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三 (1)
卷之十三 (1)
1. 阿膠梅連丸
治下痢,無問久新,赤白青黑疼痛等證。
阿膠(蛤粉炒,別研),烏梅肉,赤芍藥,黃柏(去皮,銼炒),黃連(去須),乾薑炮,赤茯苓,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入阿膠研勻,水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用米飲湯下。
白話文:
此藥方能治療腹瀉,不論是新發或舊疾,各種紅、白、青、黑等不同顏色,以及伴隨疼痛的症狀。
藥方組成:阿膠(用蛤粉炒過,另外研磨)、烏梅肉、赤芍藥、黃柏(去皮,切碎炒過)、黃連(去除鬚根)、炮製過的乾薑、赤茯苓、當歸(各藥材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研磨均勻的阿膠混合,用水調和製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2. 地榆散
治中暑,昏迷不省人事,欲死,並治血痢。
地榆,赤芍藥,黃連(去須),青皮(去白,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漿水調服,如無,只以新汲水亦得,若血痢,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中暑,導致昏迷不醒、瀕臨死亡的狀況,也能治療血痢。
使用地榆、赤芍藥、黃連(去除鬚根)、青皮(去除白色部分),各取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漿水調和服用。如果沒有米漿水,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也可以。如果是治療血痢,則用水煎煮後服用。
3. 蒼朮芍藥湯
治痢疾痛甚者。
蒼朮(一兩),芍藥(半兩),黃芩,官桂(各二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白話文:
治療痢疾腹痛劇烈的方子。
蒼朮(一兩),芍藥(半兩),黃芩,官桂(各二錢半)
以上藥材配成一劑,用水兩碗煎煮至一碗,飯前服用。
4. 黃連湯
治大便後下血,腹中不痛者,謂之濕毒下血。
黃連(三錢),當歸(五錢),甘草(二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治療大便後出血,肚子卻不痛的情況,這種屬於濕毒引起的下血。
使用黃連(三錢)、當歸(五錢)、甘草(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煮成一劑,加入兩盅水,煎煮至剩下一盅,不拘時間服用。
5. 當歸活血湯
(一名桃花散),治腸澼血下,濕毒下血。
當歸身,升麻(各一錢),槐花,青皮,荊芥穗,熟地黃,白朮(各六錢),川芎(四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米飲湯調下,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又名桃花散),是治療腸道出血,像是痢疾帶血,或是濕熱毒邪導致的下血症狀。
藥材組成有:當歸身、升麻(各一錢),槐花、青皮、荊芥穗、熟地黃、白朮(各六錢),川芎(四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調服,不拘泥於時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