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三 (4)

1. 婦女月經何名天癸,先期後期變生諸疾

任脈自胞上過帶脈,貫臍而上。然其病所發,正在過帶脈之分。而淋瀝以下,故曰帶下也,赤白與下痢義同,而無寒者,蓋赤者熱入小腸,白者熱入大腸,原其本也。戴人云:赤白痢者,是邪熱傳於大腸,下廣腸,出赤白也。帶下者,傳為小腸入脬,經下赤白也。若濕熱結於任脈,故津液湧溢,是為赤白帶下。

其為證也,頭目昏眩,口苦舌乾,咽嗌不利,小便赤澀,大便秘滯,脈實而數者,皆熱證也。經曰:亢則害,承乃制。謂亢過極則反,兼勝已之,化制其甚也。如以火鍊金,熱極則反化為水。又如六月熱極,則物反出液而濕潤,林木流律,故心熱,甚則出汗,肝熱甚則出泣,脾熱甚則出涎,肺熱甚則出涕,腎熱甚則出唾。亦猶煎湯熱甚則沸溢,及熱氣熏蒸於物而生津者也。

故下部任脈濕熱甚者,津液湧溢而為帶下也。《內經》曰:少腹冤熱,溲出白液,冤者屈也,結也,客熱屈滯而不散,屈之猶賓也,遺客於帶脈之間,白物滿溢,隨溲而下,綿綿不絕,多不痛也。或有痛者,則壅凝因塞而成痛者。又云: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發為筋痿,及為白淫,謂白物淫積如精之狀,男子溺溲而下,女子陰器中綿綿而下也,俗醫將此為白帶,治之而用辛熱之藥。病之微者,誤中有之。

蓋辛熱之性,暫能開通鬱結,散氣流濕而取效,或病甚者,鬱結不能開通,舊病轉加,熱證新起,以致於䵟死。大抵以辛劑兼佐,苦寒治之,開結除濕,去熱散氣,無不中其病而免其害。東垣治一婦人帶下久不止者,諸藥不效,診其脈,心豈包尺脈極微,白帶流而不止,後用人參黃芩郁李仁乾薑白葵花柴胡炙甘草陳皮名補經固真湯,服此效矣。

又經水失常,隨氣為病,海藏備述四物湯加減,其有立意,順四時升降浮沉之理,熱多寒少之證,在春時四物湯加防風,倍川芎,夏時四物湯加黃芩,倍芍藥,秋時四物湯加天門冬,倍地黃,冬時四物湯加桂枝,倍當歸。若經事欲行,臍腹絞痛,臨經行者血澀也,四物湯加玄胡索苦楝木香檳榔主之。

若氣充經脈,故月事頻並,臍下多痛四物湯倍加芍藥主之。若經水少而色和者,四物湯倍加熟地黃當歸主之,經水過多,別無餘證,四物湯加黃芩白朮主之。若經水暴下,四物湯加黃芩主之。如臍下痛者,四物湯加炒黃連主之,若經水如黑豆汁者,四物湯加黃連黃芩主之。若血崩者,四物湯加生地黃蒲黃黃芩主之。

若血臟虛冷,崩中,去血過多,四物湯加阿膠艾葉主之。若經水澀少,四物湯加紅葵花紅花主之。且如未嫁室女,有病帶下者何也?病曰有三:一者經水初下,陰中熱,有當風扇者;二者太衝脈氣盛,則內熱,以寒水洗之;三者乍見經行,一時驚悸,皆成此病,當服木香琥珀當歸沒藥各四錢,乳香一錢,麝香硃砂二分半,為末,熟水為丸,如龍眼大,不拘時用溫酒磨化服。前項諸證,處方立論,皆出乎前人,後之學者,當懲戒哉。

白話文:

婦女月經,古稱天癸,若經期提前或延後,則會引發各種疾病。

任脈從胞宮上方經過帶脈,貫穿肚臍向上運行。然而,任脈疾病的發病部位,主要在帶脈的下方。因為淋漓的病症會從下體排出,所以稱為帶下。帶下顏色赤白,與下痢的症狀相似,但並非所有帶下都是寒症。赤色的帶下,是因為熱邪進入小腸;白色的帶下,是因為熱邪進入大腸。這是其根本原因。戴人說:赤白痢疾,是邪熱傳到結腸,再往下傳到直腸,排出赤白之物。帶下則是邪熱傳到小腸再進入膀胱,經由下體排出赤白之物。如果濕熱停滯在任脈,就會導致津液溢出,形成赤白帶下。

