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三十三 (1)
卷之三十三 (1)
1. 平補丸
治消腎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澀數而瀝,如欲滲之狀。
菟絲子(酒浸,研焙),山茱萸(去核,酒浸),益智仁,當歸(以上各半兩),川楝子(去核),牛膝(去蘆,酒浸),葫蘆巴(炒),杜仲(去粗皮,薑汁炒),肉蓯蓉(酒浸,焙乾),巴戟(去心,各三兩半),乳香(二兩)
上為細末,用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棗湯或鹽湯送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平補丸」是用來治療腎虛導致的口渴,肌肉消瘦,小便不暢、頻數且淋漓不盡,小便就像要滲出來的樣子。
藥材包含:
菟絲子(用酒浸泡後研磨烘乾)、山茱萸(去核後用酒浸泡)、益智仁、當歸(以上各用半兩),川楝子(去核)、牛膝(去莖後用酒浸泡)、葫蘆巴(炒過)、杜仲(去除粗皮後用薑汁炒)、肉蓯蓉(用酒浸泡後烘乾)、巴戟天(去心,以上各用三兩半),乳香(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糯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五十顆,在飯前用紅棗湯或鹽湯送服。
2. 茯菟丹
治三消渴通用,亦治白濁。
白茯苓(五兩),菟絲子(酒浸三宿,蒸研細作餅,焙乾,一十兩)
上為細末,用山藥末六兩,打糊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飲湯送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茯菟丹],可以普遍治療三種消渴症(指糖尿病),也能治療白濁(指小便混濁)。
藥材:
白茯苓(187.5克),菟絲子(用酒浸泡三天,蒸熟後研磨成細末,再做成餅狀,烘乾,共375克)
做法: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加入山藥末(225克)用糊狀物拌勻,用力搗三百到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顆,飯前用米湯送服。
3. 和血益氣湯
治消渴消中諸方,只止燥渴,殊不知足陽明胃主血所生病,手陽明大腸主津所生病,此方治口舌乾,小便數,舌上赤脈,生津液,除乾燥,長肌肉。
生地黃(酒浸),黃柏(酒浸),升麻(以上各二錢),杏仁(去皮尖,炒,十二個),防己(酒浸),知母(酒浸),羌活(以上各一錢),桃仁(去皮尖,炒,十二個),石膏(一錢半),黃連(酒浸,一錢六分),當歸(酒浸,八分),麻黃(六分),紅花(三分),柴胡(六分),甘草(生用五分,炙用六分)
上㕮咀,作二貼,每貼用水二盅,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這個「和血益氣湯」是用來治療消渴(糖尿病)的各種方劑,那些方劑雖然能止住口渴,但卻不知道其實病根在於足陽明胃經主管的血和手陽明大腸經主管的津液。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口舌乾燥、小便頻繁、舌頭上有紅色脈絡等症狀,可以幫助產生津液、去除乾燥、促進肌肉生長。
藥材組成有:生地黃(用酒浸泡過)、黃柏(用酒浸泡過)、升麻(以上各兩錢)、杏仁(去皮尖後炒過,十二個)、防己(用酒浸泡過)、知母(用酒浸泡過)、羌活(以上各一錢)、桃仁(去皮尖後炒過,十二個)、石膏(一錢半)、黃連(用酒浸泡過,一錢六分)、當歸(用酒浸泡過,八分)、麻黃(六分)、紅花(三分)、柴胡(六分)、甘草(生用五分,炙用六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兩份,每次取一份,加入兩盅水煎煮至七分,不拘時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