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四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二 (1)

1. 沉香飲子

治痞氣,升降陰陽。

沉香,木香,羌活,桑白皮(麩炙),人參,獨活,白茯苓,紫蘇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二滓又作一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沉香飲子,用來治療胸腹脹滿、氣機不順的問題,同時能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

藥材包含:沉香、木香、羌活、麩炒過的桑白皮、人參、獨活、白茯苓、紫蘇葉,這些藥材的用量都相同。

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每次取三大錢的量,加入一碗半的水,以及五片生薑、兩顆大棗,一起煎煮到剩七分,過濾掉藥渣後,在飯前溫熱服用。剩下的藥渣可以再煎煮一次,做為第二次服用。

2. 脾之積痞氣丸

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

厚朴(去皮,四錢半),黃連(去須,八錢),吳茱萸(洗,三錢),川烏頭(炮裂,皮臍),川椒(炒,各半錢),白茯苓(去皮),澤瀉,人參(以上各一錢),茵陳(酒炒),乾薑(炮),砂仁(以上各一錢半),巴豆霜,官桂(各四分),黃芩,白朮(各二錢)。

上為細末,入別研藥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溏,再從二丸加服,淡甘草湯送下,食前,周而復始。積減大半勿服。秋冬加厚朴五錢半,減黃連一錢,減黃芩一錢。

白話文:

這個藥方名為「脾之積痞氣丸」,主要針對胃部積聚形成的痞塊,這種痞塊大如盤子,長期不癒,會導致四肢無力、出現黃疸,吃進去的東西也無法轉化為身體所需的養分。

藥方組成包含:厚朴(去皮,四錢半)、黃連(去鬚,八錢)、吳茱萸(洗過,三錢)、炮製過的川烏頭(去掉皮和臍,各半錢)、炒過的川椒(半錢)、去皮的白茯苓(一錢)、澤瀉(一錢)、人參(一錢)、用酒炒過的茵陳(一錢半)、炮製過的乾薑(一錢半)、砂仁(一錢半)、巴豆霜(四分)、官桂(四分)、黃芩(二錢)、白朮(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再加入另外研磨的藥末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剛開始服用時,一天吃兩丸,之後每天增加一丸,第二天則增加兩丸,逐漸增加到大便變稀時,再從兩丸開始增加服用。用淡甘草湯送服,在飯前服用,這樣循環。當痞塊消減大半時就停止服藥。秋冬季節,厚朴增加到五錢半,黃連和黃芩各減少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