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三 (2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22)

1. 萬補丸

治脾胃久虛,大腸積冷,下痢白膿,或腸滑不固,久服諸藥不效,服之神驗,併產前產後,皆可服,立效。

白話文:

治脾胃久虛,大腸積冷,導致拉肚子,排出白色膿液,或是腸胃滑動不穩固,長期服用其他藥物都無效,服用此方神效。產前產後皆可服用,療效顯著。

人參當歸(切焙),草豆蔻(炮,去皮),嫩茄茸(酥炙),乳香(各一兩半),白朮陽起石(火煅,細研),肉桂(去皮),縮砂仁赤石脂鍾乳粉,肉豆蔻(麵裹,煨熱),沉香,白姜(炮),蓽茇牛乳半盞用火煎,干焙),茴香(炒),丁香厚朴(去皮,薑製),白茯苓(各一兩),地榆大麥櫱(炒),神麯(炒,各半兩),大附子(七錢,炮,去皮臍),肉蓯蓉(二兩,淨洗,用酒浸一宿,切焙,罌粟殼(和米者二十枚,炙)

白話文:

人參、當歸(切片並炒焙)、草豆蔻(炒熟並去皮)、嫩茄茸(油煎後炒香)、乳香(各一兩半)、白朮、陽起石(火煅後研成細末)、肉桂(去皮)、縮砂仁、赤石脂、鍾乳粉、肉豆蔻(麵粉包裹後,煨熱)、沉香、白姜(炒熟)、蓽茇(用半盞牛乳煎炒後,再乾焙)、茴香(炒熟)、丁香、厚朴(去皮後用薑汁製過)、白茯苓(各一兩)、地榆、大麥芽(炒熟)、神曲(炒熟,各半兩)、大附子(七錢,炒熟後去皮和臍)、肉蓯蓉(二兩,洗淨後用酒浸泡一晚,切片後炒焙)、罌粟殼(和米一起炒到二十個,炙熟)。

上為細末研勻,用木瓜十五個,去穰蒸爛,同藥末搗和所得,丸如梧桐子大,晾乾,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飲下。頻並者加至五七十丸。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與蒸熟的15個木瓜混合,搗和製成丸劑,丸劑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晾乾後服用。每次服用30粒,飯前服用並以米湯送服。症狀頻繁者,可以增加服用量至50-70粒。

2. 伏龍肝丸

(一名艾葉丸)治赤痢腹痛,四肢羸困。

白話文:

艾葉丸治療赤痢腹痛,四肢無力。

伏龍肝艾葉(炒),木香地榆阿膠(炒燥),當歸(切焙),黃連(去須,炒),赤芍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白話文:

  • 伏龍肝

  • 艾葉(炒)

  • 木香

  • 地榆

  • 阿膠(炒至乾燥)

  • 當歸(切片並烘烤)

  • 黃連(去除鬚根,炒)

  • 赤芍藥

  • 黃芩(去除黑色心臟,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用溫粥飲下。

白話文:

把蜜熬成濃稠膏,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30丸,不限時間,以溫粥送服。

3. 六神湯

治赤痢腹痛,或下純血。

白話文:

古文:

赤痢腹痛,或下純血,茯苓等分,為末。水一盞,煎七分,去渣。

白話文:

治療赤痢腹痛,或只有血便,使用茯苓適量,研磨成粉末。取一杯水,將茯苓粉放入水中煎煮,煮至七分之一的量,去除渣滓即可。

黃連(去須,炒),車前子(各二兩),地榆,山梔子仁,甘草(炙,各半兩),陳皮(湯浸,去白,焙,一兩)

白話文:

  • 黃連(去除鬚根,炒過):二兩

  • 車前子:二兩

  • 地榆:半兩

  • 山梔子仁:半兩

  • 甘草(經過炙烤):半兩

  • 陳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焙乾):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以漿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空心服。

白話文:

放入㕮咀,每次服用五錢,用漿水一盞半,煎煮至八分量,去除渣滓,空腹時服用。

4. 黃柏丸

治赤痢,下黃水,或黃赤膿,四肢煩,皮膚冷者。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赤痢,下黃水,或黃赤膿,四肢煩,皮膚冷者。

現代白話文:

治療赤痢,排出的液體呈黃色或黃紅色膿液,四肢煩躁,皮膚發冷者。

黃柏(去粗皮),黃連(去須,炒,各二兩),熟艾(半兩),黃芩(去黑心,一兩一分)

白話文:

黃柏(去除粗糙的外皮),黃連(去除須根,炒熟,各二兩),熟艾葉(半兩),黃芩(去除黑色的芯,一兩一錢分)

上為細末,用白蜜三兩煉熟,入蠟一兩,溶化入前藥末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米飲下,日晚再服。一方作湯煎服。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加入三兩白蜜加熱煮熟,再加入一兩蠟燭,融化後與前藥粉末混合攪拌均勻,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另一種方法是將藥物煎煮成湯劑服用。

治赤白下痢久不止。

上用黃連為末,用雞子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即瘥。

白話文:

將黃連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在飯前用米湯送服,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