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一 (6)
卷之一 (6)
1. 加減三五七散
治八風五痹,肢體不仁。大治風寒入腦,陽虛頭痛,畏聞人聲,目旋運轉,耳內蟬鳴,濕痹腳氣緩弱並治。
白話文:
治療八種風邪和五種痹證,肢體麻木不仁。有效治療風邪寒邪侵入頭部,陽氣虛弱導致頭痛,害怕聽到人聲,眼前事物旋轉,耳內有蟬鳴聲,濕氣痹阻導致腳氣浮腫乏力。
細辛(八兩),乾薑(炮,十兩),防風(十二兩,去蘆),山茱萸(十六兩,去核),茯苓(十六兩,去皮)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服。
白話文:
-
細辛(400克)
-
乾薑(炮製過的薑,500克)
-
防風(600克,去除蘆頭)
-
山茱萸(800克,去除果核)
-
茯苓(800克,去除外皮)
每服二錢,飯前用溫酒調服。
2. 資壽解語湯
治心脾中風,舌強不語,半身不遂。
白話文:
半夏湯,用於治療中風引起的內臟功能失調,痰液阻塞胸膈,導致進食困難,舌頭僵硬不能說話,半身癱瘓。
附子(炮,去皮臍),防風(去蘆),天麻,酸棗仁(各一錢半),羚羊角,官桂,羌活(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入竹瀝二匙,不拘時服。
白話文:
附子(炮製後,去掉皮和肚臍),防風(去掉蘆葦),天麻,酸棗仁(各一錢半),羚羊角,官桂,羌活(各一錢),甘草(五分)
一劑,水兩碗,煮到剩一碗,加入竹瀝兩匙,不拘時間服用。
取竹瀝法:用鮮竹數竿,截長一尺余許,劈開作片,用磚兩口對立,置竹在上,其下著火,磚外兩頭各置碗,以盛竹瀝,瀝盡,以絹濾澄清,夏秋沉冷水中,防瀝酸。大熱有風痰人,亦可單服,冷暖隨意,勿過度。荊柴燒瀝法同。
白話文:
取竹瀝的方法:選擇幾根新鮮的竹子,截成一尺多長,劈成片狀,用兩塊磚頭對面放置,把竹片放在磚頭上,在磚頭下面點火,在磚頭外兩端各放一個碗,用來盛放竹瀝,瀝盡後,用絹濾過澄清,在夏季和秋季把竹瀝沉入冷水中,防止竹瀝變酸。體質燥熱且有風痰的人,也可以單獨服用心竹瀝,冷熱隨意,但不要過量。用荊棘樹枝燒製竹瀝的方法相同。
3. 青州白丸子
治男子婦人手足癱瘓,風痰壅盛,嘔吐涎沫,及小兒驚風,並皆治之。
白話文:
治男子婦人手腳癱瘓,風痰壅盛,嘔吐涎沫,及小兒驚風,皆治療之。
南星(生用),白附子(各二兩),川烏頭(半兩,去皮臍),半夏(七兩,好白者水浸洗過)
白話文:
南星(生用)、白附子(各二兩)、川烏頭(半兩,去皮臍)、半夏(七兩,選擇好的白色半夏,用清水浸泡洗淨)
上碾為細末,以生絹袋盛於井花水內,擺出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以滓更研,再生絹袋擺盡為度,於瓷盆中日曬夜露,每旦換新水,攪而復澄,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曬乾,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送下,不拘時服。如癱瘓風濕,酒送下,小兒驚風薄荷湯下三五丸。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以生絹袋盛裝在井水中,把未溶出的藥材取出來,用手揉捏使其溶出,之後將藥渣再次研磨,重新用生絹袋濾出藥汁,直到藥渣完全無藥汁為止。將藥汁倒入瓷盆中,白天曬太陽,晚上讓露水浸潤,每天早上換新水,攪拌後再讓藥汁澄清。春天五天、夏天三天、秋天七天、冬天十天,將藥汁中的水分去除,曬乾後變成如玉石般的片狀,再次研磨成碎末,用糯米粉煮成粥,加入清汁製成丸劑,丸劑的大小如綠豆般大,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不拘泥於服用的時間。若是癱瘓風濕,以酒送服;小兒驚風,以薄荷湯送服三至五丸。
4. 清神散
消風化痰。治頭風目眩,耳鳴鼻塞,咽嗌不利。
白話文:
用於治療頭風眩暈、耳鳴鼻塞、咽喉不適。
檀香(銼),人參(去蘆),羌活,防風(各一兩),甘草(炙),荊芥穗,薄荷(各一兩),細辛(去心),石膏(研,各二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沸湯點服。
白話文:
檀香(銼碎),人參(去除須根),羌活,防風(各一兩),甘草(炙烤過),荊芥穗,薄荷(各一兩),細辛(去除心部),石膏(研磨成粉,各二兩半)
細末,每服二錢,飯後,用沸水沖服。
5. 澡洗藥
治一切風疾燥癢淋洗。
白話文:
竹根(去除竹黃皮)、石膏(煅燒)、當歸(血乾)、赤芍藥、黃柏、苦參、防風、荊芥、獨活、荊芥穗、桂枝、防己(炒過)、甘草(炙烤過)。
用途
用於治療各種風疾、燥癢和淋洗。
乾荷葉,藿香葉,威靈仙,藁本(各三兩),零陵香,茅香(各四兩),香白芷,甘松(各二兩),煎湯,無風處帶熱洗澡。
白話文:
乾荷葉、藿香葉、威靈仙、藁本(各三兩),零陵香、茅香(各四兩),香白芷、甘松(各兩兩),煎成湯汁,在無風的地方帶熱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