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三 (22)
卷之十三 (22)
1. 萬補丸
治脾胃久虛,大腸積冷,下痢白膿,或腸滑不固,久服諸藥不效,服之神驗,併產前產後,皆可服,立效。
人參,當歸(切焙),草豆蔻(炮,去皮),嫩茄茸(酥炙),乳香(各一兩半),白朮,陽起石(火煅,細研),肉桂(去皮),縮砂仁,赤石脂,鍾乳粉,肉豆蔻(麵裹,煨熱),沉香,白姜(炮),蓽茇(牛乳半盞用火煎,干焙),茴香(炒),丁香,厚朴(去皮,薑製),白茯苓(各一兩),地榆,大麥櫱(炒),神麯(炒,各半兩),大附子(七錢,炮,去皮臍),肉蓯蓉(二兩,淨洗,用酒浸一宿,切焙,罌粟殼(和米者二十枚,炙)
上為細末研勻,用木瓜十五個,去穰蒸爛,同藥末搗和所得,丸如梧桐子大,晾乾,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飲下。頻並者加至五七十丸。
白話文:
這個藥丸主要治療脾胃長期虛弱,大腸積寒,導致下痢,排出白色膿液,或是腸道滑脫難以固澀,長期服用其他藥物沒有效果的情況。服用這個藥丸會有神奇的療效,無論是產前或產後都可以服用,而且效果迅速。
藥材包含:人參、當歸(切片烘焙過)、草豆蔻(炮製後去皮)、嫩茄子肉(用酥油炙過)、乳香(各一兩半)、白朮、陽起石(用火煅燒後研磨成細粉)、肉桂(去皮)、縮砂仁、赤石脂、鍾乳粉、肉豆蔻(用麵包裹煨熱)、沉香、白薑(炮製過)、蓽茇(用半杯牛奶煎煮後烘乾)、茴香(炒過)、丁香、厚朴(去皮用薑製過)、白茯苓(各一兩)、地榆、大麥芽(炒過)、神麴(炒過,各半兩)、大附子(七錢,炮製後去皮臍)、肉蓯蓉(二兩,洗淨後用酒浸泡一晚,切片烘焙)、罌粟殼(和米一起的二十枚,炙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木瓜十五個,去除中間的籽後蒸煮至軟爛,與藥粉一同搗爛混合,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晾乾。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腹瀉次數頻繁者,可增加到五十至七十丸。
2. 伏龍肝丸
(一名艾葉丸)治赤痢腹痛,四肢羸困。
伏龍肝,艾葉(炒),木香,地榆,阿膠(炒燥),當歸(切焙),黃連(去須,炒),赤芍藥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用溫粥飲下。
白話文:
這個名為「伏龍肝丸」(又名艾葉丸)的藥方,可以用來治療紅痢(赤痢)引起的腹痛,以及四肢虛弱無力的情況。
藥方組成:伏龍肝、炒過的艾葉、木香、地榆、炒乾的阿膠、切片烘乾的當歸、去除鬚根後炒過的黃連、赤芍藥、去除黑心的黃芩,每味藥各一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十丸,不拘時間,用溫熱的米粥送服。
3. 六神湯
治赤痢腹痛,或下純血。
黃連(去須,炒),車前子(各二兩),地榆,山梔子仁,甘草(炙,各半兩),陳皮(湯浸,去白,焙,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以漿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空心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六神湯,用來治療赤痢(一種痢疾),症狀是肚子痛,或是拉出來的都是血。
藥材包含:黃連(去除鬚根後炒過)二兩、車前子二兩、地榆半兩、山梔子仁半兩、甘草(烤過)半兩、陳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再烘乾)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用漿水(米湯)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濾掉藥渣後,空腹服用。
4. 黃柏丸
治赤痢,下黃水,或黃赤膿,四肢煩,皮膚冷者。
黃柏(去粗皮),黃連(去須,炒,各二兩),熟艾(半兩),黃芩(去黑心,一兩一分)
上為細末,用白蜜三兩煉熟,入蠟一兩,溶化入前藥末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米飲下,日晚再服。一方作湯煎服。
治赤白下痢久不止。
上用黃連為末,用雞子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即瘥。
白話文:
黃柏丸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痢疾,症狀是拉出黃色水便,或是黃色帶紅的膿液,同時感到四肢煩躁、皮膚冰冷。
藥材有:黃柏(去除粗糙外皮),黃連(去除鬚根,炒過,各用二兩),熟艾(半兩),黃芩(去除黑色內心,用一兩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煉製好的白蜂蜜三兩,再加入融化的蜂蠟一兩,將所有藥材粉末攪拌均勻,搗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顆,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晚上再服一次。另外有一種做法是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紅白色痢疾,而且是久病不癒的情況。
藥材是:將黃連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顆,飯前用米湯送服,很快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