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三 (4)
卷之十三 (4)
1. 豬肝丸
治冷勞氣痢久不瘥。
獖豬肝(一具,去筋膜,切作柳葉片,以醋一升,煎醋令盡),大蒜(煮令熟,去殼),烏梅肉,桂心,黃連(去須,炒),厚朴(去粗皮,薑汁炒紫,各二兩),乾薑(炮)
陳皮(湯浸,去白,焙),訶黎勒(煨,去核),當歸(切焙,各一兩)
上除豬肝蒜外,搗羅為末,將豬肝與蒜細研如麵糊,入藥末和勻,搗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熱麵湯下,日午再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虛寒引起的慢性痢疾,久病不癒的情況。
做法是這樣的:
取一副公豬的肝臟,去除上面的筋膜,切成柳葉狀的薄片,然後用一升的醋煎煮,把醋煮到完全沒有。另外準備大蒜,煮熟後剝去外殼。再準備烏梅肉、桂心、黃連(去除鬚根後炒過)、厚朴(去除粗皮後用薑汁炒至紫色),各二兩;以及乾薑(炮製過)、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部分,再烘乾)、訶子(煨過後去除核)、當歸(切片後烘乾),各一兩。
除了豬肝和大蒜之外,將其他的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然後把豬肝和大蒜細細研磨成麵糊狀,加入藥粉中混合均勻,再搗幾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熱麵湯送服,中午再服一次。
2. 豬胰酒
療冷痢久不瘥。方云此是脾氣不足,暴冷入脾,故舌上生瘡,飲食無味,縱吃下還吐,小腹雷鳴,時時心悶,皮乾粟起,膝脛痠疼,兩耳絕聲,四肢沉重,日漸瘦劣,或成氣塊,及婦人血氣不通,逆飯憂煩,行常無力,四肢不舉,丈夫痃癖,兩肋虛脹,變為水氣,服之皆效驗,此法出於傳屍方。
上用豬胰一具,細切,青蒿葉一合相和,微炒,以無灰酒一大升,火溫之,乘熱納豬胰和蒿葉共一處,再入桂心末一兩於酒中,每日平旦空腹取一小盞服之,午時夜間各再一服,甚驗。忌熱面油膩等物。
白話文:
治療因體質虛寒導致的長期痢疾,久病不癒。這種情況是因為脾氣虛弱,突然受寒氣入侵脾臟,所以舌頭上會長瘡,吃東西沒味道,即使勉強吃下去也會吐出來,小腹發出雷鳴般的聲響,常常感到心悶,皮膚乾燥起雞皮疙瘩,膝蓋和小腿痠痛,兩耳聽力下降,四肢沉重無力,身體日漸消瘦虛弱,有時會形成腫塊,以及婦女因氣血不通,導致食慾不振、心情憂鬱煩躁、走路沒力氣、四肢難以活動,男子則會出現脅痛(痃癖),兩側肋骨虛弱腫脹,甚至轉變成水腫。服用此藥都能見效。這個藥方出自於治療傳屍勞瘵的藥方。
製作方法:取一個豬胰臟,切成小塊,與一合份的青蒿葉混合,稍微炒一下,然後用一大升沒有灰燼的酒加熱,趁熱將炒過的豬胰臟和青蒿葉放入酒中,再加入一兩桂心粉,每天早上空腹喝一小杯,中午和晚上各再喝一次,效果很好。服用期間忌吃熱麵食和油膩食物。
3. 黃耆散
治熱痢,下赤黃膿,腹疼心煩。
黃耆(銼),龍骨,當歸(各三分),生乾地黃(二分),黃連(去須,微炒,一兩),黃柏,黃芩,犀角屑,地榆(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粥飲調下。
白話文:
治療因熱引起的痢疾,症狀是拉出紅黃色的膿血便,肚子疼痛,心中煩躁。
使用黃耆(切碎)、龍骨、當歸(各三分)、生地黃(二分)、黃連(去除鬚根,稍微炒過,一兩)、黃柏、黃芩、犀角屑、地榆(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不論何時都可以用粥水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