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27)

回本書目錄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27)

1. 可下證

瘡痘出大盛,為血疱在肌膚之上,至三日或五六日,當結膿血痂疕而愈。今瘡痘六七日不結膿血痂疕者,此由毒氣盛而裡外貫注,若不速解之,毒氣復入為倒靨,宜豬尾膏。看脈與外證審諦,方可下之。其血疱至五七日不結痂,能食而喘,發渴腹脹,昏睡譫語不大便者,用承氣湯川黃散下之。

白話文:

皮疹產生大量的膿皰,形成水泡位於皮膚表面,大約三到六天後會結膿血痂並痊癒。如今的疹子六七天沒有結膿血痂,這是因為毒氣旺盛,導致內外貫穿,如果不趕緊解除,毒氣就會再次進入身體形成倒靨,應該使用豬尾膏治療。觀察脈象和外在症狀,仔細審核,纔可以進行下瀉治療。水泡到了五到七天還沒有結痂,患者還能吃東西,但有喘氣,口渴、腹脹,昏睡、譫語,也沒有大便,則使用承氣湯川黃散下瀉治療。

如作渴發熱,面赤悶亂,大小便澀,或大吐者,當利其小便,宜通關散主之。又瘡疹已出定,大便不通,瘡出膿汁不幹者,牛黃丹。又有瘡疹證而未出,胃熱發溫狀,氣粗腹脹滿,大小便赤澀,睡中驚悸,煩渴口乾,脈沉大滑數,此是毒盛而不能泄,當用利毒丸下之。里無滯氣,榮衛升降,瘡疹自出矣,此皆合下證也,又有瘡黑陷,大便自利腹脹者,乃虛寒證也,當溫之,不可下。

白話文:

1.如果患者口渴發熱,臉色紅潤、煩悶、大便和小便都不通暢,或者嘔吐得很厲害,應該利小便,可以用通關散來治療。另外,瘡疹已經確定出來了,大便不通暢,瘡口流膿不止,可以用牛黃丹來治療。

2.如果患者有瘡疹的症狀,但瘡疹還沒有出來,胃火熱盛,出現發溫的症狀,呼吸粗重、腹脹滿,大小便赤澀,睡覺時驚悸,煩渴口乾,脈象沉大滑數,這是毒盛而不能排泄的表現,應該用利毒丸來治療。裡面的滯氣消除後,榮衛氣血才能升降,瘡疹自然就能出來了,這些都是需要下泄的證狀。

3.如果患者皮膚上的瘡疹黑陷,大便自動通暢,而且腹脹,這是虛寒的證狀,應該溫暖治療,不可再使用下泄的方法。

2. 諸惡證

夫痘子出而復不出,或大瀉而渴,或有此候,皆因瘡痘出而服外藥,逼熱毒在肺中也。故煩躁迷悶不食,或大小便難,皆惡候也。瘡痘帶白膿者,其毒輕,或紫黑色隱,又在於肌肉裡者,其毒重。甚者五臟咽喉內皆有瘡,其不大小便,兼便澀出血而痛,黑靨不生膿者死,鼻有黑氣者死。

白話文:

痘子長出來了但又消失不見,或大瀉下而口渴,或有上述症狀,都是因為痘瘡出現後服用了外用藥物,使熱毒逼迫到肺部所致。所以會煩躁悶熱、不肯吃飯,或大小便困難,這些都是不祥的徵兆。瘡痘帶有白色膿液的,毒性較輕;或呈紫黑色隱隱約約,又長在肌肉裡面的,毒性較重。嚴重的甚至五臟、咽喉內都有瘡,大小便不通,兼有排便困難出血而疼痛,黑斑不生膿的會死亡,鼻子有黑氣的會死亡。

或痘疹未出,毒氣內通,目瞪上竄驚叫,有如驚風者,此乃瘡欲出之候也。若誤認為驚癇調治,必使毒氣內蓄,邪熱不泄,亦乃死候。或有瘡痘既出,譫語不止,此亦惡候。或見是瘡,以藥解利,見瘡疹反沒者乃死,宜急溫之,復出乃愈。或瘡作白疱,忽然伏入臟腑,漸作紫黑無膿,日夜煩悶啼哭,其證尤惡,服化毒散,其毒從手足心出乃瘥,此是五死一生之候。若便血瘡陷無膿者死。

白話文:

  1. 如果痘疹還沒長出來,毒氣在體內蔓延,眼睛瞪得大大的,上竄下跳,大聲尖叫,就像得了癇癇症一樣,這是痘瘡即將發出的徵兆。如果誤認為是驚厥而進行治療,必定會導致毒氣在體內積聚,邪熱無法發散,也是會致死的徵兆。
  1. 有些人在痘瘡發出後,譫語不止,這也是不吉利的徵兆。

  2. 如果看到痘瘡已經長出來,用藥物使之消散,結果痘瘡反而消失不見,這是將會死去的徵兆。應該立即用溫熱的方法使痘瘡再次發出,才能痊癒。

  3. 有些人痘瘡變成白色的水泡,忽然消失不見,進入臟腑,逐漸變成紫黑色,沒有膿液,日夜煩躁不安,啼哭不止,這種情況非常兇險,服用解毒的藥物,毒氣從手足心排出纔是好的徵兆,這是五死一生的一種情況。

  4. 如果大便出血,痘瘡塌陷,沒有膿液,這是會死去的徵兆。

白話文:

