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三 (2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24)

1. 椿皮丸

治下痢清血,腹中刺痛。

白話文:

古代文字:

止痢清血,腹中刺痛。

現代白話文:

治療腹瀉、血便,腹部刺痛。

上用椿根白皮,不以多少,晾乾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用米湯送下。

白話文:

將椿樹根的白色樹皮取適量,曬乾後磨成細末,然後用醋煮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四十顆,空腹時用米湯吞服。

2. 柏連散

治男子婦人小兒大腹下黑血茶腳色,或膿血如靛色,所謂蟲痢者,治之殊效。一方又能殺五臟蟲。

白話文:

治療男性、女性、兒童腹中脹氣、排出深褐色或墨綠色膿血,俗稱「蟲痢」之特效方。此方還能殺死五臟六腑中的寄生蟲。

上用側柏葉焙乾為末,黃連亦為末,二味同煎為汁服之,或用熱水調二錢服亦可。

白話文:

將側柏葉烘乾磨成粉末,黃連也磨成粉末,兩種藥材一起煎成藥汁服用,或者用熱水沖泡二錢的藥粉服用也可以。

3. 聚珍丸

治血痢酒痢尤妙。

白話文:

治血痢酒痢,此方尤為妙用。

百藥煎(半兩),薄荷煎(兩貼),陳槐花(半兩,炒),感應丸(一貼),麝香(少許)

白話文:

川百藥煎劑(半兩),薄荷煎劑(兩劑),經過炒製的陳年槐花(半兩),感應丸(一劑),麝香(少許)。

上件為末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服,男子用龍牙草煎湯下,女人用生地黃煎湯下。

白話文:

將上件藥材研磨成粉末,拌勻後,加入蜂蜜搓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服用。男性以龍牙草煎煮的湯來送服,女性以生地黃煎煮的湯來送服。

治腸風血痢。

上用鯽魚蘸,白礬燒灰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米湯調下。

白話文:

使用鯽魚浸泡過的藥渣,將白礬燒成灰,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在飯前用米湯送服。

4. 赤石脂湯

治膿血痢,裡急後重,日夜頻並。

白話文:

古文: 當歸四錢 香附二錢 黃芩黃連各一錢 吳茱萸半錢 黑醜一錢 半夏二錢 白芍一錢 茯苓二錢 木香 半夏各二錢 巴豆一錢半

白話文: 當歸四錢、香附二錢、黃芩、黃連各一錢、吳茱萸半錢、黑醜一錢、半夏二錢、白芍一錢、茯苓二錢、木香、半夏各二錢、巴豆一錢半。

主治: 膿血痢疾,裡急後重,日夜頻仍。

赤石脂白芷天雄(炮裂,去皮臍),當歸(切焙),龍骨(各一兩半),肉豆蔻(去殼),黃連(去須)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地榆白朮,官桂(去粗皮),訶黎勒(煨,取皮),木香(各一兩),吳茱萸(湯洗,焙炒),黃芩(去黑心,各半兩)

白話文:

赤石脂、白芷、天雄(炮裂去除皮臍)、當歸(切片並用文火烘烤)、龍骨(各一兩半)、肉豆蔻(去除外殼)、黃連(去除須)、厚朴(去除粗皮,再用薑汁灼烤)、地榆、白朮、官桂(去除粗皮)、訶黎勒(烘烤後取其果皮)、木香(各一兩)、吳茱萸(用湯清洗後烘烤)、黃芩(去除黑色蜜腺,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藥物研磨成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碗半的水和五片生薑,煎煮至水量剩八分,過濾渣滓,於進食前溫熱服用。

5. 豆蔻八味散

治腸澼痢候,或稀或稠,便但似膿,每便極滑,痢無常期。

白話文:

治療腸道感染導致的痢疾症狀,有時稀薄,有時稠密,大便類似膿液,每一次大便都異常滑溜,痢疾發作時間不固定。

肉豆蔻(麵裹煨),丁香(各三兩),細辛附子(炮),乾薑(各四兩),黃耆人參(各五兩),赤石脂(六兩)

白話文:

肉豆蔻(裹上面粉後烘烤),丁香(各三兩),細辛,附子(炮製),乾薑(各四兩),黃耆,人參(各五兩),赤石脂(六兩)

上搗篩為散,以飲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稍稍加至二三匕,忌生蔥豬肉冷水。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以水服用。

初次服用半茶匙,每天逐漸增加到兩三茶匙。

忌食生蔥、豬肉和冷水。

6. 解毒金華散

治下痢膿血熱毒。

黃連黃柏(各一兩),黃芩赤茯苓赤芍藥,白朮(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黃柏各一兩,黃芩、赤茯苓、赤芍藥、白朮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如腹痛加梔子二枚同煎。

白話文:

上㕮咀,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去除渣滓後溫熱服用,沒有服用時間的限制。如果出現腹痛,可以加入二枚梔子一起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