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五十四 (3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四 (35)

1. 去水膏

治癰疽破穴後,誤入皂角水,及諸毒水,以致疼痛。

糯米粉,砂糖(各三兩),甘草(生末,一分)

上為膏,攤在絹上貼,毒水而出,驢馬及尿糞一切毒水,並皆治之。

白話文:

這個藥膏可以用來治療癰疽(皮膚膿瘡)破裂後,因為不小心接觸到皂角水或是其他有毒的水,導致疼痛的狀況。

配方是:糯米粉、砂糖(各三兩),甘草(磨成粉末,一分)。

將這些材料混合製成藥膏,塗抹在絹布上,然後貼在患處。這樣可以將毒水排出。不論是驢馬的尿液糞便,或是其他各種有毒的水造成的感染,這個藥膏都有效。

2. 麥門冬湯

治癰疽潰後,膿水不絕。

麥門冬(去心),黃耆(銼),五味子(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參(去蘆),官桂(去粗皮),當歸(切焙),遠志(去心),川芎(各一兩),甘草(炙,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擘碎,大棗二枚,擘破,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

白話文:

治療癰疽潰爛後,膿水不斷流出的情況。

使用麥門冬(去除中心)、黃耆(切成小塊)、五味子(炒過)、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人參(去除蘆頭)、官桂(去除粗糙外皮)、當歸(切片烘焙過)、遠志(去除中心)、川芎(各一兩),以及炙甘草(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入一碗半的水,放入生薑半分(切碎),以及紅棗兩顆(剝開),一同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空腹時溫熱服用。

3. 清水膏

治癰疽,及一切毒腫,堅硬腫痛,攻衝四畔,焮腫。抽熱毒,散腫氣。

羊桃根,川大黃,黃芩,綠豆粉,黃柏(各一兩),赤小豆

上為細末,用蕓薹菜取自然汁,入蜜少許相和,調藥令稀稠得所,即看四畔腫赤處大小,剪生絹上勻攤,可厚一錢貼之,干即易。

白話文:

此藥膏可用於治療癰疽,以及各種毒瘡腫痛,症狀是腫塊堅硬疼痛,往周圍擴散侵襲,紅腫發熱。此藥能拔除熱毒,消散腫脹的氣。

藥材成分包含:羊桃根、川大黃、黃芩、綠豆粉、黃柏(各一兩)、赤小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油菜(蕓薹菜)榨取的天然汁液,加入少許蜂蜜混合均勻,將藥粉調成濃稠適度的膏狀。然後依照患部紅腫處的大小,剪裁生絲絹布,將藥膏均勻攤在布上,厚度約一錢(古代的重量單位)即可,敷貼於患處,藥膏乾燥後就更換新的。

4. 水調膏

治癰疽毒熱,赤焮疼痛。

川大黃(生用,研末),杏仁(去皮尖,研),鹽花(各三分)

上為細末,研勻,以新汲水和令稀稠得所,旋即塗腫上,干即易之。

白話文:

治療癰疽等毒瘡發熱,紅腫疼痛的症狀。

使用生的川大黃(磨成粉末)、去皮尖的杏仁(磨成粉末)、鹽花(各取三分),將這些藥材都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再用剛汲取的新鮮水調和成稀稠適中的膏狀,然後立刻塗抹在腫脹處,等藥膏乾了就更換新的。

5. 乳香丸

治發背,及一切疽瘡潰爛,痛不可忍。

乳香(別研),沒藥(別研),羌活,五靈脂,獨活(各三錢),川芎,當歸,真綠豆粉,交址桂,川白芷,白膠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薄荷湯送下。手足損痛不能起者,加草烏,用木瓜鹽湯細嚼下。

白話文:

治療發背(背部癰疽)以及各種疔瘡腫瘍潰爛,疼痛難以忍受的病症。

需要準備的藥材有:乳香(另外研磨)、沒藥(另外研磨)、羌活、五靈脂、獨活(各三錢),川芎、當歸、真綠豆粉、交趾桂、川白芷、白膠香(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每顆如彈珠大小。每次服用一顆,細嚼後用薄荷湯送服。若是手腳疼痛到無法起身者,可以加入草烏,用木瓜鹽湯細嚼後服用。

6. 漏蘆湯

治疽作後二日,服此退毒下膿,可與五香連翹湯相間,連日服之。

漏蘆(有白茸者),連翹,大黃(微炒),黃耆(去蘆,生用),沉香(各一兩),甘草(生用,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湯,食前調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漏蘆湯,是治療疔瘡或癰疽發作後兩天的藥方。服用這個藥可以幫助退毒、排出膿液。可以和五香連翹湯交替服用,連續服用數日。

藥材包含:漏蘆(要選有白色絨毛的)、連翹、大黃(稍微炒過)、黃耆(去除蘆頭,直接使用)、沉香(各一兩)、甘草(直接使用,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半水,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一起煎煮成湯,在吃飯前調勻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