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29)

回本書目錄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29)

1. 餘毒失解利則嘔吐並諸雜證

脾胃主納而不出,大小腸主出而不納,是平居飲食水穀糟粕出納也。常論胃主納食,而瘡疹後嘔逆,是有邪氣相干,使胃逆而不順,故使氣逆而吐也。其吐有冷吐,有熱吐。瘡疹病後吐者,此餘毒在胃不解,當仔細辨驗,終是不同,其熱毒在胃而吐者,令人心煩作渴,小兒不住食乳者,是渴也,小便赤澀,手掌心有汗或熱,面赤引飲,停於胃中成痰,膈中不利,縱能食乳,聚滿吐出如射,則一時胸中稍寬,又復飲乳者渴也。

白話文:

脾胃主要負責把食物納入,但不會把它們排出來,而大腸和小腸主要負責把食物排出來,但不會把它們納入,這是我們平時飲食水穀糟粕的吸收和排泄規律。常說胃主要負責納入食物,但生病後嘔吐不止,是因為邪氣侵入,使胃氣逆亂不通暢,所以導致氣逆而嘔吐。嘔吐有寒性嘔吐和熱性嘔吐之分。生病後嘔吐的,是因為餘毒在胃中沒有完全消散,必須仔細辨別症狀,終究不同。熱毒在胃中引起的嘔吐,會讓人煩躁口渴,小兒不願意吃奶,也是因為口渴。小便赤黃疼痛,手掌心出汗或發熱,面紅口渴,痰液積聚在胃中,隔膜不利,即使能吃奶,也會聚積滿溢,像噴射一樣吐出來,吐出來後胸中會暫時寬鬆一些,但又會因為口渴而繼續吃奶。

飲乳又吐,脈洪數,此熱吐也,冷吐者不渴,飲食與水隨吃隨吐,面青白手,手足冷,大小便利,宜細辨之。有熱有餘毒在胃脘嘔吐者,宜服黃芩散五苓散人參竹葉湯。若餘毒在口,口舌生瘡,下部亦有瘡,或下膿血,服黃連散三黃熟艾湯。發喘而煩躁,小便小利者,燈心湯

白話文:

如果喝了奶又吐出來,脈象洪數,這是熱吐。冷吐的人不感到口渴,吃東西和喝水吐出來,臉色青白,手腳冰冷,大小便正常,要仔細辨別。如果有熱毒在胃中嘔吐的,應服用黃芩散、五苓散、人參竹葉湯。如果餘毒在口中,口腔、舌頭生瘡,下部也有瘡,或排膿血,服用黃連散、三黃熟艾湯。如果喘氣、煩躁、小便短少,服用燈心湯。

若胃熱齒齦腫痛,妨其嚼食,飢不欲食,煩熱面黃者,宜服甘露飲槐花散。如毒入目者,服淨心散最良。咽喉痛並嗽不已者,麻黃湯麝香服之。或大便不通,停熱毒攻於臟腑及眼,並咽喉腫塞,口舌壞爛者,以如聖湯紫河車散紫雪之類,可選而用之,皆解餘毒之要藥也。

白話文:

如果因胃熱引起的牙齦腫痛,影響進食,人感到飢餓也不思飲食,煩躁發熱、臉色發黃的,宜服用甘露飲槐花散。如果風邪毒熱侵入眼睛,服用清心散效果最好。如果咽喉疼痛並伴有咳嗽不止,服用麻黃湯並添加麝香服用。或者大便不通,邪毒停滯在臟腑和眼睛裡,同時咽喉腫塞,口腔舌面潰爛的,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性使用如聖湯、紫河車散、紫雪這一類藥物來治療,它們都是解毒的重要藥品。

2. 預服油劑以解瘡毒

防患於未然者,則思熱毒未成瘡痘時,預服油劑以解之。蓋小兒四肢微熱,食物似減,頭髮干立,或時額微熱,則與生油劑飲之,每夜如方法與飲。似覺四肢熱,服之良久就臥,多至三五服,大小便利,四肢熱減,邪毒漸退,疹痘雖出亦輕,尤良法也。

白話文:

預防痘瘡的最好方法,就是當熱毒還沒有變成瘡痘時,就服用油劑來解除它。如果小兒四肢微微發熱,食慾好像減退,頭髮豎立,或者額頭微微發熱,就應該給他服用生油劑,每晚按照方法服用。如果感到四肢發熱,服用後過一會兒就睡覺,通常服用三到五次,大小便就會順暢,四肢發熱的症狀也會減輕,邪毒逐漸退去,即使長出痘瘡也很輕微,這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3. 斑疹熱則出愈難,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或為癰,身體破裂

似是而非,若同而異,醫者不詳審於疑似之間,言斑疹得熱則出愈難,此非得熱而愈出難,為氣不通,榮衛與毒氣混雜不行,故出難,非獨熱而難出也。胡不觀大便不通,是氣不通行,故或便血,或為癰疱,或肌肉破裂,以此觀之,氣不通,又熱毒之氣壅盛,毒在腸中,則血滲入腸,為便血,毒壅肢絡不行,為癰疱,為身體破裂。使其大便通,小便利,則無斯患矣。

白話文:

好像與前述相同,但實際上並不相同。如果只有熱能使斑疹痊癒,那難以痊癒的,就不僅僅是熱症。分析原因是氣血不通,毒氣與榮衛之氣混雜一起行不通順,所以不容易痊癒,所以,不能僅僅認為,只有熱能,才導致難以痊癒。

為什麼不觀察一下大便不通,是不是因為氣血不通暢,所以出現便血、癰瘡、肌肉破裂的症狀。由此可知,氣血不通,又加上熱毒之氣壅盛,毒氣在腸子裡面,就會滲入腸子,引起便血,毒氣在肢體經絡中壅堵不通暢,就會導致潰瘍腫瘡和肌肉破裂。如果讓大便暢通,小便通暢,那麼這些症狀就都不會出現了。

有此證者,宜服犀角地黃湯白虎湯升麻湯紫雪之類,便血以牛黃散,可選而用之。

白話文:

如果有上述症狀,應該服用犀角地黃湯、白虎湯、升麻湯、紫雪這一類藥方,便血則用牛黃散,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