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半夏飲

治虛勞胃氣寒,中脘痞悶,嘔吐多痰,不思飲食。

半夏(一兩,湯洗去滑,用生薑二兩,同搗作餅子,焙乾),橘皮(湯浸,去白,炒),沉香(銼)白朮,甘草(炙,以上各半兩),青皮(湯浸去白,炒,一兩),草豆蔻(五枚,去皮),丁香木香(各一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半分,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治療因為身體虛弱導致的胃寒,造成胃部中間(中脘穴附近)感覺堵塞、脹悶,經常嘔吐且痰多,沒有食慾的狀況。

藥材組成:

半夏(一兩,用熱水洗去表面的黏滑物質,然後用生薑二兩一起搗成餅狀,再烘乾),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白色內膜,然後炒過),沉香(磨成細末),白朮,甘草(用火烤過),以上各半兩,青皮(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白色內膜,然後炒過,一兩),草豆蔻(五枚,去掉外殼),丁香、木香(各一分)。

服用方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約15克),加入一碗半的水,再加入生薑少許(半分,約1.5克),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濾掉藥渣,不論何時都可以溫服。

2. 附子湯

治虛勞,脾胃冷弱,胸滿氣逆,嘔吐咳嗽,腹痛腸鳴。

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各一兩),乾薑(三分,炮),白朮(一兩半,銼炒),半夏(一兩,湯洗去滑,用生薑二兩,同搗作餅,焙),蒼朮(米泔浸,去粗皮,銼炒,二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棗二枚,擘破,生薑半分,煎至一盞,去滓,分為二服。

治虛勞,咳嗽膿血,口苦咽乾,咯血,痰涎壅盛。

新綿灰,漢防己(各一兩),阿膠(蛤粉炒),麝香(另研),乳香(另研),甘草(炙,以上各半兩)

上為細末,研勻,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用臘茶清下,食後臨臥時服。

治一切男子女人虛勞。

發嗽涕唾膠黏,乍寒乍熱,毛髮焦枯,脈氣微細,宜服此藥。

桔梗,黃耆(去蘆),麻黃(去根),紫菀,橘皮,柴胡(去蘆),鱉甲(醋炙),天靈蓋(酥炙),白朮,防風,羌活(以上各一分),蛤蚧(一隻,雄者,酥炙黃)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半,水一盞,生薑一片,煎一二沸,非時,徐徐熱吃。

白話文:

附子湯

這個藥方治療因身體虛弱勞損,導致脾胃虛寒,胸悶氣喘、想吐、咳嗽、腹痛、腸鳴等症狀。

藥材包含:炮製過的附子(去除外皮和頂部),炙甘草(各約37.5克),炮製過的乾薑(約11.25克),炒過的白朮(約56.25克),用薑汁拌過並烘乾的半夏(約37.5克),以及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的蒼朮(約75克)。

將以上藥材切成約黃豆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約11.25克,加入約200毫升的水,兩顆掰開的紅棗,以及少量生薑,一起煎煮至剩約200毫升,去除藥渣後分兩次服用。

另一個藥方

這個藥方治療因虛弱勞損導致的咳嗽、咳膿血、口苦、喉嚨乾燥、咳血、痰液過多等症狀。

藥材包含:新棉花燒成的灰、漢防己(各約37.5克)、用蛤粉炒過的阿膠、另行研磨的麝香、另行研磨的乳香、炙甘草(以上各約18.7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並混合均勻,滴入少許水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20-30顆,用淡茶湯送服,在飯後睡前服用。

又一個藥方

這個藥方治療所有男性和女性因虛弱勞損所引起的各種問題。

症狀包含:咳嗽、流出黏稠的鼻涕唾液、時冷時熱、頭髮乾枯、脈搏微弱等,都適合服用此藥。

藥材包含:桔梗、黃耆(去除蘆頭)、麻黃(去除根部)、紫菀、橘皮、柴胡(去除蘆頭)、醋炙的鱉甲、酥油炙的天靈蓋、白朮、防風、羌活(以上各約3.75克),以及一隻用酥油炙黃的雄性蛤蚧。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約9.375克,加入約200毫升的水和一片生薑,煮沸一兩次後,在非用餐時間慢慢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