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二十九 (1)
卷之二十九 (1)
1. 潤燥湯
治大便燥結不通。
生地黃,升麻(各一錢),當歸尾,麻仁(去殼),熟地黃,大黃(煨),桃仁(另研),甘草(生,以上各一錢),紅花(三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一方有黃柏,無紅花。
白話文:
治療大便乾燥、阻塞不通暢。
使用生地黃、升麻(各三克),當歸尾、去殼的麻子仁、熟地黃、煨過的大黃、另外研磨的桃仁,以及生甘草(以上各三克),再加上紅花(一克)。
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在飯前服用。另外有一個藥方是使用黃柏,沒有使用紅花。
2. 穿結藥
治大實大滿,心胸高起,氣塞不通者,為結也。
蟾酥,輕粉,麝香(各等分),巴豆(少許,另研)
上研極細,用孩兒乳汁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丸,不拘時薑湯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腹部脹滿、胸部高起、氣滯不通的病症,這些症狀在中醫認為是「結」的表現。
藥方組成:
蟾酥、輕粉、麝香(各取等量),另外加入少許研磨成粉的巴豆。
製作方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用嬰兒的乳汁調和成藥丸,每顆藥丸像黍米一樣大小。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二到三顆藥丸,不拘時間,用薑湯送服。
3. 三仁丸
治大腸有熱,津液竭燥,裡急後重,大便秘結。
柏子仁,松子仁,火麻子仁(各一兩)
上研令勻,用黃蠟半兩,焙化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未快,加丸數服之。一方以白蠟和丸,用黃丹湯下,治老人虛秘。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三仁丸」是用來治療大腸有熱,導致體內津液枯竭乾燥,出現裡急後重(想大便卻又拉不出來的感覺),以及大便乾硬難解的狀況。
藥材組成是:柏子仁、松子仁、火麻子仁,各一兩。
將以上三種藥材研磨均勻,然後用半兩黃蠟,加熱熔化後與藥粉混合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二十丸,在飯前用米湯送服。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可以增加藥丸的服用量。另有一個藥方是用白蠟混合藥粉製成藥丸,並用黃丹湯送服,適用於治療老年人因體虛導致的便秘。
4. 小提盆散
治大便燥結,服轉藥久不通。
灶突墨(一錢),滄鹽(三錢)
上研勻,每用一錢,竹筒吹入肛門,立透。
白話文:
治療大便乾燥不通,吃瀉藥很久都無法排便的情況。
取灶突上的黑灰(一錢),加上粗鹽(三錢),
一起研磨均勻。每次取一錢,用竹筒吹入肛門內,很快就能通便。
5. 敷藥
治秘結至極,昏不知人。
上用生大螺一二枚,以鹽一匕,連殼生搗碎,置病者臍下一寸三分,用寬帛緊縛之,即大便。如未效,烏桕木根三寸,研井水服亦效,就多研爛敷臍下亦可。
白話文:
治療嚴重便秘,導致昏迷不醒人事的情況。
首先,取一到兩顆活的大田螺,加一小匙鹽,連同殼一起搗碎,敷在病人肚臍下方一寸三分的地方,用寬布條緊緊綁住,這樣就能排便。如果還沒效果,就取三寸長的烏桕木根,磨碎後用井水沖服,也有效。或者多磨一些爛泥狀的烏桕木根,敷在肚臍下方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