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三十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三 (8)

1. 真珠丸

治心虛煩悶,或外傷暑熱,內積愁煩,酣飲過多,以致煩渴,口乾舌燥,引飲無度,小便或利或不利。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治心虛煩悶,或外傷暑熱,內積愁煩,酣飲過多,以致煩渴,口乾舌燥,引飲無度,小便或利或不利。

現代白話文:

治療心神虛弱而煩悶不安,或者因外感暑熱,內心積鬱愁煩,飲酒過多導致煩渴,口舌乾枯,飲水過度,小便時而通暢時而阻塞的症狀。

鐵胤粉(研),牡蠣(煅),知母玄參(以上各一兩一分),苦參(一兩),硃砂(二兩,別研),黃連(一兩),麥門冬(去心),天花粉(各一兩),金箔(二百片),銀箔(二百片)

白話文:

鐵胤粉(研磨成粉末),牡蠣(煅燒),知母,玄參(以上各一兩一分),苦參(一兩),硃砂(二兩,另外研磨),黃連(一兩),麥門冬(去心),天花粉(各一兩),金箔(二百片),銀箔(二百片)

上為細末,爛蜜入生栝蔞根汁少許,丸如梧桐子大,以金銀箔為衣,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先用栝蔞根汁送下一服,次用麥門冬熟水下,病退日二服。忌炙爆酒色。一方有蘆薈二錢半,白扁豆二兩炒。

白話文:

將上方配方磨成細末,加入少許爛蜜和栝蔞根汁,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再用金箔或銀箔包裹丸劑。每次服用20到30丸,先用栝蔞根汁送服第一劑,之後用煮熟的麥門冬水送服,病情好轉後每天服用兩次。服用期間忌諱辛辣、油炸、酒和房事。另一個配方中,需要2錢半的蘆薈和2兩炒熟的白扁豆。

2. 天花丸

治渴通用。

消渴消中消腎病,,三焦五臟生虛熱;

惟有膀胱冷似冰,,意中飲水無休歇;

小便日夜不記行,,骨冷皮焦心肺裂;

本因飲酒炙爆多,,四肢肌膚轉枯竭;

莫交便利白如泔,,口苦咽乾舌似血;

若如此狀病須危,,遇此神仙真妙訣。

白話文:

消渴症會消弱中氣、腎氣,三焦五臟會產生虛熱;

只有膀胱卻感到冰冷如冰,心中總是不停地想喝水;

一天到晚頻尿,尿液量多且清稀,骨頭寒冷、皮膚乾焦、心肺氣絕;

主要是因為飲酒過量、吃太多辛辣刺激食物,導致四肢肌肉逐漸枯竭;

此外,大便稀薄、呈白色,猶如泔水,口苦、喉嚨乾燥、舌頭呈血紅色;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病情危急,唯有遇上神仙妙方纔能痊癒。

天花粉,白茯苓(去皮),牡蠣粉知母,鐵胤粉,苦參,辰砂(以上各半兩),白扁豆(薑製炒,二兩),黃連(三兩,以童子小便浸三宿,焙乾),蘆薈(一分),金銀箔(各二十片)

白話文:

天花粉、白茯苓(去皮)、牡蠣粉、知母、鐵胤粉、苦參、辰砂(以上各半兩),白扁豆(薑製炒,二兩),黃連(三兩,以童子小便浸三宿,焙乾),蘆薈(一分),金銀箔(各二十片)。

上為細末,用生栝蔞根汁和生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麥門冬湯送下。一方無茯苓。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末,用新鮮栝蔞根的汁液和生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麥門冬湯送服。還有一種方劑不含茯苓。

3. 梅花聚香湯(又名斬龍劊子手)

治消渴,飲水至石鬥,病極者可服之,即愈。

白話文:

主治消渴病,飲水量大的病症,病情危重的患者可以服用此方,服用後即可痊癒。

天花粉烏梅肉,枇杷葉麥門冬五味子,栝蔞實,人參黃耆,乾葛(以上各一兩)檀香(半兩)

白話文:

天花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烏梅肉:生津止渴,斂肺止咳。

枇杷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麥門冬:清心潤肺,生津止渴。

五味子:斂肺止咳,生津止渴。

栝蔞實: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

黃耆:補氣固表,益氣生津。

乾葛: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檀香:理氣開鬱,化痰止咳。

上為細末,水調,隨意不時服之。

白話文:

細末,水調,隨意不時服之。

4. 子童桑白皮湯

治三消渴病,或飲多利少,或不飲自利,肌膚瘦削,四肢怠墮,常服補虛止渴。然渴有三,消渴屬心,內積煩愁,心火炎上,與暑熱或飲食相挺而動;消中屬脾,有陰勝陽蔚成寒中者,有陰不勝陽成熱中者,有狂陰興盛,不交精泄成強中者;消腎屬腎,少不謹惜,壯乃腎衰,多服丹石,以致發動,唇乾咽竭,精溢自泄,不飲而利,亦曰內消,不亦危乎?

白話文:

治療三消渴病,有的飲水多但排尿少,或不喝水但卻一直利尿,身體消瘦,四肢無力,通常服用補虛止渴的藥物。然而,消渴有三個類型:消渴屬心,是由於內心積聚煩惱,以致心火旺盛,遇上暑熱或飲食不當而誘發;消中屬脾,有陰氣盛過陽氣形成寒中,有陰氣不勝陽氣形成熱中,有狂陰興盛,不交合精氣反而洩精形成強中;消腎屬腎,年輕時不注意保養,壯年之後腎氣衰弱,服用過多丹藥石藥,以致引發消渴,脣乾舌燥,精液外溢,不喝水卻一直利尿,也稱為內消,這不是非常危險嗎?

童根桑白皮(去粗皮,日乾不焙),人參麥門冬(去心),白茯苓,乾葛,山藥,桂心(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生用)

白話文:

  • 童根:取自童樹的根。

  • 桑白皮:取自桑樹的白色樹皮,要去除粗糙的外皮,並且在太陽下曬乾,但不需烘焙。

  • 人參:一種補氣的藥材。

  • 麥門冬:取自麥門冬植物的根莖,要去除內心的部分。

  • 白茯苓:取自茯苓植物的白色部分。

  • 乾葛:取自葛根植物的乾燥根莖。

  • 山藥:取自山藥植物的根莖。

  • 桂心:取自桂樹的樹皮內層。

  • 甘草:取自甘草植物的根莖,生用,不需炒製。

  • 以上各藥材的用量均為一兩,甘草的用量為半兩。

上銼碎,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碎末,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煎到只剩下七分之一左右,過濾去除渣滓,不管何時溫熱飲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