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二十二 (1)
卷之二十二 (1)
1. 紫菀湯
治虛勞上氣,胸中煩滿,寒熱減食,不得安臥。
紫菀,五味子,前胡,陳橘皮(去白,焙),麥門冬(去心,焙),人參,白朮(以上各一兩),官桂(去粗皮,三分),甘草(炙,銼,二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生薑湯調下,溫酒亦得。
白話文:
治療因虛勞導致的呼吸困難、胸悶煩躁、時冷時熱、食慾不振,以及無法安穩入睡的症狀。
藥材包含:紫菀、五味子、前胡、陳皮(去除白色內膜並烘乾)、麥門冬(去除中心並烘乾)、人參、白朮(以上各一兩)、肉桂(去除粗糙外皮,三分)、甘草(烤過並切碎,二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在飯前用生薑湯調和服用,也可以用溫酒送服。
2. 枸杞湯
治虛勞,骨肉痠疼,吸吸少氣,少腹拘急,腰背強痛,心中驚悸,咽乾唇燥,面無顏色,飲食減少,憂愁嗜臥。
枸杞根,黃耆(各三分),官桂(去粗皮),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以上各半兩),粳米(二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一分,切碎,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服,夜臥再服。
白話文:
這個枸杞湯是用來治療因為虛勞導致的身體不適,像是全身骨頭肌肉痠痛,呼吸短促、氣不足,小腹緊繃不舒服,腰背僵硬疼痛,心中容易驚慌害怕,喉嚨乾燥、嘴唇乾裂,臉色蒼白沒有光澤,食慾不佳、吃得很少,容易憂愁並且很想睡覺。
使用的藥材有:枸杞根和黃耆各三份,去除粗皮的官桂,去除內心的麥門冬(烘焙過),以及炙甘草,這些各半兩,再加上二兩的粳米。
將這些藥材稍微搗碎,每次取三錢,加入一碗半的水,以及切碎的生薑一分,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碗的量,濾掉藥渣,在空腹時服用,晚上睡覺前再服用一次。
3. 填骨萬金煎
治內勞少氣,寒疝裡急,腹中喘逆,腰脊痛。
肉蓯蓉,阿膠,甘草(以上各二斤),生地黃(三十斤,取汁),麥門冬(去心),乾地黃(各二斤),乾薑桑根白皮,白茯苓,桂心(以上各半斤),附子(炮),五味子,桔梗,人參(以上各五兩),石斛(一斤五兩),牛髓(三斤),白蜜(十斤),清酒(四斗),麻子仁(三升),大棗(一百五十個),當歸(十四兩),乾漆(十兩),蜀椒(四兩)
上先以清酒二斗六升,內桑根白皮麻子仁棗膠,為刻識之。又加酒一斗四升,煮取至刻,絞去滓,內蜜髓地黃汁湯,入銅器煎,內諸藥末,半日許,令可丸,入大甕盛,飲吞如彈丸一枚,日三。若夏月暑熱,煮煎轉味,可以蜜地黃汁和諸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五丸,不瘥,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為勞累過度引起的氣虛、寒疝導致的腹部絞痛、腹部脹氣呼吸不順、腰背疼痛等症狀。
藥材組成:肉蓯蓉、阿膠、甘草(各二斤),生地黃(三十斤,取汁),麥門冬(去心)、乾地黃(各二斤),乾薑、桑根白皮、白茯苓、桂心(各半斤),炮製過的附子、五味子、桔梗、人參(各五兩),石斛(一斤五兩),牛髓(三斤),白蜜(十斤),清酒(四斗),麻子仁(三升),大棗(一百五十個),當歸(十四兩),乾漆(十兩),蜀椒(四兩)。
首先用二斗六升清酒,將桑根白皮、麻子仁、大棗浸泡,做好記號。再加入一斗四升酒一起煮,煮到刻度標記的位置後,濾去藥渣,然後加入蜂蜜、牛髓、地黃汁和藥湯,一同放入銅器中煎煮。接著將其他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煎煮約半天,讓藥液可以搓成丸狀。把藥丸放入大甕中保存。每次服用一顆彈丸大小的藥丸,一天服用三次。如果夏天天氣炎熱,煎煮的藥液容易變味,可以將蜂蜜、地黃汁和藥粉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顆,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增加到三十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