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五 (6)
卷之五 (6)
1. 潑火散
治傷暑煩躁發渴,口苦舌乾,頭痛惡心,不思飲食,昏迷不省人事欲死者,及治血痢,婦人熱血崩。
青皮(去白),赤芍藥,黃連(去須),地榆(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冷水調下。如蓄熱而氣血妄行,加甘草等分。一方將水調服,治血痢,水一盞煎服。
白話文:
治療中暑引起的煩躁口渴,口苦舌頭乾燥,頭痛噁心,沒有食慾,昏迷不醒,甚至快要死亡的狀況;也能治療血痢,以及婦女因熱引起的血崩。
使用青皮(去除白色部分)、赤芍藥、黃連(去除鬚根)、地榆,各取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冷水調和後服用。如果體內有積熱導致氣血亂行,可以加入等量的甘草。另一個方法是將藥末用水調服,治療血痢,也可以將藥末加水一杯煎煮後服用。
2. 通草散
治伏暑,下血如久痢。崇寧二年,自太府出為發運,夏及秋患痢兩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醫皆曰此痢也,聞泗州青陽鎮李中和助教善醫,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脈,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多白少,小便澀少,即非痢。其言中余之病,心已神之,乃是舊因伏暑,小便轉導入大腑,由心經而過,遂化為血,大小便下,故其狀似痢而非痢也,但令大小便各歸本臟即安。
通草,木通(各半兩),澤瀉(一分),竹茹(二錢少用,老人減半)
上銼如大米粒,或為細末,就銼時即每服秤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細末,即每服抄二錢,依前法煎,食後並夜臥各一服,便住。信知天下有如此妙醫,余家致婢久痢,服之皆安,故記傳久。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潛伏的暑熱,導致下血,像久瀉不止的情況。
崇寧二年,我從太府調任發運使,夏天到秋天之間患了腹瀉兩個月,一天一夜瀉三四十次,而且出血多,白色黏液很少。名醫都說是痢疾,聽說泗州青陽鎮的李中和助教很會醫病,就派人去請他來。李中和來診脈後,馬上就說這不是痢疾,我一開始非常生氣,後來慢慢詢問,李中和說:「出血多,白色黏液少,小便量少而澀滯,就不是痢疾。」他這番話說中我的病情,我心裡覺得他很神奇。原來是之前潛伏的暑熱,導致小便的排泄功能轉移到大腸,途中心經,所以化為血,從大小便排出,因此症狀像痢疾而不是痢疾。只要讓大小便各歸回本來的管道就會痊癒。
藥方如下:
通草、木通(各半兩),澤瀉(一分),竹茹(二錢,年紀大的人用量減半)。
以上藥材切成米粒大小的粗粒,也可以磨成細末。如果是粗粒,每次服用秤三錢;如果是細末,每次服用抄二錢。都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溫服。飯後和睡前各服一次,就會停止腹瀉。我因此相信天下真有這麼高明的醫生,我家裡有個婢女久瀉不止,服用這個方子也好了。所以記錄下來,流傳後世。
3. 異功敵暑丸
治伏暑,或吐或瀉,有效。
黃連(一斤,淨),陳倉米(二升,水二碗拌濕)
上於鍋內如罨飯法,米熟為度,晾乾為末,以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飯湯下,不以時。
白話文:
這個藥丸是用來治療潛伏的暑氣,引起的嘔吐或腹瀉,效果很好。
主要成分是:黃連(一斤,要乾淨的),陳倉米(二升,用水兩碗拌濕)。
做法是:把黃連和拌濕的米放入鍋中,像煮飯一樣蒸煮,等到米熟了就可以,然後取出晾乾,磨成粉末,用水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三、五十顆,用米湯送服,沒有限定服用時間。
4. 檀香丸
解暑毒。
檀香(一錢),杏仁(去皮,二錢半),烏梅肉(二兩),紫蘇葉(一兩),茴香(三錢半),百藥煎(二錢半),甘草(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非時含化。
白話文:
檀香丸
這個藥方可以解除暑熱引起的毒邪。
藥材包含:檀香(約3.75克)、去皮杏仁(約9.375克)、烏梅肉(約75克)、紫蘇葉(約37.5克)、茴香(約13.125克)、百藥煎(約9.375克)、甘草(約56.2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劑,大小如同彈珠一般。在非用餐時間含在口中慢慢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