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2)

回本書目錄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2)

1. 瘡疹出於心則有先驚搐者

夫熱吐熱瀉,不可投燥藥,傷寒而身熱,不可便投涼藥,瘡疹發搐,不可投驚藥,此皆外同而內異也。《素問》云:瘡瘍煩躁,痛癢皆出於心,今瘡疹出於心,驚搐亦出於心也。瘡疹毒氣始作,心火大盛則生風,生風則驚悸,甚則搐搦,熱氣蒸盛則煩躁,為瘡疹則痛癢矣,所以為驚搐,為煩躁,為痛癢,為瘡疹,數證心所主者,必備無一闕焉。

如始者毒氣蘊於心臟,則驚悸搐搦,醫者不以內外證辨明之,不為瘡疹防之,便以銀粉腦麝青黛硃砂硝石等投之,則心寒而肌斂,毒氣內伏,是瘡疹而驚搐者,無由而出也。此證似驚風,用藥當作瘡疹防備之。蓋瘡疹之初似驚風者多,醫者不審,便作驚風治之,為害不淺。

大抵瘡疹必有他證相雜,必先有咳嗽痰涎,心神驚悸,煩躁嘔吐,唇紅頰赤,發渴耳冷足冷,脈數舌白,如有此數證,則銀粉涼心藥,切不可用之,心一涼而肌斂,伏何由運出?又有小兒平常安樂,皆無疾病,忽然發搐者,必是瘡疹,尤當審諦之。蓋毒氣內盛,但以發散毒氣,如惺惺散、消毒散、升麻湯、紅綿散,兼以快氣利小便祛風等藥與服之,此等藥雖未能即效,亦不至敗事。其證次第,待其熱氣得泄於肌膚,心氣亦自定矣。

有風寒與內熱相搏而驚搐者,則各見其證治之,亦如前法,但加勻氣藥為妙。張氏云:瘡疹氣勻即出,快氣行即榮衛無滯。有寒亦散,瘡疹當自出矣。

白話文:

熱性嘔吐或腹瀉時,不能使用乾燥的藥物;因傷寒而發燒時,不能直接使用寒涼的藥物;出現瘡疹引起的抽搐時,不能使用鎮驚的藥物。這些都是表面症狀相同,但內在病因不同的情況。《素問》說:「瘡瘍的煩躁、疼痛和搔癢都與心有關。」現在說的瘡疹也與心有關,驚搐也是由於心引起的。

瘡疹的毒氣剛開始發作時,心火會非常旺盛,導致生風。生風就會出現驚悸,嚴重時會抽搐。熱氣過盛就會煩躁,產生瘡疹就會感到疼痛和搔癢。所以說驚搐、煩躁、疼痛、搔癢和瘡疹這些症狀,都是心所主導,必然會全部出現,不會缺少任何一個。

如果一開始毒氣就積聚在心臟,就會出現驚悸和抽搐。醫生如果沒有辨明內外症狀,不提防是瘡疹,就使用銀粉、冰片、麝香、青黛、硃砂、硝石等藥物,會使心臟寒冷,導致肌肉收縮,毒氣就會向內潛伏,那麼瘡疹引起的抽搐就無法發出來了。這種情況看起來像是驚風,用藥時應當防範是瘡疹。因為瘡疹初期很多都像驚風,醫生如果不仔細辨別,就當成驚風來治療,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一般來說,瘡疹一定會夾雜著其他症狀,通常先出現咳嗽、痰多、心神不寧、驚悸、煩躁、嘔吐、嘴唇紅、臉頰紅、口渴、耳朵發冷、腳發冷、脈搏快、舌苔白等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絕對不能使用銀粉等清涼心臟的藥物。因為一旦心臟變涼,肌肉就會收縮,毒氣潛伏體內就沒有辦法散發出來。還有一些小孩平常都很健康,沒有任何疾病,突然出現抽搐的,那一定是瘡疹,更應該仔細診斷。因為毒氣在體內積聚,只需要發散毒氣,可以使用像是惺惺散、消毒散、升麻湯、紅綿散等藥物,同時搭配疏通氣機、利小便和祛風的藥物。這些藥物雖然不能立即見效,但也不會造成病情惡化。隨著熱氣從皮膚排出,心氣自然就會平定下來。

