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七 (21)
卷之十七 (21)
1. 豬臟丸
治臟寒泄瀉,飲食不進,氣體倦怠。
吳茱萸(揀去枝梗,不以多少,水浸透)
白話文:
治療內臟寒冷引起的腹瀉,伴隨食慾不振、精神倦怠等症狀。可用吳茱萸(挑去枝梗,不限用量,用水浸泡至透)。
上用獖豬頭一截,去脂膜淨洗,將茱萸入臟內,兩頭用線扎定,慢火煮令極爛,用甑蒸熟尤好,二味於臼內搗千下,令極細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湯下。
白話文:
材料:獖豬頭一截、茱萸
作法:
-
將獖豬頭去脂膜,清洗乾淨,將茱萸塞入豬頭內,兩頭用線紮緊。
-
用慢火煮到豬頭極爛,用蒸籠蒸熟更佳。
-
將豬頭和茱萸搗爛成極細的泥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
每服用50丸,在飯前用米湯送服。
2. 蓼酒
治胃脘不能飲食,耳目不聰明,四肢無力,冬臥腳冷。服此酒十日後,耳目聰明,精神充壯。
白話文:
治胃脘疼痛,無法飲食,耳目不明,四肢無力,冬季夜臥腳冷。服用此酒十日後,耳目聰明,精神強健。
上於八月三日,取蓼曝燥,把之如五升大,六十把,水六石,煮一石,去滓,釀酒如常法,隨多少飲之,其功甚速。
白話文:
將蓼草取於八月三日,曝曬乾燥,將其搓揉成五升容量大小的六十把,加入六石水,煮出一石湯,去掉渣,以常法釀酒,可以隨意飲用,效果很快。
3. 麥門冬湯
治胃熱腸寒,飲食數飢,小腹脹滿。
白話文:
胃部有熱,腸胃偏寒,容易感到飢餓,小腹脹滿。
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銼,各二兩),羌活,白茯苓(去皮),旋覆花,玄參,白朮,柴胡(去苗),白芍藥,人參,升麻,桑根白皮(銼),當歸(切,焙,各一兩),木香(半兩),胡黃連(一分),乾地黃(焙,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甘草一寸,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
麥門冬(去除種子並烘烤):50克
-
甘草(烤製並切碎):50克
-
羌活:30克
-
白茯苓(去皮):30克
-
旋覆花:30克
-
玄參:30克
-
白朮:30克
-
柴胡(去除根莖):30克
-
白芍藥:30克
-
人參:30克
-
升麻:30克
-
桑根白皮(切碎):30克
-
當歸(切片並烘烤):25克
-
木香:12.5克
-
胡黃連:2.5克
-
乾地黃(烘烤):37.5克
貝母,研末,每服三錢,水一碗,加入甘草一寸,一起煎煮至剩八分之一,去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4. 大腹木香湯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瀉。
白話文:
胃部寒冷,腸道燥熱,腹部脹大,腹瀉。
大腹子(銼),半夏(湯洗七次,焙),木香(銼,各二兩),枳殼(去穰,麩炒),前胡(去蘆),白芷(銼)肉桂(去粗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朮(各一兩),延胡索,當歸(切焙),旋覆花柴胡(去苗),芍藥,甘草(炙,各半兩),乾薑(炮),人參(各三分)
白話文:
大腹子(銼碎),半夏(用水煮七次,再烘乾),木香(銼碎,各二兩),枳殼(去除瓤,用麩皮炒),前胡(去蘆頭),白芷(銼碎),肉桂(去除粗皮),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膜,烘乾),白朮(各一兩),延胡索,當歸(切片烘乾),旋覆花,柴胡(去苗),芍藥,甘草(烤炙,各半兩),乾薑(炮製),人參(各三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紅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白話文:
將上好的咀嚼物,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水,三片生薑,三枚紅棗,煎至六分之餘,去掉渣滓並趁熱於飯前服用。
5. 當歸黃連丸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
白話文:
治療胃寒腸熱,肚子脹痛且腹瀉的症狀。
當歸(銼焙),黃連(去須,各二兩),赤茯苓(去皮),吳茱萸(湯洗,焙乾,炒),厚朴(去粗皮,薑汁製),訶子(炮,去核),木香(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日三。
白話文:
當歸(切碎並烘烤),黃連(去除須,各二兩),赤茯苓(去皮),吳茱萸(用熱水清洗,烘乾,炒),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處理),訶子(炮製,去除核),木香(以上各一兩)
用梧桐子大小的膠囊包覆藥物,每次服用三十粒,於飯前以米湯送服,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