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三 (2)
卷之十三 (2)
1. 木香烏梅丸
治大小便前後下血不止。
烏梅(三斤,溫水浸取肉一斤),絲瓜(燒存性),百草霜,木香(各二兩),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枳殼(炒),當歸(各一兩),半夏(薑製),大黃(各五錢),陳皮(八錢)
上為末,用炒神麯四兩,入煎藥一同杵千餘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飲下。如硬加烏梅水和之。
白話文:
治療大便或小便前後出血不止的症狀。
使用烏梅(三斤,用溫水浸泡後取出一斤果肉),絲瓜(燒成炭),百草霜,木香(各二兩),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枳殼(炒過),當歸(各一兩),半夏(用薑製過),大黃(各五錢),陳皮(八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炒過的麥芽(神麯)四兩,再將它們和煎煮過的藥汁一起搗杵上千下,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如果藥丸太硬,可以用烏梅水調和後服用。
2. 升陽除濕防風湯
治大便閉,或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或少白膿,或少有血,慎勿利之,舉其陽則陰火自降矣。
防風,白芍藥(各一錢半),白朮,茯苓(各二錢),蒼朮(三錢),甘草(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大便不通暢,或者有便意卻解不出來,頻頻跑廁所卻無法順利排便,或者大便中帶有少量白色黏液、膿液,甚至少量血絲的情況。千萬不要用瀉藥來通便,而是應該提升身體的陽氣,陽氣上升後,虛火自然就會降下來。
藥材組成:防風、白芍藥(各五點六公克)、白朮、茯苓(各七點五公克)、蒼朮(十一公克)、甘草(一點九公克)。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在空腹時服用。
3. 白朮安胃散
治一切瀉痢,無問膿血相雜,裡急窘痛,日夜無度。
白朮,茯苓(去皮),車前子(各二錢),五味子,烏梅(各半錢),黑粟殼(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治各種腹瀉痢疾,不論是膿血混雜,或是腹部絞痛、裡急後重,以及不分白天黑夜頻繁腹瀉的情況。
藥材組成是:白朮、茯苓(去皮)、車前子(各八克),五味子、烏梅(各二克),罌粟殼(六克)。
將上述藥材混合為一劑,加入兩盅水煎煮至剩下一盅,在飯前服用。
4. 宿露湯
治一切痢。
酸石榴皮,草果(各一錢半),青皮(二錢),椿根皮(二錢半),杏仁(十四個),甘草(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烏梅二個,煎至一盅,露一宿,早晨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宿露湯」是治療各種痢疾的。
需要準備的藥材有:酸石榴皮、草果(各一錢半),青皮(二錢),椿樹根皮(二錢半),杏仁(十四個),甘草(一錢)。
將以上藥材混合成一劑,加入兩盅水,以及三片生薑、兩個烏梅,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盅的量。放置過夜,等到隔天早晨服用。
5. 木香豆蔻丸
治臟腑冷極,久冷傷憊,口瘡下泄,米穀不化,飲食無味,肌肉消瘦,心多嗔怒,婦人產後虛冷下泄,及一切水泄冷痢脾泄。此方於東坡家藏方內,言用此藥與人,莫不神應,備錄病愈人名姓,茲不備述。予用此方十餘年,無不取效,脾泄者即愈,而瀉痢者只一服見效,惟熱痢熱瀉不治,蓋藥性熱也,隨證用之。
木香,破故紙(各一兩),良薑,砂仁,厚朴(各七錢半),赤芍藥,陳皮,官桂,白朮(各半兩),吳茱萸(熱水洗),胡椒(各二錢半),肉豆蔻(四個),檳榔(一錢)
上為細末,用漿水煮豬肝,和藥搜勻,仍用些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熬稀米粥飲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臟腑過度寒冷,導致的長期虛弱疲憊,以及口瘡、腹瀉、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肌肉消瘦、容易生氣等症狀。也適用於產後虛寒性腹瀉,以及各種水瀉、寒性痢疾、脾虛泄瀉。據說這個方子出自蘇東坡的家傳秘方,效果非常神奇,很多人用過都痊癒了,之前還記錄了痊癒者的姓名,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我用這個方子十幾年了,效果都很好,脾虛泄瀉很快就能治好,一般的腹瀉吃一次藥就能見效。但是,這個藥是熱性的,不適用於熱性痢疾或熱性腹瀉。總之,要根據具體症狀來使用。
藥方組成:木香、補骨脂(各37.5克)、良薑、砂仁、厚朴(各28.125克)、赤芍藥、陳皮、官桂、白朮(各18.75克)、吳茱萸(用熱水洗過)、胡椒(9.375克)、肉豆蔻(4個)、檳榔(3.7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米湯煮豬肝,然後把藥粉和豬肝攪拌均勻,再加入少量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服用50到70顆,用稀米粥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