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1. 卷之五十一
2. 腸澼痔漏門(附論)
經曰:風客淫氣,其精乃亡,邪傷肝也,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蓋緣風氣通於肝,肝生風,風生熱,風客則淫氣傷精,精亡則邪熱傷肝,因飽食行房,則筋脈橫解,而腸澼痔漏生焉。
夫痔者,而《巢氏病源論》有五:曰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也、及古諸方又有酒痔、氣痔、蟲痔、番花、螻蛄等痔之名不一,且痔於肛門生癗,或在外而或在內,有似鼠乳者,有似櫻桃者,其形不一。其病有痛有癢,有硬有軟,有膿潰者,有不潰者,有腫痛便難者,有隨大便下清血不止者,有穿竅血出如線者。
至於失治而成漏者,成漏而穿臀者,及有穿腸成孔、糞從孔中出者,或肛門四圍,生癗數枚,膿血浸淫,若蓮花者。詳此諸證,大凡肛邊生乳鼠,時出膿血者為牡痔;肛邊生瘡,腫痛出血者為牝痔;肛邊生瘡,且疼且癢者為脈痔;肛內結核,寒熱出血者為腸痔;肛門腫痛,大便難,強力則肛出不收者為氣痔;肛門瘡腫流血,飲酒即發者為酒痔;肛邊有竅,血出如射線者為血痔;肛門浸淫濕爛,內有蟯蟲,蝕腸穿穴,遂成漏者為蟲痔也。然此諸證,皆本之於大腸也。
大腸者,庚金也,本性燥清,肅殺之氣,本位主收,所司主行津液,以從足陽明中州土之所化,若旺則能生化萬物,而衰則損傷萬物,故云萬物生於土而歸於土,此之謂也。然手足之陽明,同司其化焉。
若人醉飽行房,精氣脫泄,其脈空虛,酒熱之毒,流著於脈;或因醉飽,淫極而強忍泄;或用藥固其精,弗能泄越,停積於脈,歸注大腸,以致木乘火勢,而侮燥金,以火就燥,則大便閉而痔漏作矣。治宜苦寒瀉火,辛溫和血潤燥,疏風止痛之劑也。《靈樞經》云:足太陽膀胱之脈及筋,皆抵腰中,入絡腎,其支者貫臀足,故主筋為病,則生此疾。由是推之,足厥陰之脈,環繞前後一陰,故亦能為痔矣。
每見人患痔,其發則色青痛甚,蓋謂肝苦急而然也。且夫痔與漏,初致之由雖同,所患之病實異。初生肛邊,成癗不破者曰痔;破潰而出膿血,黃水浸淫,淋瀝久不止者曰漏也。原此受病者,燥氣也,為病者,濕熱也,胃行大腸則化燥,火以乘濕,熱之實也。若夫腸頭成塊者,濕也,作痛者,風也,膿血潰出者,熱勝血腐也,潰成黃水者,濕熱風燥也,大便閉,作大痛者,風熱鬱滯,弗能通泄,氣逼大腸而作也。大腸結燥者,主病兼受,火邪也。
凡此疾者,皆由濕熱風燥,四氣相合而致也。而腸澼者,為大便下血也。蓋因人之不避風毒,恣飲醇酒炙爆之物,縱欲,喜怒無常,臟腑鬱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陰陽不和,關格壅滯,熱毒下注,血滲大腸,其腸澼痔漏,不可得而無矣。經云筋脈橫解,腸澼為痔者此也。
至於臟毒腸風痔漏,而名雖殊,其源實一。大抵腸澼之病,有可治不可治者。若便血身寒則可治,身熱則不可治。腸澼下白沫,脈沉者生,脈浮者死;如下膿血,脈滑大者生,脈懸絕則死。腸澼脾脈外鼓,沉久自已,而肝脈小緩則易治,腎脈搏沉,身熱是死也。醫療之法,惟宜祛風消毒,解熱涼臟,和血潤燥,隨宜施治,無不瘥矣。
白話文:
腸澼痔漏(附論)
古書說:「風邪侵入人體,精氣就會耗損,這是邪氣傷害肝臟所致。如果因此又吃太飽,筋脈就會鬆弛,腸澼就會變成痔瘡。」這是因為風氣與肝臟相通,肝臟會產生風,風會產生熱。風邪侵入就會傷害精氣,精氣耗損就會導致邪熱傷害肝臟。如果又吃太飽,加上性生活,筋脈就會鬆弛,進而產生腸澼痔漏。
