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三 (2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三 (23)

1. 莪朮散

隨證斟量加入

白話文:

原文:

脾弱土虛,微涉濕熱,又火鬱木鬱。

翻譯:

脾胃虛弱,有濕熱的影響,同時還有肝氣鬱結、肝火旺盛。

隨證斟量:

  • 如果濕熱較重,可加入清熱利濕的藥物,如黃連、澤瀉等。
  • 如果肝火較旺,可加入疏肝解鬱的藥物,如柴胡、香附等。
  • 根據具體症狀,可適當調整藥物配伍和用量,以達最佳治療效果。

莪朮(煨),川芎當歸(去尾),熟地黃(各酒洗),白芷茴香,楊芍藥,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 莪朮(經過煨制)

  • 川芎

  • 當歸(去除尾部)

  • 熟地黃(用酒清洗)

  • 白芷

  • 茴香

  • 楊芍藥

  • 甘草(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鹽酒調下。月水不調,銀器燈心。安胎,黃耆生地黃。補虛調氣,生薑大棗。遍身虛腫,當歸酒。小便不通,滑石末。心虛,硃砂研末調。敗血衝心,腹疼如刀刺,燒秤捶紅淬酒,如不退,五靈脂酒。血閉身疼,炒姜酒。吐酸水,丁香七粒煎湯。

白話文:

藥材要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鹽酒送服。月經不調,用銀器燈芯。安胎,用黃耆 生地黃。補虛調氣,用生薑大棗。遍身虛腫,用當歸酒。小便不通,用滑石末。心虛,用硃砂研磨成細末,用酒調服。敗血衝心,腹痛如刀刺,用燒紅的秤錘淬酒,如不退,用五靈脂酒。血閉身疼,用炒過的生薑酒。吐酸水,用七粒丁香煎湯服用。

,血風上攻,眼目浮腫,荊芥。小腹痛,木瓜。渾身浮腫,薑湯或蔥湯。胃虛噁心,藿香。頭面腫,赤豆荊芥湯下。血不止,木香湯。冷嗽,桑白皮乾柿。頭痛,川芎細辛。血風潮熱,生薑紅棗。虛汗,麻黃根。吐不止,青陳皮。血風腰疼,蕓薹子捶碎。

白話文:

  1. 血風上攻,眼目浮腫:使用荊芥治療。

  2. 小腹痛:使用木瓜治療。

  3. 渾身浮腫:使用薑湯或蔥湯治療。

  4. 胃虛噁心:使用藿香治療。

  5. 頭面腫:使用赤豆荊芥湯治療。

  6. 血不止:使用木香湯治療。

  7. 冷嗽:使用桑白皮乾柿治療。

  8. 頭痛:使用川芎細辛治療。

  9. 血風潮熱:使用生薑紅棗治療。

  10. 虛汗:使用麻黃根治療。

  11. 吐不止:使用青陳皮治療。

  12. 血風腰疼:使用蕓薹子捶碎治療。

,女人血結不通,手發攣急,不知其數,薺菜一撮,順流水挪汁。手足痹,樟柳根浸酒。女人血氣成塊築心,銀子燈心。血崩赤白帶,真龍骨末好紅酒調。血風衝心,狂言亂語,渾身壯熱,桃柳枝七寸。血刺成塊不散,菴䕡。女人癖氣膈氣,炒茴香酒。婦人不問虛熱傷風,血氣潮熱增寒,一切百病,先以三服,隨證湯引投之,服以他藥調理,無不應驗。冷嗽,豬血

白話文:

  1. 女性月經不通,手腳抽筋,次數不穩定。薺菜一撮,用流水沖泡服用。
  1. 手腳麻痺。樟柳根泡酒服用。

  2. 女性氣血結塊積聚在心臟。將銀子燈心燒成灰,用好紅酒調和服用。

  3. 血崩,陰道排出鮮紅或白色的帶狀物。將真龍骨研成末,用好紅酒調和服用。

  4. 血風衝擊心臟,導致胡言亂語,全身發熱。桃柳枝七寸,煎水服用。

  5. 血刺凝結成塊,不散開。菴䕡,用酒送服。

  6. 女性有抑鬱、煩躁的情緒,或出現膈氣。炒茴香,用酒送服。

  7. 女性不分虛熱還是傷風,出現血氣潮熱,以及由熱轉寒引起的各種疾病。先用三劑湯藥引導,隨證狀投藥治療。服用後再用其他藥物調理,無不應驗。

  8. 咳嗽伴有畏寒。豬血,用於治療寒咳。

白話文:

  1. 手腳麻痺。樟樹和柳樹的樹根泡酒服用。

  2. 女性氣血凝結成塊積聚在心臟。把銀子燈芯燒成灰,使用上等的紅酒調和後服用。

  3. 血崩,陰道排出鮮紅或白色的條狀物。把真龍骨研磨成粉末,使用上等的紅酒調和後服用。

  4. 血氣上衝心臟,導致胡言亂語,全身發熱。桃樹和柳樹的枝條(長七寸),煎成水後服用。

  5. 血塊凝結在一起,不散開。用菴䕡草,以酒送服。

  6. 女性有憂鬱、焦躁的情緒,或者出現膈氣。炒過的茴香,以酒送服。

  7. 女性不論是虛熱還是傷風,出現血氣潮熱,以及因為由熱轉寒而引起的各種疾病。先使用三帖藥湯引導,再根據症狀投藥治療。服用後再使用其他藥物調理,無不應驗。

  8. 咳嗽伴隨著畏寒。豬血,用於治療寒咳。

,心燥豬肝酒。催生,順流水滑石禹餘糧榆白皮坯子乳香葵子酸車草汁煎湯,或黃柞葉垂下者。胎衣不下,再加茂術地黃竹青。行血,菴䕡生地黃紅花蘇木陳艾,減楊芍藥,加赤芍藥梢。

白話文:

  • 心煩意亂的,豬肝加酒。

  • 催生:順流水、滑石、禹餘糧、榆白皮、坯子、乳香、葵子、酸車草,煎湯服用,或是黃柞葉上垂下的露水。

  • 胎衣不下,再加入茂術、地黃、竹青。

  • 行血:菴䕡、生地黃、紅花、蘇木、陳艾,減少楊芍藥,加入赤芍藥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