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四 (2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 (22)

1. 益黃散

治小兒不熱吐瀉,四肢困睡,脾胃虛弱。

陳皮(一錢),青皮,訶子(各五分),丁香,甘草(炙,各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前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益黃散」是用來治療小孩子不發燒卻又吐又拉肚子,四肢無力想睡,這是因為脾胃虛弱所引起的。

藥材包含:陳皮(一錢)、青皮、訶子(各五分)、丁香、炙甘草(各三分)。

以上藥材為一劑的份量,加入一盅水,煎煮到剩下一半,在飯前服用。

2. 益脾散

治小兒吐瀉虛弱,調理脾胃。

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陳皮,厚朴(各七分),木香,甘草(炙,各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食前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孩因吐瀉導致的虛弱,用來調理脾胃的。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陳皮、厚朴(各七分),木香、炙甘草(各三分)。

將這些藥材加水一盅,放入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在飯前服用。

3. 實脾散

治小兒脾胃虛冷,吐瀉不止,不進乳食,慢驚慢脾等證,及治下痢。

人參,白朮,茯苓,肉豆蔻(煨),薏苡仁,山藥(各五分),砂仁,神麯(炒),麥櫱,扁豆,陳皮,冬瓜仁,甘草(炙,各三分),木香,丁香(各二分),石蓮肉(炒,去心,七個),陳米(四十九粒)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食前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小孩子因為脾胃虛寒引起的各種症狀,像是反覆嘔吐、腹瀉不止、不肯喝奶吃東西、慢驚風(抽搐)、慢脾風(脾虛引起的病症)等,也能治療拉肚子。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煨過的肉豆蔻、薏苡仁、山藥(各取五分),砂仁、炒過的麥芽、炒過的神麯、扁豆、陳皮、冬瓜仁、炙甘草(各取三分),木香、丁香(各取二分),炒過的石蓮肉(去除中心,取七個),還有陳米(四十九粒)。

使用方法是:將以上藥材當作一帖,加入一盅水、三片生薑、一顆紅棗一起煎煮,煮到剩下五分的時候,在吃飯前服用。

4. 實腸散

治小兒泄瀉,腸滑脾虛,此藥厚腸胃。

茯苓,肉豆蔻,陳皮,砂仁,厚朴(薑製),訶子(煨),蒼朮(米泔水浸一宿,各七分),木香,甘草(各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食前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實腸散,是治療小兒腹瀉,因為腸道滑脫、脾胃虛弱的狀況。這個藥的目的是增厚腸胃功能。

藥材包含:茯苓、肉豆蔻、陳皮、砂仁、厚朴(用薑汁炮製過)、訶子(煨烤過)、蒼朮(用米泔水浸泡一個晚上,以上各取七分),以及木香、甘草(各取三分)。

使用方法:以上藥材混合為一劑,加一盅水,放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在飯前服用。

5. 異功散

治小兒吐瀉,不思乳食,溫中和氣虛冷。

人參,白朮(炒),茯苓(各一錢半),陳皮(七分),甘草(炙),木香(各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食前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異功散]是用來治療小孩子吐瀉,不想喝奶或吃東西,是因為體內虛寒導致的。

藥材包含:人參、炒過的白朮、茯苓(各約5.6公克),陳皮(約2.6公克),炙甘草、木香(各約1.9公克)。

將上述藥材混合為一劑,加入一碗水,三片生薑,一顆紅棗,煎煮到剩一半的量,在飯前服用。

6. 人參和中散

治小兒冷熱不調,上盛下瀉。

人參,白朮,茯苓(各七分),木香(三分),陳皮,當歸,川芎,前胡(各五分),甘草(炙,三分)

上作一服,用水一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食前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人參和中散」是治療小孩因為身體冷熱不調,導致上面容易發熱、下面卻容易拉肚子的情況。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茯苓各取七分,木香取三分,陳皮、當歸、川芎、前胡各取五分,炙甘草取三分。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帖,加水一盅,放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一起煎煮到剩下一半的量,在吃飯前服用。

7. 助胃膏

治小兒胃寒吐瀉,乳食不化,不思乳食,脾胃虛弱。

人參(去蘆),白朮(炒),白茯苓,甘草(炙),丁香(各五錢),砂仁(四十個),木香(三錢),白豆蔻(十四個),乾山藥(一兩),肉豆蔻(四個,煨)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用米飲湯磨化,食前服。

白話文:

這個藥膏是用來治療小孩因為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以及消化不良、不想吃奶或食物,還有脾胃虛弱等問題。

藥材包含:人參(去除蘆頭)、炒過的白朮、白茯苓、炙甘草、丁香(各五錢)、砂仁(四十個)、木香(三錢)、白豆蔻(十四個)、曬乾的山藥(一兩)、煨過的肉豆蔻(四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像芡實一樣。每次服用一丸,用米湯磨化後,在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