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三 (8)

1. 四物湯

若妊娠傷寒蓄血證,不宜墮胎藥下之,宜四物大黃湯下之。

四物湯(四兩),生地黃,大黃(酒浸,各半兩)

若虛熱病,四物與參蘇飲相合,名補心湯主之。

若四肢腫痛,不能舉動,宜蒼朮各半湯主之。

若燥結,四物與調胃承氣湯合半,名玉燭散。

若流濕潤燥,宜四物理中各半湯。

若保胎氣,令人有子,四物與縮砂四均子湯各半,名八珍湯。

若熱與血相搏,口舌乾燥飲水,加

當歸,芍藥

若腹中刺痛,惡物不止,加

當歸,芍藥

若血崩不止者,加

蒲黃,生地黃,黃芩(一方無)

若因熱生風者,加

川芎,柴胡,防風(一方無)

若臟秘澀者,加

大黃,桃仁

若滑瀉者,加

官桂,附子

若嘔者,加

白朮,人參,生薑(一方無)

若發寒熱者,加

乾生薑,牡丹皮,柴胡,芍藥(一方無)

若大渴者,加

知母,石膏

若水停心下,微吐逆者,加

豬苓,茯苓,防己

若頭昏項強者,加

柴胡,黃芩

若虛寒似傷寒者,加

人參,柴胡,防風

若產後諸證,各隨六經,以四物與仲景藥各半服之,甚效。

若婦人或因傷灑,或因產亡血,或虛勞,五心煩熱者,宜四物二連湯。

四物湯(內用生地黃),黃連,胡黃連

用溫飲清服。

四物與桂枝麻黃、白虎柴胡、理中四逆、茱萸水氣涼膈等,皆可作各半湯,易老用藥大略也。

若虛煩不得睡者。加

竹葉,人參

若婦人血虛,心腹㽲痛不可忍者,去地黃加乾薑,名四神湯。

若諸痛有濕者,四物與白朮相半,加

天麻,茯苓,穿山甲

用酒煎服。

若目暴赤,發作雲翳,疼痛不可忍者,宜四物龍膽湯。

四物湯(各半兩),羌活,防風(各三錢),草龍膽,防己(各二錢)

用水煎服。

一方等分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取六分清者,帶熱服,食前。若平常血氣不調及常服,只用本方,日二三服。若經血凝滯,腹內血氣作疼,加茂術官桂等分用之。王石膚云:熟地黃滯血,安能止痛,不若以五味子代之。若因產後,欲推陳致新,補血海治諸疾,加生薑煎。

,若胎動不安下血,每服加艾葉五七片,更加蔥白阿膠末,減四味之半,當歸用小半。如疾勢甚者,以四味各半兩,細銼,以水四盞,熟艾一塊,如雞子大,阿膠五七片,煎至二盞半,去滓,分作四服,一日令盡。一方有粉草乾薑黃耆,日二三服至二臘,以一七日為一臘,胎前產後,每日可一二服。

亦治血痢疾不止,痛難忍,宜加阿膠艾葉煎服,名六物湯。如氣虛血海不調,服一月不妨也。若產後被驚氣滯,種種積滯敗血,一月內惡物微少,敗血作病,或脹或疼,胸膈脹悶,或發寒熱,四肢疼痛,加玄胡索沒藥香白芷,與四物等分為細末,淡醋湯或童子小便酒調下。

,如血風,於產後乘虛發作,或產後傷風頭疼發熱,百骨節痛,加荊芥穗天麻香附子石膏藿香各一分,四物料共一兩中加之,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服。如寒熱往來,加炮乾薑牡丹皮各一分,若平常些少虛眩,肢體瘦倦,月信不調,只用生薑薄荷如常服,此是婦人常服之藥,蓋味寡而性緩,效遲而功深。治老人風秘,加青皮等分煎服。

白話文:

四物湯

懷孕期間若患傷寒且有瘀血,不宜服用墮胎藥,應服用四物大黃湯。

四物湯(四兩),生地黃、大黃(酒浸,各半兩)

