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 (2)
卷之十 (2)
1. 神效沃雪湯
治傷寒陰陽二證未辨,時行疫癘,惡氣相傳,服之如湯沃雪,此藥功力不可具述。
蒼朮(堅者,炮刮去皮),乾薑(炮製),甘草(炙,各六兩),厚朴(去皮,薑汁製),防風(嫩者),白芍藥(去皮),葛根(各四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滓熱服之,不拘時服,少頃取生薑蔥作羹或粥投之,避風坐臥,身體微潤即愈。如疫氣正相傳染,清晨進一服為佳,常服每用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服。
白話文:
此方名為「神效沃雪湯」,主治傷寒初期,陰證陽證難以分辨,以及時行瘟疫,惡氣互相傳染的情況。服用此藥,如同熱湯澆在雪上,藥效迅速顯著,功效無法完全用言語描述。
藥材組成如下:
蒼朮(選堅實的,炮製後刮去外皮),乾薑(炮製過),甘草(炙烤過),各用六兩。厚朴(去皮,用薑汁炮製過),防風(選嫩的),白芍藥(去皮),葛根,各用四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入兩盅水,煎至一盅。去藥渣,趁熱服用,不拘泥服用時間。服藥後稍等片刻,用生薑和蔥煮成羹或粥一起食用。注意避風,安靜休息。當身體微微出汗時,病就會痊癒。如果正值瘟疫傳染期間,早上服用一劑效果最佳。平時保健服用,每次用二錢,加入一盞水,煎至八分即可服用。
2. 桔梗枳殼湯
治結胸,心下痛欲死者。
桔梗(炒),枳殼(麩炒),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服,或不用生薑亦可。痰多加半夏生薑,有熱加黃芩。
治傷寒陽證結胸,死無可藥者。
上用蚯蚓十五條,活者擂爛,蜜半盞,冷水半碗,灌服,若無蜜,砂糖亦妙。
白話文:
治療胸部鬱結,心下部位疼痛到好像快死的人。
使用桔梗(炒過)、枳殼(用麩皮炒過)、甘草(烤過),這三味藥材等量。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水一碗半,生薑三片,一起煎煮至剩七分,濾掉藥渣服用。也可以不加生薑。痰多的話,加入半夏和生薑;有發熱症狀,加入黃芩。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傷寒陽證導致的胸部鬱結,到了病危無藥可救的地步。
另外,可以使用活的蚯蚓十五條,搗爛成泥,加入半杯蜂蜜和半碗冷水,給病人灌服。如果沒有蜂蜜,用砂糖也可以。
3. 茵陳蒿大黃湯
治傷寒發黃,面目悉黃,小便赤,宜服。
茵陳蒿,山梔仁,柴胡,黃柏(蜜炙),龍膽草(各半兩),黃芩(去黑心),升麻,大黃(炒,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早晚食後溫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黃疸,症狀是臉色和眼睛都呈現黃色,小便顏色深紅,適合服用。
藥材組成:茵陳蒿、山梔仁、柴胡、蜜炙黃柏、龍膽草(各半兩),黃芩(去掉黑色的中心)、升麻、炒大黃(各一兩)。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入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碗,濾掉藥渣,早晚飯後溫服。
4. 茅根湯
治傷寒發黃,遍身如金色者。
茅根(洗銼),山梔仁,茵陳蒿,地骨皮,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生薑三片,豆豉三七粒,同煎至一盞,去滓,早晚食遠溫服。
白話文:
治療因為傷寒而引起的黃疸,全身皮膚像金色一樣的病症。
使用茅根(洗淨切碎)、山梔仁、茵陳蒿、地骨皮、甘草(烤過),每種藥材各用半兩。
將上述藥材稍微搗碎,每次取五錢,加水一碗半,放入生薑三片、豆豉二十一粒,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早晚在飯後溫服。
5. 茵陳五苓散
治傷寒溫濕熱病,感冒後發為黃疸,小便黑赤,煩渴發熱,不得安寧。此蓋汗下太早,服藥不對,證因感濕熱病,以致遍身發黃,予當用茵陳五苓散治之,甚效。
上用生料五苓散一兩,加入茵陳半兩,車前子一錢,木通一錢半,柴胡一錢半,酒後得證,加乾葛二錢,作㕮咀並前藥和勻,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碗,燈草五十莖,同煎八分,去滓,食前服,滓再煎,連進數服,小便清利為愈。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傷寒、溫熱、濕熱等疾病,在感冒之後出現黃疸,小便呈現深黑色或赤紅色,感到煩躁口渴、發熱,無法安穩休息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為過早發汗或使用錯誤藥物,導致感冒轉變成濕熱病,進而全身發黃。我會使用茵陳五苓散來治療,效果非常好。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生藥五苓散一兩,加入茵陳半兩、車前子一錢、木通一錢半、柴胡一錢半。如果是喝酒後發病,可以再加入乾葛二錢。將以上藥材切碎,與其他藥材混合均勻,分成兩份。每次取一份,加入一碗水和燈心草五十根,一起煎煮至八分,濾掉藥渣後在飯前服用。藥渣可以再煎一次服用。連續服用數次,直到小便恢復清澈順暢就表示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