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三十五 (8)
卷之三十五 (8)
1. 車前子散
治諸淋閉澀不通,大抵諸淋由腎與膀胱熱也。腎與膀胱為表裡,俱屬於水,水入小腸下脬,中行於陰,為小便也。腎氣不通於陰,水液之道路,膀胱為津液府,津液內溢流於腎,水道不通,停積於脬,腎熱而氣澀,故水道不利,小便淋澀,故謂之淋。其狀小便數而出,以小腹引臍急痛。又有氣淋石淋血淋,形證殊異,主療不同,今以治之。
車前子,滑石(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食前米飲調服,日三服。一方塗臍四畔,約四寸,水和調服亦可。
白話文:
這個方子治療各種小便不暢、閉塞不通的狀況,這些狀況大多是因為腎和膀胱有熱引起的。腎和膀胱是互為表裡的臟腑,都屬於水,水液進入小腸後下行到膀胱,經過陰部排出,成為小便。如果腎氣不能順暢地通過陰部,水液的通道就會受阻。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場所,如果津液不能正常排出,反而逆流到腎,水道就會不通暢,積聚在膀胱裡。腎有熱而氣機不順暢,因此水道不利,小便就會淋漓澀痛,這就是所謂的「淋」。這種情況的症狀是小便次數頻繁但量少,小腹牽引到肚臍有急迫的疼痛感。淋症還有氣淋、石淋、血淋等不同的類型,症狀和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現在先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藥方組成: 車前子、滑石(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飯前用米湯調服,每天服用三次。另一個方法是將藥粉用水調成糊狀,塗在肚臍周圍約四寸的範圍,也可以有效果。
2. 地髓湯
治五淋,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
上用牛膝濃煎汁飲極效,酒煎亦可。一方以根煮服之。一方捶碎一兩,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一日五服。有葉朝議親人患血淋,流下小便盆內,凝聚如蒟蒻,久而有變如鼠,但無足耳。百治不瘥,遇一名醫,言服此藥,雖未愈而血色漸淡,久乃復舊。後十年其病再作,又服此藥瘥矣。
《經驗方》陳氏云:予在臨汀,妻黨方守夷吾,以其《編類集要方》見示,遂刊於郡齋。後鄂渚得九江守王南強書云:老人久苦此淋疾,百藥不效,偶見臨汀《集要方》中,用牛膝者服之而愈。乃致謝云。嘗聞郡士有苦此者,再試亦驗。因檢本草,自載治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卻將煮飲。
今再檢出,表其神驗。
白話文:
這個「地髓湯」可以用來治療五淋(指多種小便淋瀝不暢的病症),以及小便不順暢,還有陰莖疼痛到幾乎要死的情況。
使用牛膝濃煎煮出來的汁液飲用,效果非常好,用酒煎煮也可以。有一個方法是直接用水煮牛膝根服用。另一個方法是將牛膝搗碎一兩,加兩碗水煎煮到剩下一碗,去除藥渣,一天分五次服用。
曾經有位名叫葉朝議的人,他的親人患了血淋(小便帶血),流出的尿液在便盆裡凝結成像蒟蒻一樣,久了之後還會變成像老鼠的樣子,只是沒有腳和耳朵。試過很多方法都治不好,後來遇到一位名醫,說服用這個藥,雖然沒有馬上痊癒,但是血色漸漸變淡,過了一段時間就恢復正常了。十年後這個病又發作了,再服用這個藥又好了。
《經驗方》中,陳氏說:我在臨汀的時候,我妻子的親戚方守夷吾,把他《編類集要方》給我看,我就在郡齋將它刊印出來。後來鄂渚有位九江守王南強寫信來說:有位老人長期受這個淋疾的痛苦,吃了很多藥都沒效,偶然看到臨汀的《集要方》裡面,用牛膝的方子服用後就痊癒了。所以寫信來表示感謝。我曾經聽說郡裡也有人受這種病困擾,再試用這個方法也有效。因此我查了本草,裡面也有記載牛膝可以治療小便不順暢,還有陰莖疼痛到幾乎要死的情況,應該用水煮來喝。
現在我再把這個方子拿出來,是為了說明它的神奇療效。
3. 通草散
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砂石,痛不可忍,或出鮮血,並皆治之。
通草(二兩,切作片,以糯米飲拌,日中曬乾),白芍藥,石葦(去毛),蒲黃(炒),桂心(以上各一兩),王不留行,滑石(各半兩),葵子(一兩半),甘遂(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用沸湯調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腎氣不足、膀胱有熱、小便不暢通、小便時有砂石、疼痛難以忍受,或者小便出血等症狀,這些情況都可以治療。