  1. 有的人在痘瘡發作後,胡言亂語不止,這也是不吉利的徵兆。

  2. 如果看到痘瘡已經長出來,用藥物使它消散,結果痘瘡反而消失不見,這是即將死亡的徵兆。應該立即用溫熱的方法使痘瘡再次發作,才能痊癒。

  3. 有的人痘瘡變成白色的水泡,忽然消失不見,進入臟腑,逐漸變成紫黑色,沒有膿液,日夜煩躁不安,啼哭不止,這種情況非常兇險,服用解毒的藥物,毒氣從手足心排出纔是好的徵兆,這是五死一生的情況。

  4. 如果大便出血,痘瘡塌陷,沒有膿液,這是會死亡的徵兆。

其有瘟毒痘瘡不出者,一法以地黃雄黃令飲,不可太多,多則反有所損。前證皆惡候。

白話文:

如果還有瘟疫痘瘡未發出的,有一種方法是用生地黃和雄黃讓他服用,但不能太多,太多反而會有所損害。前述的徵兆都是不祥的預兆。

3. 先知節候陰陽臟腑虛實

夫氣盛者,夏酷暑而不熱,冬嚴寒而不冷,此裡實而寒暑不能侵之也。稟氣弱者,未寒先寒,未熱先熱,故未有十日天寒,日陰則感寒濕而濡瀉,未有十日天溫,日明則伏熱而中暍,虛弱之人常態也。蓋先知節氣者,能辨陰陽寒暑出入之盛衰。《素問》云:陽盛人能冬不能夏,陰盛人能夏不能冬。

白話文:

當一個人的元氣旺盛時,夏天酷暑而不感覺熱,冬天嚴寒而不感覺冷,這是因為體內元氣充沛,寒暑不能侵犯他的身體。而一個元氣虛弱的人,還沒到寒冷的天氣,就已經先感到寒冷,還沒到炎熱的天氣,就已經先感到炎熱。所以,還沒到寒冬十天,若是天氣陰冷,就容易受寒濕之氣侵襲,導致洩瀉;還沒到炎夏十天,如果天氣炎熱,就會感受暑熱而中暑,這是虛弱之人的常態。所以,能預知節氣變化的人,能夠辨別陰陽寒暑出入的盛衰。《素問》中說:陽氣旺盛的人能耐冬不能耐夏,陰氣旺盛的人能耐夏不能耐冬。

此亦人之虛實與寒暑相為否泰者矣。且立夏氣變純陽,萬物茂盛,用藥者用熱遠熱,如桂枝麻黃大青龍湯,並諸熱藥,必加知母升麻石膏輩,是不盡其熱藥也。且立冬兩陰俱盡,氣合純陰,用藥者用寒遠寒,如服諸涼劑,服湯利過者止後服,不必盡劑,是不盡用涼藥也。是寒月不盡用涼藥,若盡用涼藥,表裡皆寒,人不能當故也。

白話文:

這是人體虛實與寒暑互相影響而產生不同的狀態。立夏時節,天氣轉為純陽,萬物生長茂盛,用藥時應該用熱藥來遠離暑熱,比如桂枝麻黃大青龍湯以及其他熱藥,但一定要加入知母、升麻、石膏等藥物,這樣才能不至於過於燥熱。立冬時節,陰氣極盛,天氣轉為純陰,用藥時應該用寒藥來遠離寒冷,比如服用涼藥,服用湯藥後如果覺得過於涼爽,就可以停止服藥,不必服完所有的劑量,這樣才能不至於過於寒冷。所以,在寒冷的月份不應該完全使用涼藥,如果完全使用涼藥,那麼身體內外都會感到寒冷,人體無法承受。

治瘡疹亦當依此,隨虛實寒溫,陰陽出入而用藥也,豈可拘一證一藥為盡而已矣。病人素有盛實,或素有虛者,並用古方,不在加減爾。且春分陽漸在外,而陰漸在內,秋分陽漸在內,而陰漸在外,用藥者豈得而同諸?此按四時陰陽,迎合臟腑內外虛實而用之,故時當陽出而陰入,則實者愈,陰出而陽入,則虛者愈,故陽出而陰入者虛者病,陰出而陽入者實者病,此其常理不變者也。如冬溫虛者安而實者病,夏寒則實者安而虛者病,此皆節氣陰陽虛實使之也。

白話文:

治療癤瘡瘡疹也應該依照同樣的道理,根據虛實寒溫、陰陽出入來使用藥物,怎能拘泥於一個病症使用一種藥物就已經足夠完善呢?如果病人本來就體質強壯,或本來就體質虛弱,在使用古方時,也不在於加減藥物劑量。此外,春分過後陽氣逐漸在外,而陰氣逐漸在內;秋分過後陽氣逐漸在內,而陰氣逐漸在外,用藥的人怎能相提並論一致呢?這是根據四時陰陽,迎合臟腑內外虛實而使用藥物,所以當陽氣升發而陰氣沉降時,體質強壯的人就會痊癒;陰氣升發而陽氣沉降時,體質虛弱的人就會痊癒,所以陽氣升發而陰氣沉降時虛弱的人會生病,陰氣升發而陽氣沉降時體質強壯的人會生病,這是永遠不變的道理。比如說冬天溫暖時體質虛弱的人安好而體質強壯的人生病,夏天寒冷時體質強壯的人安好而體質虛弱的人生病,這些都是因為節氣陰陽虛實所導致的。

冬溫暖,夏寒涼,非節氣為病者,在人將攝而可爾。所以錢氏治瘡痘,言春夏順而秋冬逆者,是論陰陽出入迎合表裡之意也。

白話文:

冬季溫暖,夏季寒冷,不是節氣所致的疾病,在於人的飲食起居有節制。所以錢氏治療瘡痘,認為春夏順應自然,秋冬逆反自然,是根據陰陽出入適應表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