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五十五 (7)
卷之五十五 (7)
1. 禁針穴法
禁針穴俞古今留,囟會神庭腦戶由。
神道靈臺膻中穴,石門神闕水分休。
氣穴陰會手五里,陽絡青靈承泣收。
橫骨承筋若有病,禁針用灸疾須瘳。
孕婦休針合谷穴,三陰若針墮胎憂。
關元胎死不能下,子母俱亡切莫投。
白話文:
古今流傳下來,有些穴位是禁止針刺的,像是囟會穴、神庭穴、腦戶穴。
還有神道穴、靈臺穴、膻中穴,以及石門穴、神闕穴、水分穴,這些穴位都要避免針刺。
氣穴、陰會穴、手五里穴、陽絡穴、青靈穴、承泣穴,也都是不適合針刺的。
橫骨穴和承筋穴如果生病,禁止針刺,可以使用灸療,疾病可以痊癒。
懷孕的婦女不能針刺合谷穴,針刺三陰交穴會導致墮胎的憂慮。
關元穴如果胎死腹中,不能針刺,不然母子都會有生命危險,絕對不能針刺。
2. 禁灸穴法
瘂門風府及承光,攢竹睛明與少商。
天牖頭維下關穴,系堂天府及迎香。
葉髎鳩尾陽關定,心俞經渠陰市當。
淵液白環並五會,當陽伏兔脊中藏。
禁灸人迎條口穴,乳中殷門髀關鄉。
避灸穴中二十九,用針補瀉即安康。
白話文:
瘂門穴、風府穴、承光穴,還有攢竹穴、睛明穴和少商穴,這些穴位禁止使用艾灸。
天牖穴、頭維穴、下關穴,以及系堂穴、天府穴和迎香穴,這些穴位也不宜艾灸。
葉髎穴、鳩尾穴、陽關穴,還有心俞穴、經渠穴、陰市穴,同樣禁止艾灸。
淵液穴、白環穴以及五會穴,當陽穴、伏兔穴和脊中穴,也應避免使用艾灸。
人迎穴、條口穴禁止艾灸,乳中穴、殷門穴和髀關穴,這些地方也不適合艾灸。
共有二十九個穴位要避免使用艾灸,改用針刺的補瀉方法,就能使身體安康。
3. 榮備迴避八法
風,凡用針刺,天氣風盛,令病人避風之處刺之,無傷也。
寒,凡用針刺,天氣寒冷,令病人向溫暖處,先飲湯液醴。
暑,凡用針,夏月熱盛血淖,而多脫其血,以新水洗其面,於風涼處坐,而然後刺。
濕,凡用針刺,令病人致於高原之處,先服辛燥之物,然後刺。
陰,凡用針刺,遇陰氣重,氣血不行,先服溫補之藥,然後刺。
燥,凡用針刺,遇夏月煩躁,令病人於風涼處,先服宣通氣血之藥,然後刺之。
車,凡用針刺,若病人乘車而來,其人經絡解㑊,不可便刺,氣血定,然後刺之。
馬,凡用針刺,若病人乘馬而來,必血氣亂而困於身,候氣定然後刺之。
白話文:
榮備迴避八法
風: 凡是使用針刺,如果天氣風大,要讓病人在避風的地方接受針刺,這樣才不會有傷害。
寒: 凡是使用針刺,如果天氣寒冷,要讓病人到溫暖的地方,先喝些熱湯或米酒。
暑: 凡是使用針刺,在夏天天氣炎熱、血液稀薄時,可能會出血過多,要用新水洗臉,讓病人在涼爽通風的地方坐下,然後再進行針刺。
濕: 凡是使用針刺,要讓病人到地勢較高的地方,先服用一些辛辣燥熱的藥物,然後再進行針刺。
陰: 凡是使用針刺,如果遇到陰氣很重、氣血不通的情況,要先服用溫補的藥物,然後再進行針刺。
燥: 凡是使用針刺,如果遇到夏天煩躁的情形,要讓病人在涼爽通風的地方,先服用疏通氣血的藥物,然後再進行針刺。
車: 凡是使用針刺,如果病人是坐車來的,他的經絡會鬆散,不能馬上針刺,要等氣血穩定後再進行針刺。
馬: 凡是使用針刺,如果病人是騎馬來的,必定會血氣紊亂、身體疲憊,要等氣血穩定後再進行針刺。
4. 八證勿刺針之無功
便黑,不拘傷寒雜病,若大便黑色,皆是真氣已失,俗云換腸死證,勿刺之。
吐異,其病臨食之間,吐出異色之物,後日必死,勿刺之。
失聽,不拘傷寒雜病,暴然耳聾,失音不語,乃腎氣絕也,必死,勿刺之。
失明,其目暴然而不見者,乃是肝氣絕也,必死,慎勿刺之。