藥材組成: 通草(二兩,切成片狀,用糯米水拌過,在太陽下曬乾),白芍藥、石葦(去除毛)、蒲黃(炒過)、桂心(以上各一兩),王不留行、滑石(各半兩),葵子(一兩半),甘遂(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在飯前用滾燙的開水沖服。
4. 參苓琥珀湯
治小便淋瀝,莖中痛不可忍,相引脅下痛。
人參(五分),茯苓(去皮,四錢),琥珀,當歸梢,柴胡,澤瀉(以上各三分),玄胡索(七分),川楝子(去核,炒),甘草(生用,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長流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數服大效。中統三年六月中,黃明之小便淋瀝,莖中痛不可忍,相引脅下痛,制以參苓琥珀散治之。
中書右丞相合剌合孫,病小便數而欠,晝夜約二十餘行,臍腹脹滿,腰腳沉疰,不得安臥。至元癸未季春一日,奉勸治之,遂往診脈,得沉緩,時時帶數。嘗記小便不利有三,不可一概而論。津液偏滲於腸胃,大便泄瀉而小便澀少者一也,宜分利而已;熱搏下焦,隨濕而不行者二也,必滲泄而愈;脾胃氣澀,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者三也,可順氣令施化而出。
右丞公平素膏粱,濕熱內蓄,不得施化,膀胱竅澀,是以起數而見少也,非滲泄分利,則不能快利。遂處一方,名曰茯苓琥珀湯,《內經》曰:甘緩而淡滲熱搏,津液內蓄,臍腹脹滿,當須緩之泄之,必以甘淡為主,是以茯苓為君;滑石甘寒,滑以利竅澀,豬苓琥珀之淡以滲泄,以利水道,故以三味為臣;脾惡濕,濕氣內蓄,則脾氣不治,益脾勝濕,必以甘為助,故以甘草白朮為佐;鹹入腎,鹹味下泄為陰,澤瀉之咸,以泄伏水,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津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濕以潤燥,此為因用,故以二味為使。煎長流甘爛水,使不助其腎氣,大作湯劑,令直達於下而急速也,兩服減半,旬日良愈。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參苓琥珀湯,用來治療小便淋漓不盡,陰莖疼痛難忍,並且疼痛會牽引到脅肋下方的情況。
藥方組成是:人參(五分),茯苓(去皮,四錢),琥珀,當歸梢,柴胡,澤瀉(以上各三分),玄胡索(七分),川楝子(去核,炒),甘草(生用,各一錢)。
將這些藥材切碎,加三碗流動的清水煎煮成一碗,去藥渣後,在吃飯前溫熱服用。多服幾次效果顯著。中統三年六月,黃明因為小便淋漓不盡,陰莖疼痛難忍,並牽引到脅肋下方疼痛,就用這個參苓琥珀散來治療。
中書右丞相合剌合孫,患有小便頻繁且量少的問題,白天晚上大約要上二十多次廁所,而且腹部脹滿,腰腿感覺沉重痠痛,無法安穩睡覺。在至元癸未年春天,有人建議用藥治療,於是前去診脈,發現脈象沉緩,但有時又帶點數。我曾記住小便不暢有三種情況,不能一概而論。第一種是津液偏向腸胃,導致大便腹瀉而小便澀少,這種情況應該用利水的方法來解決。第二種是熱邪積聚在下焦,濕氣無法排出,這種情況必須要用滲泄的方法來治療。第三種是脾胃功能失調,無法疏通水道,將水液下輸到膀胱,這種情況可以用調順脾胃氣機的方法來幫助水液排出。
右丞相平時生活富裕,飲食油膩,導致濕熱積聚在體內,無法正常代謝。膀胱出口澀滯,因此小便頻繁而量少。如果不用滲濕利水的方法,就無法使小便順暢。所以我開了一個藥方,叫做茯苓琥珀湯。《內經》說:甘味可以緩和,淡味可以滲泄,當熱邪積聚、津液內蓄、腹脹滿的時候,應該用緩和滲泄的方法,以甘淡的藥材為主。所以用茯苓作為主藥;滑石味甘寒,可以滑利膀胱的澀滯;豬苓和琥珀味淡,可以滲濕泄熱,利通水道,所以用這三味藥作為輔助藥;脾臟討厭濕氣,如果濕氣積聚體內,就會影響脾臟功能。益氣健脾,祛除濕氣,必須用甘味的藥來輔助,所以用甘草和白朮作為佐藥;鹹味入腎,能使陰液下行,澤瀉的鹹味可以泄除體內潛伏的水邪。腎臟討厭乾燥,要用辛味來潤澤它,當津液運行不暢時,要用辛散的桂枝來疏散濕氣,潤澤乾燥。這是因病而用的方法,所以將這兩味藥作為使藥。煎藥時用流動的甘甜清水,避免助長腎氣。使用大劑量的湯劑,使其直接作用於下焦,達到迅速起效的目的。服藥兩次後,症狀減輕一半,十天左右就完全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