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四 (2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 (23)

1. 人參膏

治小兒吐瀉,脾胃虛,困倦不食,腹痛。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木香、龍眼肉、人蔘、茯苓、白朮、砂仁、甘草、橘皮、川芎、炙甘草、遠志、黨蔘、熟地黃、白芍藥、山楂、山藥、紅棗、雞內金、山茱萸、青皮、陳皮、枳實、訶子、神曲、丁香、厚朴、白豆蔻、木瓜、黃柏、黃耆、麥芽、金銀花、地骨皮、連翹。

繁體中文翻譯:

木香、龍眼肉、人參、茯苓、白術、砂仁、甘草、橘皮、川芎、炙甘草、遠志、黨參、熟地黃、白芍藥、山楂、山藥、紅棗、雞內金、山茱萸、青皮、陳皮、枳實、訶子、神曲、丁香、厚朴、白豆蔻、木瓜、黃柏、黃耆、麥芽、金銀花、地骨皮、連翹。

現代白話文: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吐瀉,脾胃虛弱,倦怠不思飲食,腹痛等症狀。

人參木香訶子(炮),肉豆蔻(煨),丁香藿香砂仁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木香、訶子(炮製過)、肉豆蔻(煨過)、丁香、藿香、砂仁、甘草(炙烤過),各等分混合。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不拘時。

白話文:

將細末的藥材煉製成蜜丸,大小如芡實。每次服一丸,以白開水送服,不限時間。

2. 安胃和脾散

治小兒脾胃不和,中脘氣痞,心腹脹滿,全不思食,嘔吐痰噫,逆氣吞酸,面色萎黃,肌肉消瘦,腹脅刺痛,泄瀉不止,便利不調。

白話文:

治療兒童脾胃不和,胃脘部氣體壅塞,心腹脹滿,完全沒有食慾,嘔吐痰液和打嗝,逆氣上衝、吞酸水,面色萎黃,肌肉消瘦,腹部和肋部疼痛,腹瀉不止,大便排泄不正常。

蒼朮(二兩,生薑三兩同搗爛,炒),厚朴(薑製),人參陳皮(去白),木香藿香澤瀉砂仁,廣茂(煨),檳榔白朮茯苓青皮(去白),甘草(炙,各半兩),小紅棗(三十四個,去核,焙乾)

白話文:

蒼朮(兩百公克切碎,與洗淨切片的三百公克生薑混合搗爛,炒至水分蒸發呈現焦香),厚朴(以生薑汁浸泡切片烘乾),人參、陳皮(白色的內側去除,必須是放久陳年的皮),木香、藿香、澤瀉、砂仁、廣茂(以酒浸泡烘乾),檳榔、白朮、茯苓、青皮(完全的綠皮,白色的內側去除),甘草(烤製,各六十公克),小紅棗(三十四粒,去籽後以小火焙乾)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淡生薑湯食前調下。

白話文:

每服用藥一錢,以淡薑湯於飯前調服。

3. 胃風湯

治小兒下痢赤色,肚腹虛滿,腸鳴㽲痛。

白話文:

古文:

赤痢,小兒腹虛滿,腸鳴㽲痛。

白話文:

治療小兒腹瀉,大便呈紅色,腹部虛胖,伴有腸鳴腹痛。

人參白朮茯苓,芍藥(炒,各七分),官桂,川芎當歸(各五分),粟米(一撮)

白話文:

  • 人參:3.5克

  • 白朮:3.5克

  • 茯苓:3.5克

  • 芍藥:3.5克(炒過)

  • 官桂:2.5克

  • 川芎:2.5克

  • 當歸:2.5克

  • 粟米:少許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前服。

白話文:

製成一劑,以一碗水煎煮,煎至藥液減至五分之一,於飯前服用。

4. 生熟飲子

治小兒虛積痢,腹肚㽲痛,下痢赤白,裡急後重,日夜無度,並皆治之。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小兒虛積痢,腹肚㽲痛,下痢赤白,裡急後重,日夜無度,並皆治之。

現代白話文:

治療小兒因虛弱積食導致的腹瀉,腹痛絞痛,大便時而鮮紅時而蒼白,裡急後重,晝夜不止,均可治癒。

粟殼(去隔),訶子(煨),白朮(炒),黃耆(炙,各七分),陳皮當歸(各五分),烏梅木香甘草(炙,各三分),黑豆(炒,四十粒),淮棗(二個)

白話文:

粟殼(去除隔膜),訶子(煨熟),白朮(炒熟),黃耆(炙烤,各七分),陳皮,當歸(各五分),烏梅,木香,甘草(炙烤,各三分),黑豆(炒熟,四十粒),淮棗(兩個)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食前服。

白話文:

煎一帖藥,用一碗水,薑片三片,煎煮至藥湯剩下五分之一,於飯前服用。

5. 大效至聖千金飲子

治小兒脾胃虛,痢下五色,先因嘔吐,復作泄瀉,臍腹㽲痛,脅肋脹滿虛鳴,下痢膿血相雜,或如豆汁。

白話文:

古代文字:

小兒脾胃虛,痢下五色,先因嘔吐,復作泄瀉,臍腹㽲痛,脅肋脹滿虛鳴,下痢膿血相雜,或如豆汁。

繁體中文翻譯:

小兒脾胃虛弱,產生痢疾,糞便呈現五種顏色,起先是嘔吐,之後又變成腹瀉,臍窩和腹部劇烈絞痛,兩側肋骨下脹滿並發出虛弱的鳴叫聲,腹瀉時有膿血混雜,或像豆汁一樣稀薄。

黃耆(炙),陳皮,粟殼(炙),木香白芍藥(炒),地榆當歸白朮訶子(炮,各五分),枳殼黃連甘草(炙,各三分),黑豆(炒,四十粒),烏梅(一個),淮棗(一個)

白話文:

  • 黃耆(烘烤過):增強免疫力,改善脾胃功能

  •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 粟殼(烘烤過):利尿消腫,清熱除濕

  • 木香:疏肝理氣,止痛止瀉

  • 白芍藥(炒過):養血柔肝,緩解疼痛

  • 地榆: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 訶子(炮製過,各五分):收斂止瀉,澀腸固精

  • 枳殼:理氣消脹,導滯和胃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甘草(烘烤過,各三分):益氣補脾,調和諸藥

  • 黑豆(炒過,四十粒):補腎強身,烏髮明目

  • 烏梅(一個):收斂止瀉,生津止渴

  • 淮棗(一個):補氣益血,健脾養胃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前服。

白話文:

取一帖藥材,用一碗水煎煮,煎至剩下五分之一的量,在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