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二十二 (14)
卷之二十二 (14)
1. 檳榔散
治骨蒸,腹中痃癖,脅下妨悶,漸加瘦劣。
檳榔,赤芍藥,訶梨勒(去核),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木香(以上各三分),赤茯苓,桔梗(去蘆),京三稜(煨銼),鱉甲(去裙,醋炙黃,以上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骨蒸(一種潮熱、身體發熱的病症),以及腹部內有硬塊、脅肋(胸腔兩側)脹悶不舒服,導致身體逐漸消瘦虛弱的病症。
藥方組成:檳榔、赤芍藥、訶子(去除核)、桃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再用麩皮炒至微黃),木香(以上各取三分),赤茯苓、桔梗(去除蘆頭)、京三稜(煨過後切碎),鱉甲(去除邊裙,用醋炙烤至黃色,以上各取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碗水,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六分時,濾掉藥渣,在飯前溫服。
2. 甜葶藶散
治骨蒸,肺痿咳嗽,上氣不得眠臥,涕唾稠黏。
甜葶藶(二兩,炒香),陳皮(去白,焙),枳殼(去穰,麩炒),紫菀(去土),赤茯苓(各一兩),桑根白皮(三兩,銼)
上銼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骨蒸(類似現代的低燒或潮熱),肺虛引起的咳嗽、呼吸困難導致無法安睡,以及咳出的痰液濃稠。
藥方組成包含:炒過的甜葶藶子二兩,去白內膜並烘焙過的陳皮一兩,去除內瓤並用麩皮炒過的枳殼一兩,去除泥土的紫菀一兩,赤茯苓一兩,以及切碎的桑樹根白皮三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半片生薑和三顆紅棗,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後,不論何時溫熱服用。
3. 生犀散
治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日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躁,及大病瘥後,餘毒不解。
犀角(鎊),地骨皮,秦艽(去蘆),麥門冬(去心),柴胡(去苗),枳殼(炒),茯苓(去皮)赤芍藥,桑皮(去赤),黃耆(蜜炙),人參(去蘆),鱉甲(醋炙),知母(去毛),大黃(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入陳青蒿一根煎,或桃枝亦可,同煎至八分服。及治小兒疳病,熱似骨蒸者,及久病後時作潮熱並瘧病。有痰加半夏,熱輕者去大黃,加黃芩。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生犀散],是用來治療因為骨蒸導致的肌肉消瘦,臉頰發紅、口乾舌燥,在傍晚會出現潮熱,晚上睡覺會盜汗,手心、腳心和心中感到煩躁,以及大病痊癒後,身體還殘留毒素沒有完全清除的狀況。
藥方組成包含:犀角(磨碎),地骨皮,秦艽(去除蘆頭),麥門冬(去除中心),柴胡(去除苗),枳殼(炒過),茯苓(去除外皮),赤芍藥,桑白皮(去除紅色部分),黃耆(用蜂蜜炙烤過),人參(去除蘆頭),鱉甲(用醋炙烤過),知母(去除毛),大黃(以上藥材皆等份)。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一根陳年青蒿一起煎煮,或者用桃樹枝也可以,煎到剩八分的時候服用。這個方子也能治療小兒疳積病,熱度像是骨蒸一樣的病症,以及久病之後時常發生的潮熱,還有瘧疾。如果痰多,可以加入半夏,如果熱度較輕,可以去除大黃,加入黃芩。
4. 益母草煎丸
治骨蒸勞瘦。
益母草(一斤,曝乾),青蒿(半斤,去根),桃枝(一尺長者一握,以上三味細搗,以童便一斗於鍋內,煎取三升,濾去滓用),丹砂(三分),麝香(半兩,別研),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柴胡(去苗,各五兩),天靈蓋(一枚,酒煮,曝乾,別研為末),鱉甲(去裙,酒浸,炙酥,二兩)甘草(炙銼,一兩)
上除煎外,搗為細末,用益母草煎和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烏梅湯下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初服覺心熱,減丸數,如不熱,依法服,後以四五匙軟粥壓之。
白話文:
治療骨蒸勞熱引起的消瘦。
將益母草(一斤,曬乾)、青蒿(半斤,去除根部)、桃枝(約一尺長的一把),這三味藥材一起搗碎,放入鍋中,加入一斗童子尿煎煮,取三升藥汁,濾掉藥渣備用。另外準備丹砂(三分)、麝香(半兩,另外研磨)、桃仁(去除皮和尖端,選用雙仁,炒過研磨)、柴胡(去除苗,各五兩)、天靈蓋(一個,用酒煮過,曬乾,另外研磨成末)、鱉甲(去除邊緣,用酒浸泡後烤酥,二兩)、甘草(炙烤後切碎,一兩)。
除了煎煮的藥汁外,將其他藥材搗成細末,用益母草煎煮的藥汁混合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天空腹時,用烏梅湯送服三十丸,可以逐漸增加到四十丸。剛開始服用時如果覺得心裡發熱,就減少藥丸數量;如果沒有發熱,就按照原方法服用。服藥後再吃四五匙軟粥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