如果有風寒和內熱互相搏擊而導致抽搐的,應該根據各自的症狀進行治療,也像上述的方法一樣,只是需要加上調和氣機的藥物更好。張氏說:「瘡疹的氣機順暢就會發出來,氣機運行流暢就會使營衛之氣沒有阻礙。如果有寒氣,寒氣也會散去,瘡疹自然就會發出來。」

2. 紅斑點隱隱在肌中似出不出者

紅斑點隱隱在肌中,似出不出者,此由榮衛有病也。蓋蘊熱而生斑毒,非熱毒則不能成斑瘡矣。小兒所稟,有虛有實,且《寶鑑》云:受父精不足者,頭骨巨以顱開,母氣衰微,肌體虛而肉極,此皆所稟不足者。大抵瘡疹緣兒在母腹中,食穢而成蘊熱,卻能隨天氣非節之暖而蒸出,如冬月應寒而反熱,謂之冬溫。

亦有隨春氣暄暖而出者,有因他病發熱而蒸出者,此皆發熱於外,所蘊熱毒隨之出於肌中,為瘡疹。醫者不能防備,見其熱而攻其熱,殊不知因他病蒸發,而其中有瘡子證已存。焉者。若蒸既成斑疹而出,使內虛而無熱以應之,則瘡疹雖見,而外無壅盛之氣,內不得泄,外無由復入。

當此之際,其人面青而惡寒,肌肉慢而不食,精神昏倦,令瘡疹隱隱在肌膚,似出不得出者,內虛寒也。有身熱面赤者,又大便利小便清,有此證者,但溫中進食,然後榮衛自復,則毒氣隨多少出,而不至太過與不及矣。有人於此,見瘡疹出遲,不能溫里,但用發散與之,又豈知內無陽以相應,更發陽氣外出,令瘡疹色白,其人必脫,當此反言既出得甚好,忽然而斃。如此者不可勝數,此為虛脫也。

世常患之。《活人書》云:瘡疹出遲者,以活血散。用白芍藥末入酒數點湯調服之。及人齒散。《幼幼新書》云:患瘡疹而瀉甚者,至於硫黃附子之姜亦可用。蓋胃溫而榮衛復行,疹疹必出矣。夫治病用藥,或冷或熱不同,所以救一時之不及。有人於此,或見瘡疹隱隱在肌膚,欲出而不出,不以為榮衛虛,則以為脾胃冷,猶在發散或下之,發之為斑爛,為虛脫,下之而愈危殆矣。其不誤人者幾希。

如瘡疹始作,身熱似傷寒,口耳尖並腳冷,或腹痛者是瘡疹,必大便閉而腮頰赤。若大便自利,面青手足冷,且溫之。若臟腑如常或秘者,可用蟬殼散樺皮湯發灰飲兔肉醬兔毛煎湯浴之,出後咳嗽脅痛,吐食不下,赤茯苓湯,赤瘡子者犀角散,未能勻者必勝散。《靈苑》云:未發令內消,已發解利,並出得太盛,俱宜用玳瑁湯,最良養生方。

瘡疹與他證相似,疑似之間,宜升麻湯,及已髮結痂疕,亦宜服解利之藥。正患瘡疹並稟受怯弱者,皆不宜用之,可用獨勝散、荊芥散、安斑散、紅子湯、快斑散、如聖散、調中散、犀角湯化毒湯紫草木通湯、牛蒡散、紅綿散、消毒散、控心散、奪命散、黃耆散,皆可選而用之。恐出太密者,牛蒡甘草散,預解風壅毒,令不生瘡子者,羌活散。

白話文:

皮膚上的紅斑點,看起來好像要冒出來又沒有完全冒出來,這是因為身體的營衛功能失調所引起的。通常是因為體內蘊積熱氣,進而產生斑毒,如果不是熱毒就無法形成斑疹。小孩子先天體質有虛有實,《寶鑑》提到,如果父親精氣不足,小孩頭骨會比較大且頭蓋骨縫隙會開比較大;母親氣血衰弱,小孩肌肉會虛弱且肉很少,這些都是先天不足的情況。

