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1. 卷之四十一
2. 脹滿門(附論)
《活人書》謂腹脹滿者,由陰陽不和,蓋天之陰陽寒暑也,人之陰陽氣血也,其有不和,必致偏勝,則寒暑不調,人之偏勝,則氣血乖和,氣血乖和,則變生百病。夫脹滿者,豈不由偏勝之所致乎?《六元正紀論》云:太陰所至為中滿,又云:濁氣在上則生䐜脹。又云:諸濕腫滿,皆屬脾土,蓋心肺為陽居上,腎肝為陰居下,脾屬土。
居中州,亦陰也。為倉廩之官,主納水穀,灌溉四臟。經曰:飲食入胃,遊溢清氣,上通於肺,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陰陽自和,心肺之陽降,腎肝之陰升,以成交泰,而為無病。或六淫七情之侵擾,又飲食失節,房勞致損,俾脾土之陰傷,胃雖納穀,不能運化,則陽自升而陰自降,陰陽不和,則為否膈矣。
遂使清濁相混,氣道壅塞,氣化濁血,瘀郁為熱,熱留而久,氣化成濕,濕熱相搏,遂成脹滿,是曰鼓脹。外雖堅滿,而脹中空無物,腹之虛大。經曰:腹脹大,鼓之如鼓者,此之義也。又有單腹蠱脹者,蠱之一字,從蟲,似有蟲食於內之義,其謬固氣之盤結於腸間,固難治也。《靈樞·脹論》云:五臟六腑皆有其脹,各各不同。
然脹者皆因厥氣在下,寒氣逆上,榮氣留止,真邪相攻,兩氣相搏,合而為脹。或為臟腑之間,或為氣血之分,或為胸脅,或為皮膚,各有其病,各有其狀。蓋營氣循脈,衛氣逆則為脈脹,衛氣並脈循分則為膚脹,此病皆由人之臟氣所致,或四氣七情之所乘襲。至於飲食飢飽,致使三焦虛實而為脹者,治法不同。
設冬感寒胸中痞滿,脈來沉細為寒脹,治宜溫解寒邪;夏月傷熱,胸腹堅滿,脈來虛弱為暑脹,治宜清熱除濕;若飢飽傷脾,脾氣若虛,遲於克化,少有停滯,即為脹滿,脈浮滑者,為膨滿也,宜以消導所滯,其病自愈,;若其不升降,痞結胸中,三焦相混,大小便不通,卒然脹滿,脈來沉伏,為三焦脹也。
又有虛實之分,虛者皮膚殼殼然而堅,不痛而氣滿,治以升降氣道、溫補脾元即復矣;實者內挾宿食,邪實於內,按之堅痛,當以疏氣滌實可也。至以久病而脹,脾土已敗,最為危證,治難取效。諸脹當推其原而療之,實者滌之,虛者補之,寒者熱之,熱者清之,結者散之,留者行之,在血分則通其血,在氣分則行其氣,始可萬全,不致殆矣。
白話文:
腹脹滿,是因為體內陰陽不協調所導致的。所謂陰陽,對應自然界就是寒暑,對應人體就是氣血。如果陰陽不調和,就會出現偏盛的情況,導致自然界的寒暑失常,人體的氣血不和,氣血不和就會引發各種疾病。所以說,腹脹滿難道不是因為陰陽偏盛造成的嗎?
《六元正紀論》中說,太陰經氣所到的地方會出現腹部脹滿,又說濁氣上升會導致腹脹。還說,各種濕氣引起的腫脹都屬於脾土的問題。心肺屬陽,位居上方;肝腎屬陰,位居下方,脾屬土,位居中央,也屬於陰。脾是儲藏的倉庫,負責接納水穀,滋養其他臟腑。經典上說,食物進入胃後,精華物質會通過肺向上輸布,廢物會向下輸送至膀胱,水精會散佈全身,五臟經脈會正常運行。這樣陰陽自然調和,心肺的陽氣下降,肝腎的陰氣上升,陰陽交合,身體就健康無病。
如果受到外界環境的侵擾、七情影響、飲食不節制、房事過度等因素,會損傷脾土的陰氣,導致胃雖然能接納食物,卻不能正常運化,於是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陰陽不和,就會出現阻隔不通的情況。
於是清濁之氣混雜在一起,氣機運行受阻,氣化成濁血,淤積成熱,熱邪久留,氣又化成濕,濕熱相搏,就會形成脹滿,這就叫鼓脹。看起來腹部堅硬飽滿,但裡面卻空無一物,只是腹部虛大。經典說,腹部脹大,敲起來像鼓一樣,就是這個意思。還有一種單腹蠱脹,因為「蠱」字有蟲的意思,好像有蟲在內部啃食一樣,但其實是氣在腸道間盤結,很難治療。《靈樞·脹論》說,五臟六腑都有可能發生脹,各自表現不同。
總之,各種脹都是因為逆氣在下,寒氣向上,營氣停留,正邪之氣相互攻擊,兩種氣相搏,合在一起形成的。脹可能發生在臟腑之間,也可能發生在氣血之間,也可能在胸脅,或者皮膚,各有其病因和症狀。營氣在經脈中運行,如果衛氣逆行,就會引起脈脹;如果衛氣和脈一起運行,就會引起皮膚脹,這些病都是因為臟腑的氣機紊亂造成的,也可能受到四氣或七情影響。還有因為飲食過飽或過飢導致三焦虛實而引起的脹,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冬天感受寒邪,胸中痞滿,脈象沉細,屬於寒脹,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驅散寒邪;夏天受到暑熱侵襲,胸腹部堅硬脹滿,脈象虛弱,屬於暑脹,應該用清熱利濕的方法治療;如果因為飢飽損傷脾胃,脾氣虛弱,消化遲緩,稍微有食物積滯,就會導致脹滿,脈象浮滑的,屬於膨脹,應該用消食導滯的方法,病就會痊癒;如果脾胃升降失常,痞塞在胸中,三焦氣機混亂,大小便不通,突然脹滿,脈象沉伏,屬於三焦脹。
脹還有虛實之分,虛證表現為皮膚僵硬,但不痛,只是覺得氣脹,治療方法是升降氣機,溫補脾元;實證表現為體內有積食,邪氣充斥體內,按壓時感覺堅硬疼痛,治療方法是疏通氣機,清除積滯。如果是久病引起的脹,說明脾土已經衰敗,這是很危險的證候,難以治療。治療各種脹病,都應該推究病因,實證就用疏導的方法,虛證就用補益的方法,寒證就用溫熱的方法,熱證就用清涼的方法,結聚的要用疏散的方法,停滯的要用疏通的方法,病在血分就用活血的方法,病在氣分就用行氣的方法,這樣才能確保治療的全面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