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四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八 (1)

1. 洗心散

治風熱痰滯,心經積熱,口苦唇燥,眼澀多淚,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白朮(一錢),麻黃,當歸,荊芥穗,大黃(麵裹煨),芍藥,甘草(各二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薄荷少許,同煎至一盅,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此方劑主要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痰濕阻滯,心經積熱,導致口苦、嘴唇乾燥,眼睛乾澀且多淚,大便乾結難解,小便赤黃且排尿不暢等症狀。

藥方組成: 白朮(約3.75克),麻黃,當歸,荊芥穗,用麵包裹後煨過的大黃,芍藥,甘草(各約7.5克)

服用方法: 將以上藥材混合為一服,加入兩盅水(約240~300毫升),放入生薑三片、少許薄荷一同煎煮至剩下一盅(約120~150毫升),不論何時溫熱服用。

2. 三黃湯

治積熱,結滯臟腑,大便秘結,心膈煩躁。

黃連(去須),黃芩(去蘆),大黃(煨,各三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白話文:

治療體內積熱,導致腸胃功能阻塞,引起大便不通、心胸煩悶躁動的症狀。

使用黃連(去除鬚根)、黃芩(去除蘆頭)、大黃(用火烤過),各取三錢。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兩盅水煎煮至剩下一盅,在空腹時服用。

3. 甘露飲

治胃中客熱,牙宣齦腫,咽膈乾燥,吐氣腥臭,或胃經受濕,伏熱在裡,身黃如疸,亦能治之。

枳殼(麩炒),石斛(去蘆),枇杷葉(去毛),熟地黃,黃芩,麥門冬(去心),山茵陳,生地黃,天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後溫服。

白話文:

此方藥物主要治療胃部有熱邪積聚,導致牙齦腫痛出血、喉嚨乾燥、口氣腥臭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胃經受濕邪影響,導致熱邪潛藏在體內,引起身體發黃像黃疸一樣的病症。

藥物組成包括:麩炒枳殼、去蘆的石斛、去毛的枇杷葉、熟地黃、黃芩、去心的麥門冬、山茵陳、生地黃、去心的天門冬、炙甘草,每味藥各取一錢半。

將以上藥物加兩盅水煎煮至剩下一盅,飯後溫服。

4. 消毒犀角飲

治大人小兒內蘊邪熱,痰涎壅滯,或腮項結核,遍生瘡癤,已潰未潰並宜服之。

防風(去苗,一錢),鼠黏子(炒,三錢),荊芥穗(二錢),甘草(炙,一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後溫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大人小孩體內積蓄的邪熱,導致痰液阻塞,或是脖子、腮幫子長出結核,全身長瘡,無論是已經破潰還是尚未破潰,都適合服用。

藥方組成是:防風(去掉苗,一錢)、炒過的鼠黏子(三錢)、荊芥穗(二錢)、炙甘草(一錢半)。

將這些藥材混合成一劑,加入兩盅水,煎煮至剩下一盅,飯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