成細末,搗入糯米飯揉成丸子,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至五丸,以人參煎煮的湯藥,研磨藥丸化開,不拘時服用。

3. 斷癇丸

治小兒諸癇痰盛。

皂角(盈尺者三挺,去皮捶碎,水三升浸收汁,濾過,瓷器內熬成膏),白礬(煅枯,研細,一兩半),蠍梢(炒),直殭蠶(炒),雄黃(另研),硃砂(另研),白附子(各半兩),麝香(一錢,另研),烏蛇(酒浸,取肉,焙乾,二錢半),南星(濕紙里炮熟,二兩),赤蜈蚣(一條,酒浸,炙,去頭足)

白話文:

  • 皁角(三根一尺長的,去皮搗碎,用水三升浸泡取汁,過濾,在瓷器內熬成膏)。

  • 白礬(煅燒至枯乾,研磨成細粉,一兩半)。

  • 蠍梢(炒)。

  • 直僵蠶(炒)。

  • 雄黃(另外研磨)。

  • 硃砂(另外研磨)。

  • 白附子(各半兩)。

  • 麝香(一錢,另外研磨)。

  • 烏蛇(用酒浸泡,取出肉,烘乾,二錢半)。

  • 南星(用濕紙包裹悶熟,二兩)。

  • 赤蜈蚣(一條,用酒浸泡,烘烤,去掉頭和足)。

上為末,用水煮半夏糊,和前項皂角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用生薑湯磨化,不拘時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研磨成粉末,以水煮半夏成糊狀,與前面皁角膏混合,製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到五丸藥丸,用生薑湯送服,無須拘泥於服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