痔瘡,《巢氏病源論》分為五種: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古代醫方還有酒痔、氣痔、蟲痔、番花痔、螻蛄痔等不同的名稱。痔瘡是肛門長出像腫瘤的東西,有的長在外面,有的長在裡面,形狀不一,有的像鼠乳,有的像櫻桃。症狀也有痛有癢,有硬有軟,有的會化膿潰爛,有的不會,有的會腫痛導致排便困難,有的會隨著大便排出不止的清血,有的會像線一樣噴出鮮血。
病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會變成肛漏,甚至肛漏會穿破臀部,有的會穿破腸道形成孔洞,糞便從孔洞流出。有的會在肛門周圍長出數個腫瘤,膿血滲出,像蓮花一樣。仔細分析這些症狀:肛門邊長出像鼠乳的腫塊,時常流出膿血的是牡痔;肛門邊長出瘡,腫痛出血的是牝痔;肛門邊長出瘡,又痛又癢的是脈痔;肛門內長出結核,發冷發熱出血的是腸痔;肛門腫痛,排便困難,用力排便時肛門脫出無法收回的是氣痔;肛門瘡腫流血,喝酒後就會發作的是酒痔;肛門邊有孔洞,鮮血像射線一樣噴出的是血痔;肛門周圍濕爛,有蟯蟲在裡面,啃蝕腸道穿孔,最後變成肛漏的是蟲痔。這些症狀,都是因為大腸出了問題。
大腸屬性為庚金,本性乾燥清肅,有收斂的功能,負責運行津液,受中焦脾胃所轉化而來。大腸旺盛就能生成萬物,衰弱則會損傷萬物。所以說萬物生於土而歸於土,就是這個道理。手足陽明經也共同負責大腸的運化功能。
如果人喝醉吃飽後行房,精氣就會洩漏,導致脈搏虛弱。酒熱的毒素會流竄到脈絡中;或是因為喝醉吃飽,性慾過度強烈而強忍不洩;或是服用藥物來固精,精液無法正常排出,停積在脈絡中,然後流到大腸。這樣就會導致肝木之氣乘火勢而欺侮乾燥的金氣,就像火會助長乾燥一樣,導致大便堵塞,進而產生痔漏。治療應使用苦寒瀉火,辛溫和血潤燥,疏風止痛的藥物。《靈樞經》說:「足太陽膀胱經的脈絡和筋都通往腰部,連繫腎臟,它的分支貫穿臀部和足部。所以說筋發生病變,就會產生這種疾病。」由此推論,足厥陰肝經環繞前後陰部,也能引起痔瘡。
常常看到有人患痔瘡,發作時顏色青紫,疼痛難忍,這是因為肝氣過於急迫。痔瘡和肛漏,最初發病的原因雖然相同,但疾病的狀況不同。最初長在肛門邊,腫塊不破潰的叫做痔瘡;腫塊破潰流出膿血、黃水,浸泡濕爛,淋漓不斷的叫做肛漏。發病的原因是燥氣,表現出來的病症是濕熱。胃運化食物後,通過大腸使之乾燥,而火會助長濕氣,所以濕熱是實證。如果腸頭形成腫塊,那是濕邪的表現;疼痛是風邪的表現;膿血潰出是因為熱邪過盛導致血液腐敗;潰爛流出黃水是濕熱風燥的表現;大便堵塞,導致劇痛,是因為風熱鬱積,無法順利排出,氣體壓迫大腸所致。大腸乾燥結實,是受病深重,火邪導致的。
總的來說,這種疾病都是因為濕熱風燥這四種邪氣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腸澼是指大便帶血。這是因為人們不避風邪,過度飲酒、吃燒烤等熱性食物,縱慾,喜怒無常,導致內臟鬱悶,飲食過量,損傷腸胃,陰陽不和,關節阻塞,熱毒下注,血液滲入大腸,因此產生腸澼痔漏。古書說筋脈鬆弛,腸澼會形成痔瘡,就是這個意思。
至於臟毒腸風痔漏,雖然名稱不同,但根源相同。腸澼的疾病,有的可以治癒,有的無法治癒。如果大便帶血,身體怕冷,就可以治癒;如果身體發熱,就無法治癒。腸澼排出白色泡沫,脈搏沉靜的可以存活,脈搏浮動的就會死亡。如果排出膿血,脈搏滑大,就可以存活,脈搏懸絕就會死亡。腸澼時脾脈鼓脹,沉靜且持久則會自行痊癒,肝脈輕微舒緩容易治療,腎脈搏動沉靜,身體發熱的就會死亡。治療的方法,應該祛風消毒,解熱清涼內臟,調和血液,潤燥,再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治療,沒有不痊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