其症狀表現為頭暈目眩、口苦舌乾、咽喉不適、小便澀痛、大便秘結,脈象有力而頻數,這些都是熱證。經書上說:「亢則害,承乃制。」意思是說,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反向變化,轉而被其相反的事物所制約。例如,用火煉金,火熱到極點就會反過來變成水。又例如,六月天氣炎熱到極點,萬物就會反過來分泌液體而變得濕潤,樹木分泌樹液,所以心火盛則出汗,肝火盛則哭泣,脾火盛則流涎,肺火盛則流涕,腎火盛則流唾。這就像燒水,水太熱就會沸騰溢出,以及熱氣薰蒸物體而產生津液一樣。

因此,下腹部任脈濕熱嚴重時,津液就會溢出而形成帶下。《內經》說:「少腹隱痛灼熱,排尿時排出白色液體。」隱痛是指邪熱停滯不散,猶如客人滯留,停留在帶脈之間,白色液體滿溢,隨著尿液排出,綿綿不斷,大多不痛。如果疼痛,則是由於阻塞不通而引起的。又說:思想過多,慾望無法滿足,或房事過度,會導致筋骨痿弱,以及白帶過多,就像精液一樣,男子從尿道排出,女子則從陰部綿綿不斷地排出。民間醫生把這稱為白帶,治療時往往使用辛熱之藥。病情輕微者,偶爾也會有效。

但辛熱藥性,只能暫時疏通鬱結,散氣除濕,而取得療效。如果病情嚴重,鬱結不能疏通,舊病加重,又會產生新的熱症,甚至危及生命。總之,應當用辛味藥物配合苦寒藥物治療,疏通鬱結,除濕清熱,散氣消腫,才能治癒疾病,避免危險。東垣先生曾治療一位婦人,帶下久治不癒,各種藥物都無效。診脈發現,其心脈和尺脈非常微弱,白帶不斷流出。後來用人參、黃芩、郁李仁、乾薑、白葵子、柴胡、炙甘草、陳皮等組成補經固真湯,服用後才見效。

此外,月經失常,也會隨著氣的變化而導致疾病。《海藏》詳細記載了四物湯加減法的應用,其用意在於順應四季升降浮沉的道理,以及寒熱虛實的變化。熱多寒少的症狀,春天四物湯加防風,川芎加倍;夏天四物湯加黃芩,芍藥加倍;秋天四物湯加天門冬,地黃加倍;冬天四物湯加桂枝,當歸加倍。如果月經將要來潮,臍腹絞痛,說明經血運行不暢,四物湯加玄胡索、苦楝皮、木香、檳榔治療。

如果氣血充盈,經脈暢通,則月經頻繁,臍下疼痛,四物湯中芍藥加倍。如果月經量少而顏色正常,四物湯中熟地黃和當歸加倍。如果月經量多,無其他症狀,四物湯加黃芩、白朮。如果月經量突然增多,四物湯加黃芩。如果臍下疼痛,四物湯加炒黃連。如果經血像黑豆汁一樣,四物湯加黃連、黃芩。如果血崩,四物湯加生地黃、蒲黃、黃芩。

如果血虛寒,崩漏,出血過多,四物湯加阿膠、艾葉。如果經血量少而澀滯,四物湯加紅葵花、紅花。至於未婚女子患有帶下,原因有三:一是初潮,陰部有熱,受風寒所致;二是肝經太衝脈氣盛,導致內熱,用冷水清洗;三是初次來月經,受到驚嚇。這些情況都可服用木香、琥珀、當歸、沒藥各四錢,乳香一錢,麝香、硃砂二分半,研磨成粉,用開水做成龍眼大小的丸藥,不拘時服用,溫酒送服。以上各種症狀的處方和論述,都來自前人的經驗,後學者應該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