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28)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28)
1. 行房觸犯燒赤朮豬甲
伏積熱毒,甚者為瘡疹,方其榮衛被熱毒所蒸,毒出為斑痘,方其出肌膚受痛,靜以守之,則順出而愈。若加觸以不馨之氣,兼以行房觸犯,陰陽相感,毒氣著於人,則使瘡疹入里,毒氣入心,悶亂而死。若已出之後觸則令瘡黑爛,極如刀割。縱或瘡疹得安,瘢痕經年黑色,仲景論瘡疹未出之間,宜於房室內燒赤朮豬甲二物,辟惡氣,謹戒飲酒嗜欲,令人守房室門戶,恐生人入有觸犯,令小兒瘡疹難出也。
如有觸犯,或有面青黃色者猶輕,要之安胡荽於左右上下安頓之,能解狐臭雜惡穢汙之氣,更燒乳香,令室中香不絕,闢除一切惡氣,兼令易出易結痂疕,瘡疹畏雜惡氣,不可不謹者。譬如柑脯同處,一壞皆壞。古語云:樹得桂而枯,雌黃遇胡粉而黑,抑亦物類相感云爾。
白話文:
如果體內累積熱毒,嚴重的話會變成瘡疹。當身體的營衛系統受到熱毒蒸騰時,毒素會從皮膚表面顯現為斑疹或痘瘡。當這些斑疹或痘瘡在皮膚上發作時,會感到疼痛,這時應該靜心休養,它們就會順利發出並痊癒。但如果接觸到不好的氣味,又加上性行為的觸犯,陰陽之氣互相感應,毒氣會附著在人身上,導致瘡疹向內侵襲,毒氣入心,使人感到煩悶混亂而死亡。如果是在瘡疹發出後才觸犯,會使瘡疹變黑潰爛,像刀割一樣疼痛。即使瘡疹順利痊癒,疤痕也會經年呈現黑色。
張仲景認為,在瘡疹還沒發作的期間,應該在房室內燃燒炙烤過的白朮和豬甲,用來驅避不好的氣味,並謹慎戒除飲酒和性慾。還要讓人守在房室門口,防止外人進入以免觸犯,造成小兒的瘡疹難以發出。
如果真的有觸犯,或臉色出現青黃色,情況還算輕微,要趕快在身體周圍上下放置香菜(胡荽),它可以消除狐臭等各種污穢之氣,再燃燒乳香,讓房間裡香氣不間斷,用來驅除一切不好的氣味,同時也能幫助瘡疹順利發出並快速結痂。瘡疹很怕不好的雜氣,一定要小心謹慎。這就像柑橘和脯肉放在一起,一個壞了,其他的也會跟著壞。古語說:「樹木得到桂花就會枯萎,雌黃遇到胡粉就會變黑」,這也是因為物類之間會互相感應的道理。
2. 初生服生地黃汁令不生瘡
錢氏論瘡疹是母腹中所受穢毒,故小兒患瘡疹,五臟皆見證,故前人亦先有以制之也。《千金論》云:方嬰兒初生,宜進生地黃汁,點孩兒口中,令便下黑穢,則至長亦不害瘡疹,蓋便下黑者,此腹中所受穢毒,令人但見簡易平直而不用,抑亦顧目前,不思後患者歟。
白話文:
錢乙認為,瘡疹是胎兒在母體內受到的污穢毒素所引起的,所以小孩得了瘡疹,五臟都會出現相關的症狀。因此,前人也有先用方法來預防。《千金方》說,剛出生的嬰兒,應該餵服生地黃汁,並滴入口中,讓嬰兒排出黑色的穢物。這樣做,長大後就不容易得瘡疹。這是因為排出的黑色穢物,是胎兒在母體內受到的污穢毒素。人們只看到方法簡單直接就不用,實在是只顧眼前,不為將來著想啊!
3. 瘡疹毒氣令胃爛便血
小兒胃熱發斑,其斑既出於肌膚,今瘡疹正出,或外被風寒所伏,或毒氣太盛,熱毒壅遏,則出不快。蓋毒氣復輒還於里,有誤服涼藥,使腠理秘,外不得出於肌膚,毒氣倒於裡者,有被惡氣熏觸,不謹房事,復觸入里,甚者皆可為胃爛便血,各隨證救之。如風寒所伏者,當解表而散之,治瘡疹麻黃湯是也。
內外毒氣壅遏,復入里當解毒,如犀角湯之類是也,冷氣入胃冰伏者,當溫之,胃愛散之類是也,惡氣熏觸,不謹房事觸伏者,當燒乳香赤朮豬甲之類,服以蘇合香丸等以御之。又有毒氣內外有所感冒陷伏者,急以麻黃湯主之。王氏手集白花蛇散橄欖核水煮服之,無不立效。
如有內外觸冒,失於救療,遂至胃爛便血,此證最惡,急宜用犀角地黃湯甘草散以解之。解之漸甦醒,瘡出者活,神昏冒悶者死。
白話文:
小孩因為胃裡有熱而長出疹子,疹子已經在皮膚表面出現了,現在瘡疹正在發出來的時候,有可能是因為外面被風寒侵襲而阻礙,也有可能是因為體內毒氣太強,熱毒鬱積,導致疹子發不出來。毒氣如果又跑到身體裡面,或者誤吃了寒涼的藥,使得皮膚毛孔閉塞,疹子發不出來,毒氣反而跑到體內,又或者是被不好的氣體熏到,不注意性生活,讓毒氣跑到身體裡面,嚴重的話都可能造成胃部潰爛、大便出血。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治療。
如果是被風寒阻礙的,就應該用發汗解表的藥來疏散它,可以用麻黃湯來治療瘡疹。如果是體內外毒氣鬱積,又跑到身體裡面,就應該用解毒的藥,比如犀角湯之類的。如果是寒氣跑到胃裡,像冰一樣阻礙著,就應該用溫熱的藥來治療,像胃愛散這類藥。如果是被不好的氣體熏到,或是因為不注意性生活導致毒氣入侵的,就應該用燒過的乳香、赤朮、豬甲之類的東西,再搭配蘇合香丸等藥來抵抗它。還有毒氣從內外侵入又潛伏在身體裡的,要趕快用麻黃湯來治療。王氏手集裡記載用白花蛇散和橄欖核煮水服用,效果很好。
如果身體內外受到毒氣侵襲,沒有及時治療,最後導致胃潰爛、大便出血,這種情況非常危險,要趕快用犀角地黃湯和甘草散來解毒。如果解毒後病情漸漸好轉,疹子也發出來,就表示有救了,如果神智不清、昏昏沉沉,就表示很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