若患虛熱病,將四物湯與參蘇飲合用,稱為補心湯。

若四肢腫痛,無法活動,應服用蒼朮半夏湯。

若出現燥結,將四物湯與調胃承氣湯等量混合,稱為玉燭散。

若有濕潤燥結,應服用四物湯與理中湯等量混合的湯劑。

若要保胎,使人懷孕,將四物湯與縮砂四君子湯等量混合,稱為八珍湯。

若熱邪與血瘀搏結,口乾舌燥,想喝水,需加入當歸、芍藥。

若腹部刺痛,惡露不止,需加入當歸、芍藥。

若血崩不止,需加入蒲黃、生地黃、黃芩(有些方劑沒有)。

若因熱邪而生風,需加入川芎、柴胡、防風(有些方劑沒有)。

若大便秘結,需加入大黃、桃仁。

若大便滑瀉,需加入肉桂、附子。

若嘔吐,需加入白朮、人參、生薑(有些方劑沒有)。

若發寒發熱,需加入乾薑、牡丹皮、柴胡、芍藥(有些方劑沒有)。

若口渴,需加入知母、石膏。

若腹部積水,輕微嘔逆,需加入豬苓、茯苓、防己。

若頭昏頸項強直,需加入柴胡、黃芩。

若虛寒似傷寒,需加入人參、柴胡、防風。

產後各種症狀,可根據六經辨證,將四物湯與仲景方劑等量服用,效果甚佳。

若婦女因外傷、生產失血或虛勞,出現五心煩熱,應服用四物二連湯。

四物湯(內用生地黃)、黃連、胡黃連

溫水服用。

四物湯可以與桂枝麻黃湯、白虎加人參湯、理中湯、四逆湯、小柴胡湯等量混合使用,這是簡易用藥的大概方法。

若虛煩不得眠,需加入竹葉、人參。

若婦女血虛,心腹疼痛難忍,去掉生地黃,加入乾薑,稱為四神湯。

若各種疼痛伴有濕邪,將四物湯與白朮等量混合,再加入天麻、茯苓、穿山甲。

用酒煎服。

若眼睛突然發紅,出現雲翳,疼痛難忍,應服用四物龍膽湯。

四物湯(各半兩),羌活、防風(各三錢),草龍膽、防己(各二錢)

用水煎服。

某一方劑將藥材等量研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煎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取六分清液,溫服,飯前服用。若平常血氣不調或長期服用,只用此方,每日服用二到三次。若經血瘀滯,腹部血氣疼痛,加入蒼朮、肉桂等量服用。王石膚說:熟地黃會導致瘀血滯留,怎能止痛呢?不如用五味子代替。若產後,想促進新陳代謝,補益血海,治療各種疾病,加入生薑煎服。

若胎動不安,出血,每次服用時加入艾葉五到七片,再加蔥白、阿膠末,減少四物湯藥量的一半,當歸用少量。若病情嚴重,則四物湯各用半兩,切碎,用水四盞,熟艾一塊(如雞蛋大小),阿膠五到七片,煎至二盞半,去渣,分四次服用,一天服完。某一方劑有益母草、乾薑、黃耆,每日服用二到三次,連服十七天為一療程,孕期及產後每日可服用一到二次。

也治療血痢不止,疼痛難忍,宜加入阿膠、艾葉煎服,稱為六物湯。若氣虛,血海不調,服用一個月也沒有妨礙。若產後受驚,氣滯,各種積滯、敗血,一個月內惡露量少,敗血致病,或脹或痛,胸膈脹悶,或發寒發熱,四肢疼痛,需加入玄胡索、沒藥、香白芷,與四物湯等量研成細末,用淡醋湯或童尿酒調服。

若血風症,產後乘虛而發,或產後傷風,頭痛發熱,骨節疼痛,加入荊芥穗、天麻、香附子、石膏、藿香各一分,與一兩四物湯藥材混合,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煎至七分服。若寒熱往來,加入炮乾薑、牡丹皮各一分。若平常輕微頭暈眼花,肢體消瘦疲倦,月經不調,只用生薑、薄荷,如常服。這是婦女常用的藥,味道平和,藥性緩和,見效慢,但療效深遠。治療老年人風寒便秘,加入青皮等量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