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一 (11)
卷之一 (11)
1. 脾臟中風
歧伯曰:季夏戊己傷於邪者為脾風。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墮,四肢不欲動,色微黃,不嗜食,言語蹇澀,口歪僻,肌膚不仁,腹膨心煩,翕翕發熱,神思如醉,手足不能動搖,診其脈浮緩者,是脾臟中風也。
白話文:
歧伯說:夏季(陰曆5-6月)的時候,戊己日(地支屬土)所生的邪氣,會傷害到脾臟,稱為「脾風」。脾風最主要的一個症狀是多汗、厭惡風、身體非常疲乏,四肢懶得動,臉色發黃,沒有胃口吃東西、言語表達也不順暢,嘴巴歪斜,皮膚喪失知覺,腹脹心煩,身體發熱,神智恍惚,手腳無法靈活活動。診脈會發現,脈浮緩無力,是脾臟受風邪所引起的病變。
2. 獨活散
治脾臟中風,胸滿痰涎,言語蹇澀,翕翕發熱,志意昏濁,並宜服之。
白話文:
治療脾臟中風,導致胸中滿溢痰涎,說話困難,潮熱發熱,思緒昏濁,上述症狀均可服用此方劑。
獨活(去蘆,一錢半),防風(去蘆),茯神(去木),人參(去蘆),附子(炮,去皮臍),前胡(去蘆),沙參(去蘆),半夏(湯洗七次),黃耆(去蘆),旋覆花,羚羊角(各一錢),甘草(炙,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獨活(去掉蘆頭,重一錢半),防風(去掉蘆頭),茯神(去掉木質部分),人參(去掉蘆頭),附子(炮製,去掉皮和臍),前胡(去掉蘆頭),沙參(去掉蘆頭),半夏(用熱水洗七次),黃耆(去掉蘆頭),旋覆花,羚羊角(各重一錢),甘草(炒乾烘烤,重一錢半)
服用一份藥材,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一碗,不拘時服用。
3. 白朮湯
治脾經受病,多汗惡風,身體怠墮,四肢不動,不能飲食,口角兩邊黃者可治,其狀但踞而腹滿,通身黃色,口吐鹹水,風中於脾也,急灸脾腧百壯,目下及手足青者不可治。
白話文:
用以治療脾經病症,多汗惡風,身體虛弱,四肢乏力,無法飲食,口角有黃色斑點的情況,這些情況都有機會治癒。
但如果患者的症狀如蹲伏著但腹部脹滿,全身發黃,口中吐出鹹水,風邪中於脾臟,應立即針灸脾腧穴一百次,但症狀包括雙眼之下及手腳發青則無法治癒。
白朮(二錢),厚朴(薑製,二錢),防風(去蘆,二錢),附子(炮,去皮臍),橘紅,白蘚皮,五加皮(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白朮(兩錢),厚朴(用生薑製的,兩錢),防風(去蘆頭,兩錢),附子(炮製後,去皮去臍,一錢),橘紅(一錢),白蘚皮(一錢),五加皮(一錢)
製作方法:一劑藥量,搭配兩碗水,加入五片生薑,煎煮至一碗的量,不拘時服用。
4. 細辛散
治脾臟中風,肉熱肌膚,淫淫如蟲行,或腠理開,汗大泄,脾肉色不澤,唇鼻黃色。
白話文:
治脾中風,肌肉熱,肌肉跳動如蟲在爬,或肌肉腠理鬆開,汗液大量流出,脾肉顏色暗淡,嘴脣和鼻子發黃。
細辛(去苗),白朮(去蘆),獨活(去蘆),附子(炮,去皮臍),肉桂,防風(去蘆,各一錢),厚朴薑製,麻黃(去節,各二錢),枳實(麩炒),甘草(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細辛(去除根鬚),白朮(去除蘆葦),獨活(去除蘆葦),附子(經過炮製,去除外皮和肚臍),肉桂,防風(去除蘆葦,各一錢),厚朴用薑汁製過,麻黃(去除節,各二錢),枳實(用麩皮炒過),甘草(各半錢)
製成一帖藥,加入兩碗水與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碗,不拘時間服用。
5. 防風散
治脾臟中風,手足緩弱,舌強語澀,胸膈煩悶,志意恍惚,身體沉重,宜服之。
白話文:
治脾臟中風,手腳無力,舌頭強硬、說話不清,胸腹悶塞,精神恍惚,身體沉重,適合服用此方。
防風(去蘆),麻黃(去節),人參(去蘆),川芎,附子(炮,去皮臍),桂心,黃耆,赤茯苓(去皮),酸棗仁,白朮,獨活,桑皮,羚羊角(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防風(去除蘆葦),麻黃(去除節),人參(去除蘆葦),川芎,附子(炮製,去除皮臍),桂心,黃耆,赤茯苓(去除皮),酸棗仁,白朮,獨活,桑皮,羚羊角(各一錢),甘草(五分)。
配製一劑,加水兩碗,生薑五片,煎煮至剩一碗,不拘時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