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六 (2)
卷之十六 (2)
1. 栝蔞實丸
治胸膈痞滿,胸中痛,喘急妨悶。
栝蔞實(另研),枳殼(去穰,麩炒)半夏(湯泡七次),桔梗(去蘆,麩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用淡薑湯下。
白話文:
治療胸口、橫膈膜部位脹滿不舒服,胸部疼痛,呼吸急促、氣喘且感到悶塞。
栝蔞實(另外研磨成粉)、枳殼(去除內部的白色組織,用麩皮炒過)、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桔梗(去除蘆根,用麩皮炒過,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薑汁煮成的麵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淡薑湯送服。
2. 嘉禾散
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悶,氣逆生痰,不進飲食,如五噎五膈,並皆治之。
白茯苓(去皮),縮砂(去皮),薏苡仁(炒),枇杷葉(去毛,薑汁炙黃),桑白皮(炒),沉香(不見火),五味子(炒,各五分),木香(不見火,七分半),青皮(去白),谷櫱(炒),藿香,杜仲(去皮,薑汁塗炙)隨風子,石斛(酒浸炒),大腹子(炒),陳皮(去白)半夏曲(炒黃),神麯(炒),桔梗(各三分),白豆蔻,丁香,人參,肉桂,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枝,煎至一盅,食遠服。五噎入柿幹一個,膈氣吐逆入薤白三寸,棗五枚,同煎。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脾胃不協調,導致胸口、心窩處脹悶不適,氣向上逆而生痰,吃不下東西,像五噎、五膈等症狀,都可以用它來治療。
藥材組成如下:茯苓(去皮)、縮砂(去皮)、炒過的薏苡仁、用薑汁炙黃的枇杷葉(去毛)、炒過的桑白皮、不經火的沉香、炒過的五味子(以上各五分)、不經火的木香(七分半)、去白的青皮、炒過的谷芽、藿香、用薑汁塗抹炙過的杜仲(去皮)、隨風子、用酒浸泡後炒過的石斛、炒過的大腹子、去白的陳皮、炒黃的半夏曲、炒過的神曲、桔梗(以上各三分)、白豆蔻、丁香、人參、肉桂、炙甘草(以上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做成一劑,加入兩盅水、三片生薑、兩顆紅棗,煎煮至剩下一盅,在飯後服用。如果是有五噎症狀,加入一顆柿餅一同煎煮;如果是膈氣吐逆,加入三寸長的薤白和五顆紅棗一同煎煮。
3. 人參丁香散
治脾胃不和,停痰留飲,不能運化,腹脅脹滿,短氣噎悶,或吐痰水,噫醋吞酸,不思飲食,漸至羸瘦。
人參(去蘆),丁香,白芍藥,當歸(去蘆),肉桂(去皮),莪朮(煨),丁皮(各一錢),乾薑(炮),茯苓(去皮),香附子(炒),白朮,甘草(炙),山藥(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空心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脾胃功能失調,導致痰濕積聚體內,無法正常消化吸收,引起的腹部和胸脅脹滿、呼吸短促、胸悶、想吐痰水、打嗝、吞酸、不想吃飯,逐漸消瘦等症狀。
藥方組成如下: 人參(去除蘆頭)、丁香、白芍藥、當歸(去除蘆頭)、肉桂(去除外皮)、莪朮(煨過)、丁皮(各一錢)、乾薑(炮製過)、茯苓(去除外皮)、香附子(炒過)、白朮、甘草(炙過)、山藥(各一錢半)。
使用方法: 以上藥材為一服的劑量,用水兩盅,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下一盅,在空腹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