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三 (5)
卷之十三 (5)
1. 訶黎勒散
治脾胃虛弱,內挾冷氣,心脅刺痛,嘔吐噁心,腸鳴泄痢,水穀不化,漸成痢疾。
訶子(去核),肉豆蔻(麵裹煨),青皮(去穰,各四兩),附子(炮,一兩),肉桂(去皮,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淡生薑湯調下,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脾胃虛弱,體內又夾雜寒氣,導致心胸和肋骨部位刺痛,想吐噁心,肚子咕嚕叫、拉肚子,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慢慢變成痢疾。
藥材包含:訶子(去除果核),肉豆蔻(用麵粉包裹後煨烤),青皮(去除內瓤,各用四兩),附子(炮製過,用一兩),肉桂(去除外皮,用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淡薑湯調和後服用,什麼時候服用都可以。
2. 黑丸子
治脾胃怯弱,飲食過傷,留滯不化,遂成痢下,服此藥推導,更須斟酌受病淺深,增減丸數,當逐盡積滯方佳,然後徐徐補之。
烏梅肉,杏仁(去皮尖,另研),半夏(湯泡七次),縮砂(各十四個),百草霜(六錢),巴豆霜(去油,半錢)
上為細末和勻,用稀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用白湯送下,看人虛實,加減丸數服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因為飲食過量或不當導致消化不良,積滯在體內,進而引發腹瀉的。服用這個藥的目的在於幫助消化,促進腸胃蠕動,但必須根據病情的輕重來調整藥丸的服用量,以清除體內積滯為佳,之後再慢慢調理身體。
藥方組成如下: 烏梅肉、杏仁(去皮尖,另外研磨)、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縮砂(各十四個)、百草霜(六錢)、巴豆霜(去掉油脂,半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後,用稀糊做成丸子,大小如黍米一般。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顆,用溫開水送服。可以根據病患的虛弱程度,增減藥丸的服用數量。
3. 駐車丸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日夜無度,腹痛不可忍者。
黃連(去須,六兩),阿膠(蛤粉炒),當歸(去蘆,酒洗),乾薑(炮,各三兩)
上為細末,醋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用米飲湯送下。
白話文:
治療因為寒熱失調引起的腹瀉,有時候拉出紅色或白色的黏液,一天腹瀉次數不定,肚子疼痛到難以忍受。
需要準備的藥材有:黃連(去除鬚根,六兩)、阿膠(用蛤粉炒過)、當歸(去除蘆頭,用酒洗過)、乾薑(炮製過,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醋煮過,再用米糊做成藥丸,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五十丸,可以增加到七十丸,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