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2)

1. 足太陽膀胱瘧(附論)

夫太陽瘧之狀,《內經》謂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出難已,刺郄中出血。蓋膀胱經下抵腰中,上巔絡腦,故腰痛頭重,寒從背起也,經虛受邪,故先寒後熱也,熱止汗出難已,以真氣不勝邪故也。

白話文:

太陽瘧的症狀,《內經》上說讓人腰痛頭重,寒氣從背後開始,先寒後熱,灼熱煩悶,熱度退後汗出難止,刺破郄穴中出血。因為膀胱經貫穿腰背,向上絡腦,所以腰痛頭重,寒氣從背後開始。經脈虛弱受到邪氣侵襲,所以先寒後熱。熱度退後汗出難止,這是因為體內正氣不勝邪氣的緣故。

2. 柴胡湯

治足太陽瘧寒熱。

柴胡,常山,知母(焙),鱉甲(去裙袢,醋炙黃),青蒿(乾者),甘草(炙),枳殼(去穰,麩炒),官桂(去粗皮,各一兩)

白話文:

柴胡、常山、知母(用文火烘烤)、鱉甲(去除裙邊和骨骼,用醋炒至黃色)、青蒿(曬乾的)、甘草(用文火烤過的)、枳殼(去除果肉,用麩皮炒過的)、官桂(去除粗糙的外皮,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柳枝心七枚,蔥白二寸,細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發前再服。

白話文:

將上藥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杯,放入柳樹枝心七枚、蔥白二英寸,切碎,一起煎煮至藥液減少至七分之一,去除藥渣,空腹時溫熱服用,在發作前再次服用。

3. 足陽明胃瘧(附論)

夫足陽明胃瘧,在經則令人先寒酒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快然,當刺足陽明跗上;在胃則令人旦病善飢而不能食,食則支滿腹大,當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蓋胃圍沖氣,為水穀之海,邪氣客之,則沖氣不和,故善飢不能食,食則支滿腹大。傳於經者為寒熱,陽不勝於陰,故喜見日月光及火氣也。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所引起的瘧疾,如果在經脈中,會讓人先感到寒冷戰慄,寒氣很重很長時間後才會發熱,熱退後會出汗,喜歡見太陽、月光、火光,而且覺得很舒服,這時應該針刺足陽明經跗穴上;如果在胃中,會讓人早上發病,容易飢餓卻不能吃東西,吃了東西後會覺得腹部脹滿,肚子變大,這時應該針刺足陽明經太陰穴,橫脈出血。這是因為胃圍繞著衝脈,是水穀的海洋,邪氣進入胃中,衝脈就會不和諧,所以容易飢餓不能吃東西,吃了東西後會覺得腹部脹滿,肚子變大。傳到經脈中的就會變成寒熱,陽氣不勝於陰氣,所以喜歡見太陽、月光和火光。

4. 順氣湯

治足陽明胃瘧,支滿腹大。

白話文:

治療足陽明經脈引發的瘧疾,症狀是胸悶、腹脹。

厚朴(去皮,薑汁製),陳皮(湯浸,去白,焙),白朮,半夏(湯浸七次,制,各一兩),乾薑(炮),柴胡(去苗),甘草(炙,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五片,棗二枚,擘破,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厚朴(剝皮後,用生薑汁製),陳皮(在湯裡浸泡,去除白色的果皮,然後烘烤),白朮,半夏(用湯浸泡七次後再製成藥材,每種各一兩),乾薑(用火烤過),柴胡(去掉莖葉),甘草(經過炙烤,每種各半兩)

粗略地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加一碗水,再加入五片薑和兩枚棗子(棗子切開)。煎至七分之三的水分,去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5. 枳殼湯

治胃瘧,心腹脹滿不食。

白話文:

草蔻二兩 砂仁一兩 厚朴皮一兩 吳茱萸半兩 甘草一兩 生薑三片 穀芽三升

可用於治療胃瘧,心腹脹滿不食。

枳殼(去穰,麩炒,三兩),厚朴(去皮,薑製),人參,白朮,白茯苓(各二兩)

上粗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白話文:

枳殼 (去除子房,麩子炒至微焦,三兩)、厚朴 (去掉樹皮,用生薑加工,三兩)、人參 (兩兩)、白朮 (兩兩)、白茯苓 (兩兩)。

稍微搗碎並篩過後,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盞半的水,放入一顆去皮的生薑,切成大塊,煮到剩下半盞水,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

6. 紅丸子

專治食瘧。

荊三稜(醋煮),莪朮(各二兩),胡椒(一兩),青皮(炒香,三兩),阿魏(一分,醋化)

白話文:

荊三稜(用醋煮過),莪朮(各二兩),胡椒(一兩),青皮(炒香,三兩),阿魏(一分,用醋溶化)

上為細末,別用陳倉米同阿魏,醋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用薑湯吞下。或因食生果成瘧,用麝香湯吞下,一方炒土朱為衣,以老瘧飲下,古方雖有鱉甲煎等,不時服不見效。

白話文:

將藥材細細研磨,不要使用陳倉米和阿魏,用醋煮成糊狀後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五十丸,逐漸加量至百丸,用生薑水吞服。或因吃了生水果而患瘧疾,用麝香湯吞下。另一個方法是將土朱炒至熟,用老瘧疾的藥湯送服。古方雖然有鱉甲煎等,但如果不時常服用,就不會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