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三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一 (5)

1. 化痰鐵刷丸

治男子婦人風痰、酒痰茶痰,食痰氣痰,一切痰逆嘔吐,頭疼目眩,肺痿咯膿,聲如拽鋸,並皆治之。

白話文:

治男子婦人風痰、酒痰茶痰、食痰氣痰,一切痰逆嘔吐,頭疼目眩,肺痿咯膿,聲如拽鋸,並皆治之。

白附子(炮),南星(炮),半夏(洗),白礬(生用,以上各半兩),寒水石(一兩,煅),乾生薑(七錢半),硇砂,輕粉(各一錢),皂角(去子,一兩)

白話文:

(炮製過的)白附子、(炮製過的)南星、(洗淨的)半夏、(未加工的)白礬(以上各半兩),(煅燒過的)寒水石(一兩),乾生薑(七錢半),硇砂、輕粉(各一錢),(去除籽的)皁角(一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用淡生薑湯送下。此藥墜痰,止嗽定喘。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然後用煮熟的麵粉糊和丸劑,丸劑大小約為梧桐子的大小,每次服用 20 至 30 顆,服用後用淡生薑湯送下。此藥能化痰,止咳,平喘。

2. 沉香墮痰丸

治宿飲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頭目昏運,嘔逆噁心,胸膈不快。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治宿飲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頭目昏運,嘔逆噁心,胸膈不快。

現代白話文:

用來治療停留體內的宿食不消化,咽喉和橫膈不通暢,咳嗽有痰涎,頭腦昏沉,噁心嘔吐,胸膈不舒暢的症狀。

沉香木香(各二錢),半夏曲(二兩),青皮(去白,二錢半),檳榔(大者二枚,麵裹煨熟)

白話文:

沉香、木香(各二錢),半夏曲(二兩),青皮(去除白色,二錢半),檳榔(大顆的兩個,用麵粉裹好,煨熟)

上為細末,用生薑汁浸,蒸餅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用生薑湯送下。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生薑汁浸泡,做成跟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20 丸,不拘時間,用生薑湯送服。

3. 快活丸

常服消食化痰,養生之家不可缺。

白話文:

常服消食化痰,養生之家不可或缺。

枳殼(一兩半,炒),官桂(一兩),半夏(湯洗),桔梗(各二兩)

白話文:

枳殼(25公克,炒製過),桂皮(16公克),半夏(先以熱水洗過),桔梗(各32公克)

上為細末,用生薑汁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用生薑湯送下,日進一二服。

白話文:

把上好的艾草研磨成細末,用生薑汁和麵粉煮成糊狀,再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不限時間,以生薑湯送服,每天服用一到兩次。

4. 茯苓丸(一名指迷茯苓丸)

本治臂痛,具《指迷方》中。云有人臂痛,不能舉手足,或左右時復轉移,由伏痰在內,中脘停滯,脾氣不流行,上與氣搏,四肢屬脾,脾滯而氣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脈沉細者是也。後人為此臂痛乃痰證也,但治痰而臂痛自止,及婦人產後發喘,四肢浮腫者,用此而愈。

白話文:

這個治癒手臂疼痛的方子,出自《指迷方》。書中記載有人手臂疼痛,不能舉起手腳,有時疼痛會從左右手轉移到另一側。這是因為體內有痰液,停滯在中脘,使得脾氣不通暢,與上身的氣在身體裡相互衝擊。四肢屬脾,脾氣阻滯,氣就下不去,所以氣往上攻到手臂,就會疼痛。脈搏沉細的人,往往是這種情況。後人由此認為,手臂疼痛是痰證引起的疾病,只要治好了痰證,手臂疼痛自然就會停止。婦女產後喘息,四肢浮腫,也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效果很好。

半夏(二兩),茯苓(一兩),枳殼(去穰,麩炒,半兩),風化朴硝(一分)

白話文:

  • 半夏(80公克)

  • 茯苓(40公克)

  • 枳殼(去籽,麩炒,20公克)

  • 自然風化後的朴硝(4公克)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送下。風化朴硝一時未易成,但以朴硝撒在竹盤中,少時盛水置當風處,即干如芒硝,刮取用亦可。

白話文:

上面是細小的末藥,用生薑汁煮成麵糊後捏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風化後的芒硝一時不易形成,但可以將芒硝放在竹盤中,過一會兒盛水放在通風處,就會變乾如芒硝,刮取後即可使用。

累有人為痰所苦,夜間兩臂常覺有如人抽牽,兩手戰掉,至於茶盞亦不能舉,隨服隨愈。痰藥方多,立見功效者,未有如此神效。

白話文:

積聚了許多痰液而感到痛苦的人,常常在半夜感到雙臂彷彿被人拉扯,兩隻手無法拿東西,茶杯都舉不起來。隨便服用這個藥方都可以立刻治好。治療痰液的藥方很多,但能像這樣立竿見影的,還沒有聽說過。

人之氣脈,常欲周流,以衛護榮養其身也。凡一日一夜,呼吸出入,計一萬三千五百息,血行於身八百一十丈,營周不息,五十而復大會,如環無端焉,是以習禪者,趺坐究意觀想;學仙者,吐納引導按摩。其知道者,不為血氣所使,反所以運其血氣也。其或喜怒哀樂不中節,起居飲食失其常,皆令榮衛否齟,氣血敗濁,為痰為涎為飲諸證生焉。

白話文:

人的氣血脈絡,經常要通暢地運行,以保護和滋養身體。通常一天一夜,呼吸吐納,總計一萬三千五百次,血液在身體中循環八百一十丈,運行不停歇,五十個週期之後又重新開始,就像環形沒有終點一樣。因此,習禪的人,打坐靜思觀想;學仙的人,吐納引氣導運按摩。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人,不讓自己的血氣控制自己,反而用自己的意志來駕馭血氣。如果喜怒哀樂不節制,起居飲食失常,都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氣血敗壞濁亂,從而產生痰涎飲等各種病症。

結伏於胸膈則眩運,嘈忪忡悸,癃閉痞膈,喘嗽氣急;停滯於關節則筋脈攣急,肢節疼痛,手足嚲曳,寒熱往來。三者同源而異治。痰則伏於包絡,隨氣上浮,客於肺經,因嗽而發;涎則伏於脾源,隨氣上溢,口角流出;唯飲則生胃腑,為嘔為吐,宜詳斟別也。

白話文:

痰飲停留在胸膈會產生頭暈目眩、噁心反胃、心悸煩躁、小便不通、胸腹痞滿、喘咳氣促等症狀;停留在關節,則會引起筋脈拘攣、肢體疼痛、手足麻木、寒熱交替;停留在消化系統,則會引起嘔吐等症狀。三者病源相同,但治療方法不同。痰液積聚在包絡裡,隨著氣往上浮揚,停留在肺經,因此咳嗽時就會發作;涎液積聚在脾源裡,隨著氣往上溢出,會從嘴角流出來;只有飲停留的胃腸裡,會引起嘔吐,需要詳細診斷加以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