大部分的瘡疹,是因為嬰兒在母親肚子裡時,吃到不乾淨的食物而產生熱氣,這種熱氣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發出來。如果冬天應該冷卻反而變熱,就稱作「冬溫」。也有隨著春天溫暖的天氣而發出來的,或者因為其他疾病發燒而誘發出來的。這些都是身體發熱,體內積蓄的熱毒跟著從皮膚裡面發出來,形成瘡疹。

醫生如果沒有仔細辨別,看到發燒就直接退燒,卻不知道這種發燒是為了把體內已經存在的瘡疹誘發出來。如果熱氣把瘡疹完全誘發出來,導致身體內部虛弱且沒有足夠的熱氣來應對,那麼即使疹子發出來,皮膚表面也不會有充血的現象,體內無法排解,體外也沒有辦法再讓熱毒進去。

在這個時候,病人會面色青白且怕冷,肌肉鬆弛無力且食慾不振,精神昏沉疲憊,使得疹子隱隱約約在皮膚底下,看起來好像出不來,這就是體內虛寒的表現。如果病人發燒而且臉色潮紅,大便卻很通暢,小便清澈,出現這些症狀,只要用溫補的方式來調理腸胃,讓身體的營衛功能恢復正常,那麼熱毒自然會隨著身體狀況慢慢排出,不會過多或不足。

如果有人在這個時候,看到疹子遲遲不出,卻不幫忙溫補身體內部,反而使用發散的方式來治療,殊不知體內沒有陽氣來配合,這樣只會讓陽氣往外散,導致疹子顏色變白,病人一定會虛脫。這種情況下,反而還會被說成是疹子發出來了,結果病人卻突然死亡,這種案例多到數不清,這就是虛脫的表現。

這種錯誤觀念在世間很常見。《活人書》說,如果疹子發得比較慢,可以用活血的藥方來幫助,比如用白芍藥末加幾滴酒調成湯來喝,以及人齒散。《幼幼新書》提到,如果得疹子又拉肚子很嚴重,甚至可以用硫磺、附子、生薑來治療,因為只要腸胃溫暖,營衛功能恢復正常,疹子自然會發出來。

治療疾病用藥,有冷熱之分,是因為要應付緊急的情況。如果有人看到疹子隱隱約約在皮膚下,好像要出來又出不來,卻不認為是營衛虛弱,反而認為是脾胃虛冷,仍然使用發散或攻下的方式來治療,使用發散方式會讓疹子潰爛,導致虛脫;使用攻下方式會讓病情更加危險,能夠不誤診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如果疹子剛開始發作,身體發熱像傷寒,耳朵尖、腳尖冰冷,或是腹痛,這就是疹子,通常會伴隨大便不通暢且臉頰發紅。如果大便很通暢,臉色發青且手腳冰冷,就應該用溫補的方式來治療。如果身體臟腑功能正常或只是便秘,可以用蟬殼散、樺皮湯、發灰飲、兔肉醬、兔毛煎湯來洗澡。疹子發出來後,如果咳嗽、胸痛、嘔吐吃不下東西,可以用赤茯苓湯;如果是紅色的疹子可以用犀角散;如果疹子分布不均勻,可以用必勝散。《靈苑》說,疹子還沒發出來時要讓它消退,已經發出來要幫助它順利排出,如果發得太嚴重,都要用玳瑁湯,這是最好的養生方法。

瘡疹和其他疾病的症狀很像,容易混淆,這時候可以用升麻湯。疹子發出來已經結痂時,也要用幫助排解的藥。正在發疹子或者體質比較虛弱的人,都不適合用發散的藥,可以用獨勝散、荊芥散、安斑散、紅子湯、快斑散、如聖散、調中散、犀角湯、化毒湯、紫草木通湯、牛蒡散、紅綿散、消毒散、控心散、奪命散、黃耆散等藥方,可以選擇適合的來使用。如果擔心疹子發得太密集,可以用牛蒡甘草散,預先疏通氣血,讓毒氣不會阻塞,如果想要預防長疹子,可以用羌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