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二 (13)
卷之十二 (13)
1. 神效方
治寒瘧。
硃砂(細研),白芥子,阿魏(各一錢),香墨(五錢),砒霜(一兩,酸漿水一碗,於端午日,日未出時,慢火熬如稀糊,便入後藥。)
上為末,以砒霜煎和丸,如黍米大,每於未發前冷醋湯下一丸至二丸,忌食熱物。
白話文:
治療寒性瘧疾的特效藥方。
將硃砂(磨成細粉)、白芥子、阿魏(各取一錢)、香墨(取五錢),以及砒霜(取一兩),將砒霜放入一碗酸漿水中,在端午節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用小火慢慢熬煮成稀糊狀,然後加入前面的其他藥材粉末。
將上述所有藥材磨成粉末後,用剛剛熬煮好的砒霜糊調和成丸,搓成像黍米一樣大小的藥丸。每次在瘧疾發作之前,用冷的醋湯吞服一到兩顆藥丸,服藥期間要忌吃熱性的食物。
2. 分利順元散
治體虛之人患瘧,寒多不可服截瘧藥者。
川烏,附子(各一兩),南星(二兩),木香(五錢,別銼,臨時入)
上除木香不見火外,三味各將一半去皮生用,一半炮熟合和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十片,棗七枚,煎至七分,發前一日及當發日早晨,連進兩三服,半生半熟,能解陰陽。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身體虛弱的人,得了瘧疾,但又因為怕冷而不能服用截瘧藥的情況。
藥材組成有:川烏、附子(各一兩)、南星(二兩)、木香(五錢,另外切碎,在要服藥的時候才加入)。
除了木香之外,其他三味藥材都各取一半去皮後直接生用,另外一半則炮製過後再一起混合,稍微搗碎。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半的水,加入生薑十片、紅棗七枚,煎煮到剩下七分。在瘧疾發作的前一天或發作當天早上,連續服用兩三次。這個藥方使用半生半熟的藥材,可以調和身體的陰陽。
3. 果附湯
治氣虛脾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或單寒者,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不下食。
草果仁,附子(炮)
上各等分㕮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生薑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治療因氣虛、脾胃虛寒,導致瘧疾久病不癒,出現發冷多於發熱,臉色發青,或者單純畏寒,也可能大便稀溏,小便反而增多,食慾不振等症狀。
藥材使用草果仁、炮附子,這兩種藥材等量分開切碎,每次服用半兩,加水兩碗,生薑七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剩七分,濾掉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4. 知母鱉甲湯
療溫瘧,壯熱不能食。
知母,鱉甲(炙),地骨皮(各三兩),竹葉(切,一升),石膏(四兩,碎),常山(二兩)
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三服,忌蒜豬肉莧菜生蔥生菜。
白話文:
治療溫瘧,發高燒到吃不下飯的情況。
使用知母、炙鱉甲、地骨皮各三兩,竹葉切碎一升,石膏四兩打碎,常山二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七升煮到剩下一升半,濾掉藥渣,分成三次服用。服藥期間忌吃蒜、豬肉、莧菜、生蔥、生菜。
5. 藥餛飩
治證同前。
良薑,吳茱萸,胡椒(各一分)
上為細末,豬脾一條,銼作臛,加五味炒之,一半袞藥,一半不袞藥,並作餛飩,有藥者以墨點之,遇點者吞下,無藥者嚼下,一服效。
白話文:
這個藥餛飩的療效和之前的藥方相同。
需要良薑、吳茱萸、胡椒各一份,將它們磨成細粉。取一條豬脾,切碎煮成肉羹,加入這三味藥粉和調味料一起翻炒。將炒好的肉羹分成兩半,一半拌入藥粉,一半不拌。然後都用來製作餛飩,有拌藥粉的餛飩用墨點做記號。服用的時候,有墨點的餛飩直接吞服,沒有墨點的餛飩則嚼碎吞下。服用一次就會見效。
6. 白朮丸
治瘴瘧。
白朮,丹砂(研),麝香(研),丁香,訶黎勒皮,安息香(入胡桃仁,研),檀香,蓽茇,犀角(鎊,各半兩),薰陸香,蘇合香,龍腦(研,各一分),莎草根,石膏,木香(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腹井花水下,老人小兒三丸,仍用紗絹袋盛藥,帶於臂上,闢鬼氣,臘月合以新瓷器盛,勿令泄氣。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白朮丸,用來治療瘴氣引起的瘧疾。
藥材包含:白朮、丹砂(磨成粉)、麝香(磨成粉)、丁香、訶黎勒皮、安息香(放入胡桃仁中一起研磨)、檀香、蓽茇、犀角(刨成薄片,以上各用半兩)、薰陸香、蘇合香、龍腦(磨成粉,以上各用一分)、莎草根、石膏、木香(以上各用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時用井水送服。老人和小孩子則服用三丸。另外,將藥丸裝入紗布袋中,佩戴在手臂上,可以避開鬼氣。藥最好在農曆十二月製作,並用新的瓷器盛裝,不要讓藥氣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