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三 (3)
卷之十三 (3)
1. 訶黎勒散
治脾胃虛弱,內挾冷氣,心脅刺痛,嘔吐噁心,腸鳴泄痢,水穀不化,漸成痢疾。
白話文:
脾胃功能虛弱,伴有體內寒氣,心臟和肋骨部位刺痛,嘔吐噁心,腸鳴腹瀉,食物和水無法消化吸收,逐漸形成痢疾。
訶子(去核),肉豆蔻(麵裹煨),青皮(去穰,各四兩),附子(炮,一兩),肉桂(去皮,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淡生薑湯調下,不拘時服。
白話文:
訶子(去除果核),肉豆蔻(用麵粉包好,煨熟),青皮(去除中間的白色果瓤,各四兩),附子(經過炮製,一兩),肉桂(去除樹皮,五錢)
用量:每次服用三錢重。將藥粉用淡生的薑湯調勻服下。服藥時間不拘。
2. 黑丸子
治脾胃怯弱,飲食過傷,留滯不化,遂成痢下,服此藥推導,更須斟酌受病淺深,增減丸數,當逐盡積滯方佳,然後徐徐補之。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弱,因飲食過量傷損,停留體內不消化,逐漸形成痢疾。服用此藥治療時,應視病情的輕重,增減丸藥的數量。當將體內的積滯全部清除乾淨後,病情才會明顯好轉。然後再慢慢地進行補養。
烏梅肉,杏仁(去皮尖,另研),半夏(湯泡七次),縮砂(各十四個),百草霜(六錢),巴豆霜(去油,半錢)
白話文:
-
烏梅肉:烏梅的果肉
-
杏仁:杏仁去皮尖,另外研磨
-
半夏: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
-
縮砂:縮砂仁各 14 個
-
百草霜:百草霜 6 錢
-
巴豆霜:巴豆霜去油,半錢
上為細末和勻,用稀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用白湯送下,看人虛實,加減丸數服之。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稀糊做成丸藥,丸藥大小像小米一樣,每次服用十五丸,逐漸增加到二十丸,用溫開水送服。根據病人的體質虛實,加減丸藥的服用次數。
3. 駐車丸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日夜無度,腹痛不可忍者。
白話文:
因體溫調控失靈而同時出現發冷和發熱,腹瀉時而帶血時而帶膿,日夜反覆發作,腹痛劇烈難以忍受。
黃連(去須,六兩),阿膠(蛤粉炒),當歸(去蘆,酒洗),乾薑(炮,各三兩)
白話文:
-
黃連(去掉須根,六兩)
-
阿膠(用蛤粉炒過,三兩)
-
當歸(去掉蘆頭,用酒清洗過,三兩)
-
乾薑(炮製過,三兩)
上為細末,醋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用米飲湯送下。
白話文:
上面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醋煮過,然後和米糊一起做成丸劑,丸劑的大小要像梧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五十丸,逐漸增加到七十丸。要空腹服用,用米湯送服。
4. 五苓散
治伏熱下痢,分利陰陽。
方見暑門。
白話文:
治伏熱下痢,調和陰陽。
方見於「暑門」篇。
5. 黃連香薷散
治感冒,下痢鮮血。
方見暑門。
白話文:
方名:暑門
治法:治療中暑
主治:鮮血便,感冒
6. 香連丸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白話文:
身體虛火和寒氣交替出現,導致下痢物呈紅色和白色夾雜,甚至帶有膿血,且有裡急後重的症狀。
黃連(去須,十兩,用吳茱萸一兩同炒,令赤色,去茱萸不用),木香(二兩四錢,不見火)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用米湯送下。
白話文:
黃連(去掉鬚上的毛,取十兩,與一兩的吳茱萸一起炒,使它變成紅色,除去吳茱萸不要),木香(二兩四錢,不要用火炒)。
將細末藥材與醋糊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50 至 70 顆,於飯前以米湯送服。
7. 水煮木香丸
治一切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白話文:
治療各種由赤痢、白痢引起的腹瀉,膿血混雜,且有裡急後重的症狀。
木香(不見火),訶子(炮,去核),當歸(洗,去蘆,各六兩),青皮(去白),甘草(各二兩四錢),罌粟殼(去穰蒂,二兩八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水一盅,煎至六分,空心服。
白話文:
木香(不需要經過火炒),訶子(經過炮製,去除果核),當歸(經過清洗,去除蘆頭,各六兩),青皮(去除白色的內皮),甘草(各二兩四錢),罌粟殼(去除果肉和花蒂,二兩八錢)
把細末的中藥粉末煉成蜜丸,每丸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用一盅水煎煮至六分之三,空腹時服用。
8. 黃連阿膠丸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
白話文:
治療由於寒熱交替而導致的腹瀉,症狀包括大便混有血絲或膿液,便意頻急,肛門沉重,肚臍和腹部疼痛,口乾舌燥,煩躁口渴,小便不通暢。
黃連(去須,三兩),茯苓(去皮),阿膠(各二兩)
白話文:
黃連(去除鬚根,三兩),茯苓(去除外皮,二兩),阿膠(二兩)
上黃連茯苓為末,熬阿膠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米飲湯下。
白話文:
將上好的黃連和茯苓研磨成細末,用經過熬煮的阿膠混合製成丸藥,大小約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五、六十粒,空腹時,以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