失志,經云:使志安寧。詩云:在心為志,心無所存,俗言改志,後日必死,慎勿刺之。
失便,病人不覺,大小便自出者,乃是大小腸無氣也,後日必死,慎勿刺之。
失神,老子云:氣來入身謂之生,神去於身謂之死。所謂不離其身,自遺其咎,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失溺,病人不覺,小便自出者,乃是小腸經無氣也,後日必死,慎勿刺之。
白話文:
以下八種情況,針灸是沒有效果的:
-
大便呈黑色:不論是傷寒或其它疾病,只要大便呈現黑色,都表示體內的真氣已經耗盡,民間俗稱「換腸死症」,不要針灸。
-
嘔吐異物:病人剛吃完東西就吐出顏色奇怪的東西,之後不久就會死亡,不要針灸。
-
突然失聰:不論是傷寒或其它疾病,突然發生耳聾、失聲說不出話,這是腎氣衰竭的表現,必死無疑,不要針灸。
-
突然失明:眼睛突然看不見,這是肝氣衰竭的表現,必死無疑,要謹慎不要針灸。
-
喪失意志:古籍說:要使意志安定寧靜。詩經說:心有所思所想稱為「志」,心中沒有任何想法,民間俗稱「改志」,之後不久就會死亡,要謹慎不要針灸。
-
大小便失禁:病人無意識地大小便自行排出,這是大小腸沒有氣的表現,之後不久就會死亡,不要針灸。
-
精神渙散:老子說:氣進入身體稱為「生」,精神離開身體稱為「死」。所謂精神不離身體,就能避免災禍,得到精神就能昌盛,失去精神就會滅亡。
-
小便失禁:病人無意識地小便自行排出,這是小腸經沒有氣的表現,之後不久就會死亡,不要針灸。
5. 醫與病者作用
悅愉,樂也和也,病者發其信心,所刺之處。
祝白,自言已病之過,從今針後,再不敢犯也。
正己,醫流臨病之處,目無邪視,心無邪念。
敦神,醫與病者,各自正己之神。
視股,視婦人室女之病,度其穴俞方寸,然後隔衣而刺之。
嚴禮,凡請命醫流,志誠信意,如侍賓客。
正目,醫凡用針之時,必專務一目無他視,靜意想適之變。
咒語,凡用針之時,醫須默默誦其咒語曰:大哉乾元,成就成天,神針到處,萬病如拈,急急如律令敕攝。
白話文:
醫與病者作用
心情愉快,快樂且平和,病人要對治療產生信心,並告知醫生疼痛的部位。
懺悔,病人自己說出過去犯下的錯誤,並表示從這次針灸後,再也不敢重蹈覆轍。
端正自身,醫生看病時,眼睛不要看邪惡的地方,心中不要有邪念。
專注精神,醫生和病人都要各自端正自己的精神。
觀察大腿,如果診治婦女或少女的疾病,要測量穴位和尺寸,然後隔著衣服扎針。
嚴守禮節,凡是請醫生看病的人,都要誠心誠意,如同對待賓客一樣。
專注眼神,醫生每次扎針時,一定要專心一意,眼睛不要看其他地方,靜下心來思考穴位的變化。
唸咒語,每次扎針時,醫生都要默默念咒語:偉大的乾元,成就天道,神針所到之處,所有疾病都能治好,快速執行如同法令一樣。
6. 停針待氣病人作用
起居,停針待氣之間,令病人平直坐臥而已。
存想,凡用針刺病人,心無邪念,其邪氣易除耳。取穴之時,令病人坐臥平直,其用針順快矣。
調嗔,凡停針待氣之間,令病人忘憂絕慮,勿暴喜怒動其心。
絕慮,若停針待氣之間,令病人忘其憂,絕其慮者也。
白話文:
停針待氣病人作用
在停針等待氣感產生的期間,只需要讓病人平穩地坐著或躺著就好。
存想
凡是針刺病人時,施針者心中不要有雜念,這樣病邪就容易被去除。在取穴的時候,讓病人平穩地坐著或躺著,這樣下針就會順利快速。
調嗔
在停針等待氣感產生的期間,要讓病人忘記憂愁,斷絕雜念,不要有過度的喜怒情緒來擾動心神。
絕慮
所謂在停針等待氣感產生的期間,要讓病人忘記憂愁,斷絕雜念,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