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四十九 (2)
卷之四十九 (2)
1. 痼冷門(附論)
寒氣客於五臟,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矣,然寒則腠理閉,則氣道不行,故氣收斂,冷積於中,遂為痼冷之疾也。《直指方》云:人之處世飲食為上,湯藥次之,惟其口腹不充,嗜欲無節,所以臟中停聚而為之沉痼也,故有沉寒痼冷之名耶。男子遺精,女子帶下,骨寒腦冷,氣乏血衰,嘔吐噁心,久泄暴下,皆其證耳。
療治之法,在乎溫補,不可用剛劑。惟於滋血養氣之中,或佐以薑桂則可,古人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若執剛燥之劑,亟欲陽氣頓回,猶恐腎水易涸,心火獨盛,亢則害,承乃制也。《內經》曰:陰氣有餘,多汗身寒。《陰陽應象》云:陰盛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而厥。
《調經篇》云:陰盛生內寒。岐伯曰:厥氣上逆,寒氣積於胸中而不可瀉,瀉則溫氣去,寒獨留,故為寒中。東垣解云:此脾胃不足,勞役形體,中焦不能營運,病傳為寒中,宜補陽以附子理中湯為末,用蔥白煎羊肉湯,取清汁,調進數服而愈。前人立論至詳,凡為醫者深探其意,依經用藥,則無夭閼之禍也。
白話文:
痼冷門(附論)
寒邪入侵五臟,導致氣逆上衝,陰氣耗竭,陽氣未能進入,因此會突然疼痛而死,不省人事;但如果氣機恢復,就能活過來。寒邪入侵腸胃,氣逆上衝,所以會疼痛嘔吐。寒邪入侵小腸,小腸無法正常吸收,所以會腹痛泄瀉。寒邪入侵會導致毛孔閉塞,氣血運行不暢,氣機收斂,寒邪積聚於體內,就形成痼冷之疾。
《直指方》說:人生活在世上,飲食最重要,湯藥次之。因為飲食不節,嗜欲無度,所以導致臟腑內積聚寒邪,形成頑固的疾病,所以稱為沉寒痼冷。
男子遺精,女子帶下,骨寒腦冷,氣虛血弱,嘔吐噁心,久瀉暴瀉,都是這種疾病的症狀。
治療方法,在於溫補,不能使用峻猛的藥物。只有在滋養血液、補充氣血的基礎上,可以酌情加入薑、桂等溫陽藥物。古人說精氣不足,應以溫補之品來補充。如果使用燥熱峻猛的藥物,急於使陽氣回升,反而可能耗傷腎陰,導致心火獨盛,過盛則有害,所以必須謹慎使用。
《內經》說:陰氣過盛,會多汗怕冷。《陰陽應象大論》說:陰盛則身寒多汗,身體經常覺得冷,發抖怕冷,甚至出現厥逆。
《調經種種》說:陰盛則產生內寒。岐伯說:厥氣逆上,寒邪積聚在胸中而不能瀉出,因為瀉掉的話會把溫陽之氣也瀉掉,寒邪獨留,所以形成寒邪內阻。東垣先生解釋說:這是脾胃虛弱,勞累過度,中焦運化功能失調,導致寒邪內阻,應該補益陽氣,可以用附子理中湯研末,用蔥白煎羊肉湯,取清汁調服,服用幾次就能痊癒。
前人的論述非常詳盡,所有從事醫術的人,都應該深入探究其道理,依據經典用藥,這樣就不會有夭折的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