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四 (2)
卷之六十四 (2)
1. 調元散
治小兒稟受元氣不足,顱囟間解。
乾山藥(五錢),人參(去蘆),白朮,白芍藥,白茯苓,茯神,當歸,熟地黃,黃耆(各二錢半),甘草(炙),川芎(各一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調元散」,是治療小孩子因為先天元氣不足,導致頭頂囟門沒有閉合的情況。
藥材組成包含:乾燥的山藥(五錢)、人參(去除蘆頭)、白朮、白芍藥、白茯苓、茯神、當歸、熟地黃、黃耆(各二錢半)、炙甘草、川芎(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二錢,加入兩盅水,以及生薑三片、紅棗一枚,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盅的量,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
2. 柏仁散
治小兒解顱不合。
防風(一兩半),柏子仁(一兩),白芨(一兩二錢)
上為細末,每用一字,用乳汁調塗囟上。
白話文:
治療小兒囟門(頭頂骨縫)閉合不全。
使用防風一兩半、柏子仁一兩、白芨一兩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用少許(約一字,古時量詞),用母乳調勻後塗抹在囟門上。
3. 桂辛散
治小兒囟開不合。
桂心,細辛(各五錢),乾薑(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用一字或半錢,用乳汁調敷囟上。
白話文:
治療小孩子囟門遲遲不閉合的情況。
使用桂心、細辛(各五錢)、乾薑(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用約一字(量詞)或半錢的藥粉,用母乳調和後敷在囟門上。
4. 參耆當歸散
治小兒臟腑虛弱,氣血不榮,以致囟陷。
人參,黃耆,當歸,白朮,訶子(煨,各五錢),甘草(一錢,炙)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小兒因為臟腑虛弱,導致氣血不足,使得囟門凹陷的狀況。
藥材包含: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煨過的訶子(各五錢)、炙甘草(一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二錢,加水一杯,煎煮至剩下一半,不論何時都可服用。
5. 寒熱
6. 人參前胡散
治小兒感冒,寒熱往來。
人參,前胡,柴胡(各一兩),桔梗,半夏,甘草(炙),地骨皮(各五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兒感冒,症狀是發冷發熱交替出現。
藥材包含:人參、前胡、柴胡(各一兩)、桔梗、半夏、炙甘草、地骨皮(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杯,生薑三片,煎煮到剩下一半的量,不論何時都可以服用。
7. 秦艽湯
治小兒陰陽相勝,寒熱往來。
秦艽,鱉甲(醋炙黃,各一兩),竹茹(二錢半),大黃(煨),麻黃(去節),甘草,柴胡(各五錢),檳榔(三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不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小孩子體內陰陽失衡,出現忽冷忽熱症狀的。
藥方組成:秦艽、醋炙過的鱉甲(各一兩)、竹茹(二錢半)、煨過的大黃、去除節的麻黃、甘草、柴胡(各五錢)、檳榔(三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二錢,用一盞水煎到剩下一半的量,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