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3)

1. 神效方

治寒瘧。

硃砂(細研),白芥子阿魏(各一錢),香墨(五錢),砒霜(一兩,酸漿水一碗,於端午日,日未出時,慢火熬如稀糊,便入後藥。)

白話文:

硃砂(研磨成細粉),白芥子,阿魏(各一錢),香墨(五錢),砒霜(一兩),酸漿水一碗,在端午節那天,太陽還沒有出來的時候,用文火熬煮成稀糊狀,然後加入後面的藥物。

上為末,以砒霜煎和丸,如黍米大,每於未發前冷醋湯下一丸至二丸,忌食熱物。

白話文:

把上層的藥材研磨成粉末,並用砒霜煎熬混合做成藥丸,藥丸大小如黍米。在症狀尚未發作前,每次服用一到兩丸,以冷醋水送服。忌食熱性食物。

2. 分利順元散

治體虛之人患瘧,寒多不可服截瘧藥者。

白話文:

古代文字:

治體虛瘧寒多不可服截瘧藥

現代白話文:

治療身體虛弱,寒氣過多的瘧疾患者,不能服用截瘧藥物。

川烏,附子(各一兩),南星(二兩),木香(五錢,別銼,臨時入)

白話文:

川烏、附子(各一兩),南星(二兩),木香(五錢,另外研磨,在需要的時候加入)

上除木香不見火外,三味各將一半去皮生用,一半炮熟合和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十片,棗七枚,煎至七分,發前一日及當發日早晨,連進兩三服,半生半熟,能解陰陽。

白話文:

除了木香之外,其他三味藥材各取一半,一半去皮生用,一半炮熟,混合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生薑十片,棗子七枚,煎煮至七分熟,在發病前一天和發病當天的早晨,連續服用兩三劑,半生半熟的藥物可以調解陰陽。

3. 果附湯

治氣虛脾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或單寒者,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不下食。

草果仁,附子(炮)

白話文:

草果仁,附子(炮製過)

上各等分㕮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生薑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各藥材等分成小份,每服取半兩,加入兩碗水,再放入七片生薑和一顆棗子,煎煮至藥液剩七分之一,過濾掉藥渣,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4. 知母鱉甲湯

療溫瘧,壯熱不能食。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溫瘧,壯熱不能食。

現代白話文:

治療溫性瘧疾,身體發熱且無法進食。

知母鱉甲(炙),地骨皮(各三兩),竹葉(切,一升),石膏(四兩,碎),常山(二兩)

白話文:

知母、鱉甲(烤過的)、地骨皮(各 180 公克),竹葉(切碎,900 公克),石膏(240 公克,碎的),常山(120 公克)。

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三服,忌蒜豬肉莧菜生蔥生菜。

白話文:

加水七升,取一升半的濃度,過濾去掉雜渣,分為三次服用,不要食用蒜、豬肉、莧菜、生蔥、生菜。

5. 藥餛飩

治證同前。

白話文:

治證與上述相同。

良薑吳茱萸胡椒(各一分)

白話文:

良薑、吳茱萸、胡椒(各 1 分)

上為細末,豬脾一條,銼作臛,加五味炒之,一半袞藥,一半不袞藥,並作餛飩,有藥者以墨點之,遇點者吞下,無藥者嚼下,一服效。

白話文:

將食材切成細絲,豬脾一條,剁碎煮成粥,加入五味香料炒製。一半加入藥物,一半不加入藥物。將所有材料都做成餛飩,加入藥物的餛飩用墨水點上記號。在吃餛飩時,遇到有墨點的餛飩就吞下去,沒有墨點的餛飩就咀嚼後吞下去。這樣吃一次就能發揮藥效。

6. 白朮丸

治瘴瘧。

白朮,丹砂(研),麝香(研),丁香,訶黎勒皮,安息香(入胡桃仁,研),檀香蓽茇犀角(鎊,各半兩),薰陸香,蘇合香,龍腦(研,各一分),莎草根,石膏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白朮、丹砂(研成粉末)、麝香(研成粉末)、丁香、訶黎勒皮、安息香(放入胡桃仁中,研磨)、檀香、蓽茇、犀角(切成薄片,每片重量約半兩)、薰陸香、蘇合香、龍腦(研成粉末,每種重量約一分)、莎草根、石膏、木香(每種重量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腹井花水下,老人小兒三丸,仍用紗絹袋盛藥,帶於臂上,闢鬼氣,臘月合以新瓷器盛,勿令泄氣。

白話文:

將上品的艾草製成粉末,再將蜂蜜煉製成丸狀,每個丸子的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 10 顆,空腹時以井水送服。老人家或小孩則服用 3 顆即可,將製好的艾丸裝入紗絹袋中,掛在手臂上,可驅除鬼氣。在臘月時,將艾丸放入新的瓷器中,並密封好,避免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