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三 (2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三 (24)

1. 玉仙散

治婦人諸疾。

白話文:

脈訣

婦人脈來而伏者,治之宜下;脈來而微弱者,治之宜補;脈來而數者,治之宜平;脈來而弦急者,治之宜緩。

藥方

  • 血氣不足,面色蒼白者:
  • 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各等分
  • 氣血鬱滯,月經不調者:
  • 桃紅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桃紅各等分
  • 肝氣鬱結,情志抑鬱者:
  • 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甘草各等分
  •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
  • 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各等分
  • 腎氣不足,腰膝酸軟者:
  • 六味地黃丸: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各等分
  • 陰虛火旺,盜汗者:
  • 左歸丸: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枸杞子、當歸、菟絲子各等分
  • 陽氣不足,怕冷者:
  • 右歸丸:熟地黃、山茱萸、山藥、乾薑、附子、肉桂各等分

香附子(瓦器炒黑色,勿焦),白芍藥(各一兩),甘草(一錢)

白話文:

香附子(用瓦器炒至黑色,但不要炒焦),白芍藥(各取一兩),甘草(取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沸湯下。血崩不止,竹葉煎湯下。月水不行,手足熱,加生薑當歸煎木通湯下。月水不勻,當歸酒下。頻頻下血不住,米飲下。氣痛,及老婦人忽下血,加炒薑黃陳皮湯任下。

白話文:

  1. 把上項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三錢,用沸騰的開水送服。

  2. 血崩不止時,用竹葉煎煮成湯,再服用。

  3. 月經不來,手腳發熱,加入生薑和炒當歸,一起煎煮木通湯服用。

  4. 月經不規律,用當歸酒服用。

  5. 頻繁出血不止,用米湯服用。

  6. 氣痛,以及老年婦女突然出血,加入炒薑黃和炒陳皮,用湯任性服用。

2. 補氣升陽和中湯

治六脈俱中,得弦洪緩相合,按之無力,弦在上,是風熱濕下陷入陰中,陽道不行,其證閉目則渾身麻木,晝少而夜甚,覺而開目,則麻木漸退,則絕無常開其目。此證不得懼其麻木,不敢閤眼,致不得體皆重,時有痰嗽,覺中常有痰而不利,時有燥作,氣短促而喘,肌膚充盛,飲食不減,大小便如常,惟畏其麻木,不敢閤眼,是其苦楚。觀其色脈,形病相應而不逆。

白話文:

治療六脈俱中的方法,可以從弦、洪、緩三種脈象入手,按之無力,弦在上,是風熱濕下陷入陰中,陽道不行,其證閉目則渾身麻木,到了白天症狀會減輕,夜晚症狀加重,醒著時睜開眼睛,麻木感會逐漸退去,則絕無常開其目。這種情況下,不要害怕麻木,不敢閤眼,導致不得體皆重,有時會有痰嗽,感覺體內經常有痰而不利,有時會有燥作,氣短促而喘,肌膚充盛,飲食不減,大小便如常,惟畏其麻木,不敢閤眼,是其苦楚。觀察其氣色和脈搏,形病相應而不逆。

《內經》曰:陽盛瞑目而動輕,陰病閉目而靜重。又云:諸脈皆屬於目。《靈樞經》云:開目則陽道行,陽氣布遍周身,閉目則陽道閉而不行,如晝夜之分,知其陽衰而陰旺也。且麻木為風,三尺之童皆以為然,細按之有區別耳。久坐而起,亦有麻木,為如繩繫縛之人,釋之覺麻木而不敢動,久則自已。

白話文:

《內經》說:陽氣盛的人閉上眼睛,行動輕盈敏捷;陰證患者閉上眼睛,安靜而沉重。又說:人體的各條經脈都與眼睛相聯繫。《靈樞經》說:睜開眼睛,陽氣之道就會運行,陽氣遍佈全身。閉上眼睛,陽氣之道就會閉塞而不行,就像晝夜交替一樣,知道陽氣衰退而陰氣旺盛。而且,麻木是風證,三歲的小孩都知道這個道理,仔細分析,纔有區別。長時間坐着起來,也會感到麻木,就像被繩子捆綁的人一樣,鬆開繩子後感覺麻木,不敢動,時間長了就自己好了。

以此驗之,非有風邪,乃氣不行也。治之當補肺中之氣,麻自去矣。知經脈中陰火乘其陽分,火動於中為麻木也,當兼去陰火則愈矣。時痰嗽者,秋涼在外在上而作也,則實其皮毛以溫劑。身重脈緩者,濕氣伏䘌而作也,時見燥作,當升陽助氣益血,微瀉陰火,與濕通行經脈,調其陰陽則已矣,非五臟六腑之本有邪也,補氣升陽和中湯主之。

白話文:

通過驗證,麻痺不是風邪引起的,而是氣血不通所致。治療應該補肺氣,麻痺自然會消除。知道經脈中的陰火乘虛而入,在陽分中運行,導致麻木,需要兼治陰火才能痊癒。遇到痰嗽的時候,是因為秋涼在外在而引起的,所以用溫熱的藥物來固護皮毛。身體沉重,脈搏緩慢的,是濕氣伏鬱而發作,有時還會出現燥熱的症狀,應該升陽、補氣、益血,稍微瀉些陰火,讓濕邪和氣血一起在經脈中運行,使陰陽調和,疾病就會消失。這不是五臟六腑本身就有邪氣,用補氣升陽和中湯來治療。

黃耆(五錢),白芍藥,人參(各三錢),當歸身,白朮橘紅澤瀉(各二錢),草豆蔻仁,黃柏(酒製),升麻,白茯苓,生甘草梢(各一錢),蒼朮(一錢半),佛耳草(四錢),炙甘草(四兩)

白話文:

  • 黃耆(五錢)

  • 白芍藥(三錢)

  • 人參(三錢)

  • 當歸身(二錢)

  • 白朮(二錢)

  • 橘紅(二錢)

  • 澤瀉(二錢)

  • 草豆蔻仁(一錢)

  • 黃柏(用酒製過的)(一錢)

  • 升麻(一錢)

  • 白茯苓(一錢)

  • 生甘草梢(一錢)

  • 蒼朮(一錢半)

  • 佛耳草(四錢)

  • 炙甘草(四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煎法如常,巳時間服。

白話文:

此藥研為細末,一服五錢,用清水煎煮,煎煮好後趁熱服用,在巳時(上午九點到十一點)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